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20多亿的收入!漫谈东财VS财通的比较和启示!

同样20多亿的收入!漫谈东财VS财通的比较和启示!
2017年03月06日 03:20 维基揭秘

文/柯智华(维基揭秘创始人)

欢迎入群交流:weijijiemi888

今天写的和基金测评、基金经理调研无关,一点小感想,欢迎交流。

东方财富今晚披露2016年年报。公司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23.518亿元,同比下降19.62%;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38亿元,同比下滑61.39%!

东方财富2016年利润下降并不令人惊讶。

2015年股市火热,东方财富通过互联网销售的基金规模高达7500亿元,2016年股市表现不佳,东方财富的基金销售规模降为3000亿元。

但让我感兴趣的是,这个财务数据和财通基金比较接近。

升华拜克披露的年报显示,2016年财通基金营业收入为20.96亿元,实现净利润5.40亿元。2015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3.79亿元和3.2亿元。

做个简单对比。

总收入上,东财23.52亿    VS  财通基金20.96亿!

净利润上,东财7.14亿元  VS  财通基金5.4亿元!

费用成本估计也差不多。

不同的是:

1,东方财富是一家近600亿市值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还是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财通基金则是一家公募基金公司,一家资产管理机构,成立于2011年。

2,东方财富的主要收入来自金融产品销售(公墓基金的销售),金融终端数据的销售、证券业务(收购券商)、互联网广告。而财通基金的收入来自基金的管理费和业绩提成。

简单点:东财是中介,卖产品收取佣金,收入和规模密切相关;财通则是管产品的,除了和规模相关的管理费收入外,还要一个弹性极大的收入---业绩提成,收益越多提成越丰厚!

对比到这里,可以简单总结:平台渠道的核心规模,资管的核心是收益!

但在估值上,只要用户在,渠道平台总归会有大赚钱的一天,等待牛市周期的到来!所以东财依旧有接近600亿的市值!而资管业务收入的变数极大,过了这一村可能就没那一店了。

比如,让财通基金大赚的定增业务,因为市场环境以及参与者的增加,已经风光不再。

现在可以回答一下上述的成本费用接近问题。无论在公司人员规模还是其他固定成本投入上,东财理论上都是远远超过财通基金的,那么财通基金为啥成本这么高?原因是激励!谁能赚钱创造收益,就给谁以直接的奖金激励!

财通是一家另类公司。记得去年有一天,我在朋友圈发微信说,财通就是典型的生意人思维运转,一切围绕着赚钱!

去年有数家基金公司的净利润超过10亿元,这些公司要么是多年的强者,在基金市场一路拼杀出来成为龙头,如华夏、易方达等,要么是有极强的渠道股东背景,帮助其管理规模一骑绝尘的领先,如天弘、工银等。

随后则是其他几家老牌基金公司,财通的净利润排名在十几位。

而上述这些公司,2016年的利润很可能原地踏步或者略有下降,绝无可能再度大幅增长,所以财通2016年5.4亿利润很可能排进前十。

财通的另类,起步于摆脱公募思维。

2011年成立后,股市低迷公募业务举步维艰,监管又带来大量的成本投入,日子难过。对很多人来说,慢慢做好公募业务,慢慢熬,但财通不一样,他要活下来要赚钱,于是不断寻找新业务,最终在定增市场一骑绝尘领跑,自称“定增王”,成为一家拿了公募牌照但以私募业务为主的机构。

如今,在定增业务逐渐成为大路货的当下,财通基金又提出了新的口号:“力争成为上市公司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商”,从这个口号可以看出,财通基金已经远远超过了一家公司募资管机构的定义了。

生意人就是这样,考虑投入和收入,一切以盈利为核心。写到这里,想起了一位PE朋友讲的话,(创业)先要活下来。

财通接下来如何走,是一个值得观察的样本。

最后,讲一讲我对东财的个人看法。

前一阵子刚好去东财choice部门谈事情,在用卫生间的时候发现墙上贴满了内部推荐岗位的奖励宣传,金额不菲。给朋友发信息说,充满了钱的味道,这才意识到东财早已不是以前的东财了。

在我心中,东财是一家互联网化走得最彻底最成功的金融企业,对用户的转化挖掘的功力绝对一流,甚至找不到第二家。

同样无二的还有东财的产品能力。以下带有个人主观感受,仅供参考:我现在基本只用东财旗下的天天基金网,他们对基金各个指标做了纵向的梳理,用图形表格一目了然,这种数据处理不但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追求。

目前,已经拿下了券商牌照,还在申请公募牌照(听说思路是以低成本的指数化产品为主)。

很好奇,东财将如何运营这两个新业务,会带来什么变化。

受邀入驻两大金融电商平台:蚂蚁聚宝(蚂蚁金服旗下)和财富号(东财旗下),此外还入驻了新浪头条号等自媒体资讯平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