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布的房价数据已不具备参考意义

中国公布的房价数据已不具备参考意义
2017年09月16日 20:09 金融深度

继某一线城市发布了房地产数据,每平米跌了7108元,连跌9个月之后,房地产数据注水问题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

近日,上海某房地产研究机构分析师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称:“各大机构都心照不宣,几乎不会主动披露价格信息”。在谈及价格的真实性时,该分析师称,“新房的价格是被控制的,而二手房则为了节省交易成本,价格普遍被刻意做低,房价信息已不具有参考意义”。

以官方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数据为例,5月份上海新房同比上升12.9%,二手房同比上升12.6%。而从上海住建委网签数据来看,6月份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47278元/平米,同比上升29%,数据相差太大。如果考虑到二手房买卖双方通过阴阳合同来做低价格,那么实际行情,恐怕得更上一个台阶。

市场人士分析,楼市的几大关键指标都没有发生逆转,房价要想逆转,只能靠粉饰了。

第一个关键指标,供求关系没有发生逆转。热门城市总体上是人口流入的,这种趋势会持续很长时间,人均住房面积虽然够了,但人们骨子里还是以储备资产的形式买房,这个观念是骨子里的,难以改变。

双合同、阴阳合同这些都是因为市场失灵之后的表现,而双合同和阴阳合同之所以能够盛行,没有购房者的配合也不可能成功。这说明购房者或因投资继续买房,或因担心房价上涨恐慌性购房。

第二个关键指标,土地越来越贵。今年以来,管理层使用了“障眼法”——消灭了地王——,但今年的土地还是比去年贵。在热门城市,虽然积极供地的姿态明显,而且都采取各种措施,在地价房价,甚至装修价、车位价等方面全面做了规定,但问题是开发商要争到地就得付出比别的开发商更多的成本,这些成本无论如何都会由购房者承当。

只要招拍挂模式不更改,任何价格上面的管控都不会有实际效果。今年嘉兴一块地,几十家开发商披上了几百个马甲在大剧院上演争夺戏码,地能便宜吗?老百姓只看得到一两个地王,却看不到土地在普涨的事实。

今年4月份有一个十分关键的通知

大家只关注到下面这个红框里的内容,但上面这个红框里的内容更重要。新城控股副总裁欧阳捷在这方面有相关统计,他发现,真正公布计划的只有不到16个城市,增加供应的只有3个,增量很有限,持平的有5个,下降的却有8个。

大城市敞开了供地其实压力很大,因为核心区只能拆,进度缓慢且价格更高,跟当前调控的主基调相悖。

而郊区大规模供地必然陷入摊大饼的老路子,也不行。

观察君认为,当前楼市都在憋着,开发商在憋着,业主在憋着,管理层也在憋着。

开发商在憋着,有这么几个表现,有的开发商拿了地不愿意开工,还有的开发商现在是开了工,但不愿意主动去领预售证,这与以往开发商玩的“高周转”模式已经大为不同。大部分开发商还不愿意转变运营思路,成为城市运营商,都想着扛过这轮寒冬期。

二手房业主也在憋着。目前这个时间段,大部分业主实际上是不愿意卖房的,愿意卖房的一般就两种人,一种是需要钱周转的,一种获利回吐的。不然怎么解释成交量大幅减少呢?购房者远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心齐,只要价格合理就会有人买,现在只能说大部分业主持有成本太低,扛着也没事。要想让业主卖房,目前的这些措施都难以真正生效。

管理层也在憋着,对于他们来说,房地产是一盘大棋,对他们来说,现在“不动如山”才是更好的选择。他们需要时间,今年新增加的“限价限售”都是为了赢得时间,总体方略是低位供应,并配合打击投资、延期改善、限制刚需。

只不过现在对于管理层来说,有个大麻烦,“五限”是起作用了,但更大的问题是产生依赖性了,这就要比“王者农药”一样,根本停不下来,一旦停下来,结果你们懂。

来源:金融深度(id:tmtreport)综合整理自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本号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谢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