中国汽车何时才能戒除山寨“毒瘾”?

中国汽车何时才能戒除山寨“毒瘾”?
2016年08月05日 14:39 财经国家周刊

 文/宋佳

 “造汽车没什么难的,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吗?” 这是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最初踏入进入汽车行业时的惊人言论。

 没想到在22年后,一家年轻的企业,居然把这句话变为了现实。这就是众泰汽车。对于众泰来说,造汽车确实不难,因为它找到了一条捷径,那就是山寨。

 近日,众泰汽车的最新车型,大迈X7的一组实车图在网络上曝光,无论外观还是内饰,都沿袭了以往的山寨模式。但与之前不同的是,众泰此次模仿的不是量产车型,而是大众Cross Coupe GTE概念车。显然,众泰汽车已经捷足先登了。

 “想开什么车就跟众泰说”,这句略带讽刺意味的话,毫不避讳的说出了众泰汽车的现状:创新力不行,山寨力倒是惊人。

 从山寨大众途观的众泰T600开始,众泰汽车就在山寨的路上一去奔袭,先后推出了与奥迪A6L外形极为相似的众泰Z700、让奥迪Q3无话可说的众泰SR7,以及即将在今年9月面市、山寨保时捷Macan的众泰SR8。 

 不过山寨并不是中国汽车的专利,很多外国品牌的汽车也会山寨。

 那么,为什么汽车行业为何山寨之风盛行?如何走出山寨?走出山寨之后,道路又在何方?

汽车行业山寨之风

 很多汽车品牌在发展初期,都曾经历过山寨的阶段。比如日本的丰田、日产,中国的吉利、比亚迪等,都推出了不少的山寨车型。但他们也都心知肚明,山寨是不体面的行为。利用山寨汽车打开市场后,就纷纷“金盆洗手”,产品上几乎再也看不到抄袭的痕迹。曾经的“山寨之王”比亚迪,现如今就依靠新能源技术重新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不过,近年来,国产汽车品牌众泰、陆风、红旗、北汽等,产品中都不乏山寨汽车的身影,山寨现象在汽车市场依然存在。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汽车厂商们的山寨方式都大致上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纯山寨,无论是在配置、性能,还是驾驶体验上,都无法和原版抗衡,仅仅外形上的抄袭,停留在山寨的皮毛层面。丰田大发的Mira Gino模仿的就是MINI,虽然在外观上达到了高仿境界,但是内饰完全一副日系廉价车的样式。

 更高级一点的会利用产品线的引进或是平台的转化。比如奇瑞在1999年所推出的第一款车型风云,就是在其原型西亚特Toledo MK1停产后,将其生产线完全引进后生产的车型。北汽的绅宝系列,也是在其收购的萨博平台上完成的。

 而第三种是消化吸收型,最好的例子就是文章开头说到的吉利汽车。在进入汽车产业之初,李书福对当时市场上的经济性小车——安驰、中华子弹头、夏利等车型的零配件和底盘系统,进行了逐一地拆解分析,摸索出了小型车的结构与技术组成。经过了4年的研究与准备,吉利第一台量产的汽车吉利豪情最终诞生。

 但无论是哪一种,说到底都并非原创,模仿得再像,也无法与真正具有自主研发实力的品牌抗衡。

 只是,为什么这种不体面的竞争手段,反倒成了不少国内外车企发家致富的必经之路?

 首先,投入成本低。山寨的盛行降低了汽车市场的准入门槛,不需要有顶尖的技术团队,汽车厂商就能完成汽车的设计和生产。另外,省去了繁琐的项目规划和研发环节,降低了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这也是为什么山寨汽车的价格一般都比较低,更新换代速度也很快。

 其次,投资风险小。直接山寨一线品牌的当红产品,根本不需要担心没有市场,有低价这一利器,也有高端的外形,满足了一些消费者好面子的心态,因此很多山寨汽车一经推出就是爆款。

 此外,核心技术的进步,并非一蹴而就,汽车厂商们想要求快、求稳、求成功,山寨自然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山寨汽车的未来在哪儿

 在发展早期经历过山寨的汽车企业,都逐渐摸索出属于自己的生产理念和生产方式。丰田汽车就曾模仿过欧美车型,但是这样的模仿生涯仅持续到二战。由于整体汽车市场低迷,加之模仿欧美车型的A1型大排量轿车,并不适合日本狭窄的道路,以及日本较低的消费水平,导致产品大量滞销,企业濒临倒闭。临危受命的总经理石田退三,这才意识到模仿他人的技术虽然给丰田带来快速发展,但掩饰不了内部技术的薄弱。

 危机之后,丰田在石田退三的带领下,踏上了制造 “真正的国产轿车”的道路。吸取了之前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模仿的教训后,丰田在1955年推出了适合日本市场的小型轿车-皇冠,尽管这款车并没有彻底摆脱对欧美技术的依赖,但是它已经包含了丰田自主创新的成果。直到1966年花冠轿车的下线,才标志着丰田完全进入自主创新时代。

 而在中国,也有“始于山寨,成于创新”,转型成功的例证。

 就拿奇瑞汽车来说,最初就是靠引进和仿制福特一条淘汰发动机生产线,生产发动机开始起家的。曾经风靡全国的奇瑞QQ,就因外形与大宇Matiz极为相似,而被告上法庭。不过从2005年以后,奇瑞就进入了自主研发的阶段,在车型设计也告别了山寨。虽然这一改变付出了极大的时间成本和金钱,但也让原本产品线混乱、缺乏拳头产品的奇瑞逐渐步入正轨,无论是市场地位还是品牌形象都有所改善。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曾对媒体坦言:“追求好,然后你不知不觉就大了。我们先追求大,然后就追求没了。”

 正如他所说的一样,一个汽车品牌在进入市场之初,通过“模仿秀”来打开局面,在短时间内获得不菲的利润,本无可厚非,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即使可以在市场中坚持一段时间,也是纯属侥幸。因此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一定要先从品质抓起,高品质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用户群体,逐步扩大市场。

 虽然和国外一线品牌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吉利、长城、比亚迪等一线自主品牌,依然会继续坚持自主研发,丰富自身的产品线。通过不断推陈出新,用新产品去迎接竞争对手和市场的挑战,即使在市场中会遇到挫折,也是获取经验的一种方式。

 对于中国自主汽车品牌,恰恰需要的就是经验教训的累积。挺过阵痛期,才是更好的未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