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套现3亿!深圳突现大户抛售近百套房!大撤退!

惊,套现3亿!深圳突现大户抛售近百套房!大撤退!
2017年03月14日 12:28 金融深度

一些投资大户因担忧资产缩水,已开始高位套现

来源:大公报记者 李昌鸿深圳报道

面对深圳市政府接连出台的限购与限价政策,有些投资者开始承受不住楼市的调整压力,部分投资大户担忧资产缩水纷纷抛售。大公报记者近来採访时了解到,在福田中心区皇都广场的一位投资大户,去年底以来将其40套房子陆续套现,总价达1.6亿元(人民币,下同)左右,目前该投资者还计划抛售手中持有的华强北60多套小户型,其百套房产估计可以套现约3亿元。

深圳市去年出台严厉的限购“10.4”新政,及今年1月中旬出台的限价政策,给狂热的深圳楼市套上了紧箍咒。今年2月份,深圳市新房成交跌破千套,仅804套,创近九年新低,一些区域房价下跌10%至15%不等。深圳美联物业董事总经理江少杰表示,目前市场观望情绪浓厚,购房者入市信心不足。

他预计今年深圳楼市价格是稳中有跌,全年最多下跌15%,个别地区因供应量特别多可能下跌20%。

迫于资金压力 削价百万抛售

房价下跌导致一些投资者因资金周转困难和按揭压力大,持续抛售房产高位套现,有的甚至削价百万求售。不过,目前深圳市场并未形成恐慌性抛售潮。中原地产罗湖一门店业务员周小姐告诉记者,最近在罗湖金翠园,有一位投资者迫于资金压力,将其原价600多万元的66平米房产劈价至500多万,较“10.4”新政前大降逾百万元,降幅近两成。

另有地产中介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一家投资公司几年前在福田购买的上百套房产,也因严厉调控市场成交大跌,加上面临资金还贷压力,所以将原售价每平米近十万元的楼盘降价一至两成抛售,因其是小户型,每套价格300万元,合计套现约3亿元。

也有一些投资大户因担忧资产缩水,便开始高位套现以锁定利润。记者从地产中介业务员黄先生处获悉,一个房产投资大户胡先生(化名),他在福田的皇都广场商住楼C座拥有7套物业正在抛售,其一套68平米平均售价400多万元。

提供精装修 以求加速出货

在黄先生等人的陪同下,记者来到皇都广场C座,该楼盘对面便是深圳会展中心,位置十分优越。该商住楼26楼以下为商业,26楼以上楼层为住宅。胡先生在第33、37、39层等均有房产,绝大部分已装修一新,记者看到里面配有崭新的席梦思床、柔软的沙发、大屏幕液晶彩电和海尔牌抽油烟机,并配写字枱、衣柜和卫浴等,买家可以拎包入住或者对外出租,每月租金约6000元。

胡先生公司负责销售的周先生透露,胡先生从事房产投资、酒店和旅游等业务,2009年前用公司名义,以每平米1.5万元的价格从开发商购买了40套,用于投资,面积大多在68平米,每套价格约为100万元,耗资约4000万元。去年国庆节深圳出台严厉的调控政策,加上国家房地产政策的改变,他担忧资产出现大缩水,于是开始退租,并将其装修出售。

去年底,胡先生销售了30多套,单位只是简单装修,没有傢具和家电,当时68平米的价格至少在450万元以上,单价为6.6万元,现在为了加快抛售,将剩下7套进行精装修,包括傢具和家电等在内,450万元的价格可以降价40万元,加上每套房装修费用约13万元,共计优惠了50多万元,相对于去年底价格已大幅下降了超过10%,明显低于附近的东方雅苑7.5万至8万元的售价,因此价格比较具有吸引力。

收益惊人 百伙料套现三亿

粗略估算,胡先生40套房产全部抛售后,按均价每套约400万元计算,他至少可以套现1.6亿元,较当初投入的4000万元增长了三倍,收益高达1.2亿元,十分丰厚。

周先生还向记者透露,他们公司在华强北也有60多套小户型复式的一房或两房准备装修后对外抛售,他们买入时的价格是一万多元,持有十多年,预计售价在6万元以上,至少可以套现1.35亿元。此外,他们在东莞也有许多房产,也将会推出类似的抛售计划。

有钱人和开发商正在撤退,中产阶级却在拼命买房!小心天花板掉下来!

2017年3月8日,第三届中国产业经济(国际)论坛在上海举办。小编整理了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演讲中关于房地产市场的部分。解析持续上涨的房价背后的故事。

陶冬

房价什么时候跌?我不知道,我可以告诉你这组数据。日本1990年房地产的顶峰期,日本所有房子的价值相当于日本GDP的200%,2006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顶峰期,全美国的房子价值相当于当年美国GDP的170%,咱们中国已经干到咱们GDP的250%,这个是在现代资本主义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个数字。

而且一旦房价往下跌了,人们会突然发现,中国经济最强的那一环就是你我他的储蓄,那是真金白银,和中国经济最弱的那两环,一个是地方债、一个是房地产开发商,紧紧的连在一起,下一次房地产出事不光是银行出现坏帐的问题。

由于这些年靠的是政府的投资,那么我们看到,社会融资暴涨,银行这段时间的借款实际上堪比四万亿,只是这次悄悄的进村,开枪的不要,这次和上次的最大差别,2010年四万亿政府一呼民营企业揭竿而起,这次民营投资没见真正的起来。由于实体投资没有起来,那发出去这些钱渗透到实体经济中间,效果就差,经济学上讲就是货币的成熟效应在不断下降。

剩下的那些去了哪了?房地产市场。这就是我们所见到的去年的房价的一次暴涨。今天来这参加会的有不少过去两年也曾经听我做演讲的朋友。我去年错的最厉害的一个,就是对于中国房地产的判断,我错了。

如果你试图用经济学来分析中国的房地产,无论你从供需性质关系入手,还是从库存入手,无论你说这个人口结构还是你说可承受能力,有任何一个指标来判断中国房地产市场结论只能有一个,泡沫。但是如果你用任何这些东西来分析,你就错了。

因为今天咱们头上那片瓦,不是给你住的,这叫做金融产品,这是一个投资。这是一个流动性拉动的一个投资。十年后再看咱们的历史,会告诉你这句话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分水岭。因为房子不再是金融产品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年房价会暴跌,北京此时此刻想干的事也是想慢慢把你的钱从一线城市挤到二线城市,从二线城市挤到三线城市,看看调整一开始出来的是一些一线城市,接着慢慢进入二线城市,最后希望进入到三线城市。

房地产市场暂时不能打死。但是也不能再让你这么狂炒,想想你自己在上海工作,会不会跑到扬州去买个房子。

中国的政策这些年说多,繁复许许多多的政策,但是它的逻辑出奇的一致,就是让你兜里的钱拿出来填补地方政府财政。房价涨上去可以卖地,这个泡沫往下走了,搞出理财产品,不同的表达形式,还是同样的逻辑。这个泡沫玩不下去了,搞出股市4000点到半山腰,地方债置换,然后还有房地产2.0版,都是绕同样一个圈。

最新一些和政府比较亲近的经济学家们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叫做转杠杆,去杠杆是应该的,但是我们要转杠杆,我就想什么叫转杠杆,后来一看明白了,看看地方政府债这两年负债比率往下走,民间的负债比例是往上走,民间负债率去年的数字放上去,已经远远超过50%,换一句话说,银行存的那些钱拿出来买楼实际上帮地方债解套,房地产不出事大家皆大欢喜,房地产出了事,你就是托着掉下来的天花板的人。

再讲一句2016年还有一个奇特的景象,房地产市场中产阶级奋勇跳进去,全民买楼,最高端的有钱人和很多的开发商在慢慢撤出来。谁对谁错,我不知道,最终只有时间可以给我们一个答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