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学区房:一个昂贵的心理疾病 整座城都在为你买单

致学区房:一个昂贵的心理疾病 整座城都在为你买单
2017年03月26日 23:09 金融深度

 

致学区房 | 一个昂贵的心理疾病,整座城市都在为你买单。

写这个文章是得罪人的。但是,本文价值观很正,如果能为地方政府颇为头疼的学区房高烧降降温,本人乐见其成。

全世界的家长都比不上中国家长,他们有着一颗坚定不移的大心脏:坚信自己的孩子这辈子一定是通向中国最好的高校。

而全中国的家长中,北京家长的这颗心脏更大: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应该、也更能够通向北大与清华。

为避免地域口舌之争,此处北京家长,泛指在北京工作居住的家庭,不仅仅包括北京户籍家庭。

这是一个很有趣、很强悍的心理。

虽然我们已经看到所谓的名校越来越多的高考招录历史数据并不支撑它,但是这种强悍的心理预期,在贵国制造了一个价格罕见的商品:学区房。

人人都在为它疯狂。现在我们看到的还不是最疯狂的,现在只是几十平米的房子挂出了近千万元的天价,下一步,我们看到的将是理性与意志最后被冲垮之后,对学区房毫无理由的信仰崇拜,如果我们再不有所作为的话。

我一直搞不懂这件事情。

但十年来,本人对学区房的看扁态度没有太大变化,北京房价5000元的时候是这样,10万的时候也是这样。

一个价格形成机制被各种X因素绑架、扭曲的商品,未来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这样一个商品,它的天价建立在一堆莫名其妙、不明觉厉的需求之上,它真的值得我们为它一掷千金么?

学区房作为一个毕竟有增值教育资源的住宅,你也不能说它一无用处,我也不至于傻到与你们在这个境界上进行辩论的程度。

但是,它的价格溢价如此之高,已经让大家的智商与理性都相形见绌,你还觉得它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这就是你的智商问题了。

而且,我越来越发现,楼市天价学区房的背后,完全是一种具有高传染度的心理疾病。为这个心理疾病提供细胞培养基的则是一些更荒谬的心理幻觉。

这些学区房爱好者,通常临床会呈现几个心理症状:

1,人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你买我也买,而且我要买的比你更多。

直觉告诉我,这类中国家长可能最多。其心可怜,其人可悲。你以为买套房子就能为你的孩子换回来一个永不落后的人生?真较真起来,你那几套房子也不够用呀。

2,我也知道自己的孩子可能天赋也没有那么高,只是想给自己的孩子创造点好一点的教育条件而已。这有错么?

这当然没错,这不就是大部分中国家长的人生目的嘛。但是,我是这样想的哈。现在学区房价格已经这么高了,大部分人能买得起一套就不错了,往往是卖掉几套大的,换回来一套小的学区房。然后,一家人为了孩子的教育环境能够提升个50%,就大幅降低居住要求,住在一个相对不怎么好的环境里,一夜回到解放前,你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么?

让孩子过的好一点,可不仅仅指教育条件提升50%,居住环境对他人生性格的形成,或许有更不为人知的影响。所以,你真的是对他好么?

3,上不了北大清华,上人大也行。

呵呵。你这样想的时候,别人也可能正在这么想。你们一旦集体共识,学区房就撑不住了。学区房的房价神话核心要素,就是你们团结一心,风雨无阻,坚定看好北大清华。精神上一妥协,学区房的神话里就开始漏雨。

4,强烈缺乏安全感。

我来模拟下这类人的心理活动:在现实生活的硬碰硬中,好不容易连贯带爬走到了一个比较不错的位置,此刻唯一的担心是,如何保住它。这种心理传染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自然而然就是为他们买一张学区房的保险,让自己相信,即使自己从现在的位置上跌下去了,自己的孩子总算还有一张保险可以依赖。

嗯,你确实是挺爱你的孩子的,对此我也不能多说什么,希望你的孩子能理解你的良苦用心,人生道路上,如履薄冰,像你一样每时每刻充满危机感。

5,是的,就算我同意你,但是我的孩子的教育成长时间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永不能弥补。所以,宁可买错,不能错过。

呵呵,我的看法是,就算错过,你的孩子该上不了北大清华,还是上不了北大清华。而且,从大概率与比例看,绝大部分的北京考生,即使在中关村二小、人大附中就读,你也进入不了北大清华。所以,你担心的是完全是一个伪命题。你以为还没有到来的时间是你的朋友,但是未来并不是作为大多数的你的朋友,它只会是一小撮人的朋友。

6,不管好坏,抢到手再说。

这类中国家长最可恶,完全没有什么判断力,随大流,甘愿把自己的脑子交给第一个人玩。

就算买了一个学区房,你觉得这样随波逐流的家长能养育出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家么?

7,稀缺的资产升值最快,再贵也要买。

这是投资学区房中最貌似正确的歪理邪说。

用我朋友的一个话说,在技术不发达的时候,铝的价值很贵,比黄金都贵,于是大家都在炒作铝的价值。后来技术革新,发明了电解铝技术,大规模的供应下面,铝的价格一落千丈。但是,这种变化是需要时间的,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变革完,在那个时点上,作为个体你别无选择,但是作为投资者而言,在看到这种学区房价格体系赖以生存的体制原因喜怒无常之时,还要去哭着喊着投资,你只能是一个蠢货。

你唯一可寄托的就是,希望蠢货的供应量越来越多。

8,你说的我都懂,但是它就是个击鼓传花,只要有下家接盘,能挣到钱就行。

你这样说话,态度还算真诚,我就当你不是在抬杠。它确实是个生意,毕竟蠢货太多,能挣到钱就行。

不过,得提醒你一句:此时此刻,别人也许是你的上线,正在打你的主意呢。

9,法不责众,就算学区房神话坍塌,公权力投鼠忌器,也不敢造次,必然强力维持。

我蛮不喜欢怀有这种想法的人。别问我理由,我就是觉得这种小市民心态不仅讨厌,而且可恶。

你那边人多,你就有理了?

10,羡慕特权。与既得利益者站在一起,买一张特权门票。

这种心理下,这些家长买房子,潜意识都是特权思想比较严重。这种人平日可能满口正义感,但是一旦牵扯到个人利益,都满脑子先想着用关系、金钱解决问题。

买学区房的心态本质是买特权门票。一旦自己进入大门,就想着赶紧把大门关的更紧一些。

鄙视这种人。

11,虽然同意学区房只是个时代现象,但个人无法与现实对抗,与其反抗不如享受。

你既然多花了数百万元来增强人生享受,好处已经占了,我希望你永远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坐视自己作为学区房未来改革路线图上的既得利益者,阻挡这场潮流。如果几年之后学区房真的要动大手术了,请你一定淡定,不要反抗,就像你此刻的心理状态一样。

上面十一点,是我对学区房重症患者心理活动的描摹。时间紧,字数少,确实不足以临摹出中国式学区的种种荒诞。

吐槽完十一个心态后,我想谈谈我对学区房的前景判断。作为一个热门大宗商品,它唯一的价格底气来源于稀缺。

可是,在我看来,学区房的价格逻辑完全是建立在两大谎言与两大幻觉的基础之上,如流沙上的大厦,风一般的梦。

1,中介的谎言。

内心相信自己推销的房子使命重重,觉得自己的下一个客户永远比自己以及自己的上一个客户更傻。

2,自己的谎言。

认同虎生虎,不认同兔生兔,认为自己的基因很牛,孩子天赋使命,任何一场战斗,都不能缺席,必须小心谨慎,步步为赢,牢牢抓住教育的命根。

3,权力的幻觉。

很多人是学区房上的既得利益者。学区房绑定了很多市民的奶酪,动一下需要付出很高的稳定代价。这正是偌大一个北京,安放不下一个便宜的书桌的原因。在学区房上,老百姓是多杀多的游戏,爱恨分明,每个人都觉得公权力部门应该与自己站在一起,都有牢不可破的权力幻觉。

4,资产保值增值的幻觉。

这些人笃信一点,经济学定价的原理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所以,学区房的资源稀缺,决定了它的高价。但是,别忘记了经济学还有另外一条原理,价格会调整供求关系,从而让价格趋于平衡。

未来十年,学区房最大的对手方就是政策变动与民间教育资源的大规模准入。在舆论层层压力下,这种针对性的政策细节调整已经正在发生。而文件中每一个字节的含义调整,都将让现在的学区房买家心惊胆跳。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学区房政府财政投入很大,但是长期以来绝大部分的好处,都被二手存量房的买家或卖家拿走了,政府部门不仅得益甚少,反而是学区房恶意炒作的恶劣社会舆论问责的承受者。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政府部门天然都具有调整学区房资源分配的动力。

 

政府让市区优质的学区房资源更多朝郊区的新房倾斜分配,这将有助于把土地卖个高价钱;而更大程度开放外部教育资源,可以在社会舆论层面缓解自己的公众压力。

你看,一个可以图利,一个可以图名,这两个名利双收的动作,都将稀释现有的学区房资源,在市场上增加学区资源的供给,而它带来的将是众望所归的学区房回归理性。

违背经济学原理的东西早晚被纠正。虽然我一直认为一个地块的房价是它周围吸附的资源的价格函数,比如它折射的是周围学区房,医疗资源与市政配套的价格,但是,毫无疑问,学区房是这些资源中最脆弱的一个,因为它是特许垄断的产物,它过于依赖于一个任性的权力,这也就注定了,当环境温度一变,它融化成水的速度比其他东西都要快。

很多人谈到学区房,经常装出很懂很厉害的模样,经常露出与高端资源共舞的得意。

要特别提防这种人。这种人不仅骗了自己,还想骗你。

在学区房问题上,过度相信本质上是一种智力偷懒,很多人在放纵自己的侥幸。他们经常把一个事情过度复杂化,又过度简化。一个事情只往前看两步,觉得学区房一身贵气,戒备森严,逼格颇高,就不再往下推理思考,把自己的脑袋开关关掉,觉得自己,但入豪门,必成大器。

丝毫不关心,后面决定你命运的事情还多着呢,错一个环节都可能把你与你的孩子引向人生的另一个方向,无法回头。

那么,每个环节你都想的到,每张门票都买得起么?

所以,送学区房产业链条上的每个从业者们一句忠告:

莫意淫,慎装逼,见好就收,好自为之。

最后嘚瑟下:此文写于三天之前,本打算今晚推送,文中谆谆预警可见。今天早上6点,北京市教委针对学区房放出意义巨大的利空信号:

1,今年,北京六个城区至少选择3所普通校与优秀学校合并或集团化办学,两年内,将在城区新增25所优质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把辖区内最薄弱的学校并入与优质教育集团,或与优质校深度联盟。

2,进一步增加幼升小多校划片范围,通过随机摇号方式进行学校派位。

3,2017年起,名校去北京之外的省市、区域办分校的现象也将被全面叫停。除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外,所有市属学校未经北京市教委同意不得到外地办学,各中小学不得与房地产商合作办学。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做是为了继续扩大北京市范围内的优质资源数量。

4,考虑到北京近郊和远郊的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和资源分配,2017年起还将支持城六区的学校启动支持近郊、远郊区办学,帮扶15所薄弱校。

现在,你信了么?

 

来源公众号:金融深度(id:tmtreport)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