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这几点,分分钟让你省下几百万

别小看这几点,分分钟让你省下几百万
2017年12月11日 21:22 金融深度

买房人是这个世界上最苦逼的群体。

那些出入写字楼、从事体面工作的白领们,天南地北、诚惶诚恐地赶到楼市这个名利场后,发现自己还真不算什么。

手揣几百万,心怀上千万。好歹也算个百万富翁,可没人把自己当根葱。

也难怪,买房人就有点首付款,啥都没有,不知不觉就到了鄙视链的末端。到头来,买房人发现自己除了缺钱之外,什么都缺。

别小看买房这件事

有人以为买房是件容易的事情,到售楼处交个首付就行了。

太小看楼市了。

你进到场子里就会发现,买房是综合优势的竞争,是资源变现的场所,是梦想的碾压机,是实干家的天堂。

买房是绝对的低频交易。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一生中买房次数不会超过3次,结婚上车,生娃置换,财务投资。不是资深投资者的话,普通人不会深入研究这个领域。

另一边,房地产又是最复杂的商品,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城市发展、金融信贷、财务规划,100平米的空间上叠加了太多专业技能,整得你喘不过气来。

买房前的信心满满,买房中的磕磕绊绊,买房后的忐忑不安。

买房人没有购房认知,没有房源信息,没有融资能力,没

有人脉资源。有的只是构筑家园的期盼和接近财富、拥抱变化的欲望,逼着他们苦苦支撑。

就算是对财经时政敏感的金融专业人士,买房路上也不顺利。

我有个朋友,在证券公司搞经济研究,国家政策和金融周期把握很准。2014年的时候,他预感到楼市会有牛市,想在上海再买套房。可只懂宏观的他,没有微观操作经验。当年第一套买的是一手房,已经过去多年,最新的限购政策、贷款融资都只是一知半解。更麻烦的是,他知道要涨,但不知道哪里会先涨,落地到板块选筹他是不清楚的,隔行如隔山。

他一开始寄希望于中介,可是跑过几家中介就明白了,靠不住。中介只是想尽快成交,赚取佣金,唯一的长处就是不停地推介垃圾房源,撮合交易,外行的他都能看出这些根本不是他想要的房子。更头疼的是,他发现中介也是不了解政策和信贷的,要么是拍胸脯,大哥你放心包在我身上,要么是我也不清楚。满大街西装革履开着电瓶车的小哥,就是找不到一个有理有据,靠谱的人。

无奈,他只能自己从头学起,从部委通知到财税政令,从银行信贷到城市规划,一圈下来,用他自己的话说,感觉像重读了个大学似的。另一边,他选了闸北、闵行、长宁几个区,每周一天开始踩盘。看了几十套之后,才慢慢有了门道。看中下定后,银行贷款又开启了新的世界,时刻让人感受到做乙方的痛苦。拿到产证时的那一刻,他心里全是任务完成的如释重负,感慨说,买房真累,如果有人能替我买就好了。

买房人服务的缺位

用心观察,会发现楼市里始终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作为楼市里最大消费群体的买房人,竟然是不受重视的。拿上海举栗子,每年要成交大约40万套、将近2万亿市值的房产,是社会消费群体里最大的金主。可40万的买房家庭,在这个市场里是没有人为他们用心服务的。

原来应该是中介来扮演这个角色,作为平衡卖家和买家利益的协调人,中介的全称是居间人,意思是处在买家和卖家中间的中立第三人,理应伺候好买房人。可事情落地后就变了味道,现在的中介是站在卖方立场。这是因为楼市长牛,市场缺少优质供给,房源变成中介核心竞争力,中介更多心思花费在房东身上,找10个买房的小白要比找1个卖房的傻瓜容易多了。这导致实操中,中介彻底倒向房东。买房人得到的只有劣质带看服务,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事实上,绿中介手机app有两个版本,除了买房人熟知的公开版本app外,还有个内部app,那里面会列示每个小区“聚焦”房源,意思是优先推荐客户购买,所以小哥们推荐的只是他们最想卖的房子,根本没有买方用户思维,更别谈站在买房人的体验思考了。

自媒体时代来临,情况略有好转,出现了不少买房的知识服务。达人们在平台上形成自已的认知体系,传授给买房人。可是这些知识服务,大多讲楼市宏观分析的多,每天都能看到无数的《刚刚,楼市又爆重大消息!》,但落地直接指导买房的知识还是不多见,比如讲淘笋、贷款、现金流测算这些实操问题。这些干货由于舆论环境的原因,也不太方便在互联网上公开。

光有知识和认知,还是远远不够。我们看遍楼市分析,懂得很

多道理,却依旧买不好一套房。这样的事情过去、现在还有将来,一直会发生。因为买房这个事情,是个非常微观的领域,每一单交易最后都要落地,落地到具体板块,落地到具体楼盘,落地到具体房源,而不像股市,专家给你个股票代码就完了。说到底楼市是个非标准化的市场,每一单交易各有各的不同,有共同的财富价值观,但又有差异的市场观。

偏宏观的专家意见和偏微观的执行操作,这当中就产生巨大的问题。

说到底,我们缺的是有买方立场和认知,且有落地执行力的服务机构。

有地面推进执行力的中介机构没有立场。有立场和认知的知识服务机构,没有地推。

每年交易额十几万亿的房地产行业,却没有一个品牌机构站出来,大声说出我只为买房人服务。市场经济里最痛苦的莫过于有钱也买不到好服务。这是房地产行业的悲哀,也是买房人的不幸。

买房人的自我修养

买房人能力,由四个方面的技能构成,规划、淘笋、融资、装修。

规划是战略谋划,讲的是经验和远见,梳理出自己真实需求,刚需/投资、城市、板块、户型、总价预算、时机、融资策略。

淘笋是控制成本,拼的是体力和执行,踩盘200套,笋盘自动会来找你。

融资是关键优势,玩的是精算和人脉,算清楚现金流,选对合适的贷款产品,找准熟人银行好办事。

装修是持有增收,耗的是心力和时间,摸出片区主流需求,做出入住体验和档次感,花小钱办大事。

以我过来人的经验,这四个技能买房人要全部掌握,至少也需要3套以上购房经验,5年、2个楼市周期才能搞定,而且这也是摸对门道后的个中翘楚。

精进的极限,受困于思维的局限。一个人能力的边界不在于自身有多强,而在于他可拓展的资源有多广。就像生活里遇到特别的人能改变命运一样,你也需要楼市里的贵人。

混沌的买房路上,找到一个光源指路,我们向它跑去。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也变得光芒万丈。

来源:金融深度(id:tmtreport)综合整理自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本号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谢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