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中国经济的未来预估

[深度] 中国经济的未来预估
2017年07月11日 11:52 中国水泥网

1.人口红利难以继续

人口是经济的基础,同时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维持或改善当下的人口的生活质量。

中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必然带来劳动效率的降低和单个劳动力负担的不断加重。科技和管理进步可以部分抵消劳动效率的下降和劳动力负担的加重,问题在于:

首先,我们能有多少真正的科技和管理进步?

其次,比较效应会使仅剩的劳动力流向负担较轻的地区,形成恶性循环。

解决新生人口比例过少的问题,是当务之急!需要马上出台生育鼓励政策,褔利向小孩倾斜。估计较难实现,因为蛋糕就那么大,褔利向小孩倾斜,会大幅降低现有在位者和退休人员的福利。

当然,人口形势的变化,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个人看好婴童用品产业,因为儿童是未来的希望;不看好养老服务产业,老人是经济的重负,包括我们自己。

2.环保-安全约束日趋严格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环保-安全的重视日盛,甚至于搞运动,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环保-安全的投入不断增加,造成釆掘业、制造业,甚至餐饮、服务等行业成本的不断上升,也是必然的趋势。

科技进步、管理进步、规模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消化环保、安全投入造成的成本上升。如果不能消化,企业会被淘汰。

环保-安全约束日益强化,会带动环保-安全产业的发展,利好相关行业。

3.物流成本未能随技术进步而降低

落后的物流管理模式在今后几年不会得到根本改变:

有关部委借着治超、环保的由头,大力打击公路运输,不断提高物流成本,真不知交运部门怎么想的。

正常的措施应该是通过提高公路等级、提升油品质量,提升单车装载量,建设专用公路,来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国有投资的铁路,借着公路治限治超和环保整治而复活,连涨运费,甚至搭配另收其它费用。结果依然是效益流失严重,经营效率低下。

物流行业,难言乐观,预计物流成本还会持续上升。

4.金融资源分配严重失衡

金融资源分配严重失衡,除房贷以外,大部分流向央企、国企、平台,大多数民营企业基本上成为减量重区和增量禁区。

体制内许多精英认定私企是腐败之源、万恶之源。金融机构怕担责了,只有把金融资源集中投放到政治正确的领域和所有制正确的企业。中央要求金融支持实体企业,可金融机构怕犯错,拒不执行,结果就这样,无语。

金融资源利用效率越来越低的趋势,预计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金融行业,真的没什么核心竟争力,看不到他们的未来。

5.区域资源割据化

煤炭、石油等资源行业在政府推动下,整合速度加快,部分地区政府和企业联合操控,排挤竞争对手,经济资源割据化日益明显,对下游行业造成严重伤害。

有些地方政府把煤炭等行业取得的经验进行推广,甚至于介入对砂子、石子等细微行业的把控,砂石价格上窜下跳,严重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更为地方官员权力寻租创造了更好的便利条件。

经济割据势力为了一己之私,甚至会影响中央决策,限制国际竞争对手的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例如在国内煤价高涨的状况下,以环保等名义限制、迟滞国际煤炭的进口。

真不看好这些基础资源的占有者和挖掘者,他们在日益从源头上提高制造业成本,打压民族产业,会逐渐使得民族产业丧失国际竞争优势。

6.管制强化

为了防止腐败、规范市场秩序等,需要加强管制。

典型的管制如房价控制、行业准入、公路治超、环保限产、金融准入等,范围有不断扩大趋势。

管制一旦实施起来,就很难取消,因为任何一项管制,都需要一批人员。这些人员一旦形成,就会逐步转变为一个以管制为谋利手段的群体,从而使管制不断强化,最终为管制而管制,至于管制的初衷是什么,经常忘记了,也没有人去细思的。

管制越多,腐败以利益输送的形式体现越多。

管制越多,代表政策越会多变,越会加大经济的波动。

管制越多,越会有人因管制而飞来鸿运被动致富。

管制越多,越会有人由于管制方向突变而一夜破产。

总之,管制越多,跟上节拍越来越难,企业为应对突发管制带来的不确定性,就越会趋于保守,导致微观经济活力下降。

7.国家资本主义盛行

所谓国家资本主义,主要指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把资本控制在国家手上,保持国家的社会主义体制不被和平演变,并让国民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这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

在前三十多年的自由市场经济中,大部分民众的生活水平虽然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因为贫富差距比以前更大,大部分民众的不满情绪反而同步大幅提升,民众的诉求非常自然地转向均贫富,并寄希望于国有企业。

通过税收政策调整,可以实现缩小贫富差距的目标,但消灭不了贫富差距。民众和政府自然地认为,做大做强国营企业,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方案。国家资本主义因之而盛行,体现在:

央企越做越大,占据资源行业、基础行业;

地方国企越做越大,参与各个热门行业;

各级平台越做越大,承载大量金融资源四处投资。

国家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甚至会导致国有资产家族化、裙带化。众多私人老板为了获得利益,也会被动主动地成为这些国家企业的附属企业,套出国有资产,完全丧失经营伦理。如直购电指标许多落到中间公司,基础设施建设所需材料往往由中间公司供应等等。

国家资本主义还会导致投资单一化、趋同化,轻则加剧产能过剩,重则甚至形成许多“无需求”的行业。

个人观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短期内可以帮助政府赚钱。长期看,政府赚得越多,本质是税赋越重,危害很大,会危及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甚至会导致微观经济荒漠化。这些后果如果叠加财政、货币政策的失误,一旦暴露出来,会加速引发经济危机的暴发,使得经济转型横生风险。

8.人民币汇率

经济发展动力趋缓,社会负担不断加重,出口增长乏力,决定财政收支压力不断增大,人民币只能适当超发以补不足,人民币汇率长期看贬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近期人民币汇率的回稳,内因是国内经济在房价暴涨带动下,似有回升趋势。外因是美元加息后,美元指数获利回吐,即美元相对一揽子货币(如欧元、人民币等),意外贬值了。

我们需要警惕人民币汇率突发暴跌的危险,国家现在也很重视。个人认为,今后五年内,这种危险变成现实的可能性超过八成,我们需要防范,更需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人民币缓而可控的贬值利好资产价格,可以给经济转型腾出足够时间。没有享受到资产价格上涨好处的人群意见很大,国家会继续通过首套房贷优惠供大家上船,时间节点估计要到2018年底以后。

人民币如果瞬间速贬,会带来社会恐慌,可能会在短期内冲击股市、楼市,并爆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本质,是资产价格暴跌引发的资产负债表严重恶化的危机。

一旦爆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后果不由危机决定,而由危机爆发后的应对措施决定。历史上的应对模式有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南美-东南亚模式、俄罗斯模式等。

美国模式是科学的模式,所以经济恢复得不错,两房甚至成为获利大户;

日本模式实际上是负责任的模式,只是放下了房地产产出率;

南美-东南亚模式是被西方蒙骗的模式,责任还在于他们自己没搞懂经济,搞反了应对的方向;

俄罗斯模式则是直接的掠夺模式,放任罗布贬值,掠夺民财,财富最终落入权贵之手,整体经济不振,莫斯科房价暴高。

如果经济危机爆发,我们会是什么模式呢?预计会兼而用之,因为国际国内形势变幻莫测,具体很难预料。大海也善于出奇,我们需要相信高层,全民配合,一起度过危机。

9.气候变化

中国30多年经济高增长,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带来温室效应,利于海洋蒸发和水汽扩散,利于全球农业。

环保行动利于大气质量持续改善,有利于阳光穿透,进一步利于海洋蒸发和水汽扩散,利于全球农业,从而避免饥民起义,利好经济发展。

城市不断长高,高楼拦截水汽,易使城市成为暴雨中心。雨水的微观分布变得更不均衡,对经济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但会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顺应气候变化,趋利避害,也是发展经济的契机。沿海城市的建设需要提前规划,提高建筑基础标高,提前加大排涝能力,提前太高海防标准,也可以带动经济发展。

10.居民收入对经济反馈能力下降

2016-2017年,居民实际人均收入持续下降:

首先,人民币汇率贬值,使得换算成美元的居民收入难以上涨;

其次,一二三线的房产价格普遍上涨,使得全社会总体资产价格上涨惊人。当全社会总资产价值过快上涨,而居民收入绝对数字上涨较慢时,相当于收入下降!

第三,新经济的利益大半被BAT等巨头瓜分,相当于除这些巨头及其关联群体外,其它大部分群体的收入难以增长。

可见,今后几年房价的相对稳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让民间的收入有足够的时间提升上来,以匹配目前的资产价格。

11.基础设施投入,等于制造货币

基础设施投资越来越成为维系社会经济运转的基础性源头动力。高铁、城铁、地铁三铁建设,高速公路、立体交通等交通建设,江河湖海治理、大气土壤治理、棚户区拆迁改造等,消化了大量的工业品,许多制造业得以维持生存下去。其投入的巨额资金也在不断支出过程中溢出到各行各业,在维持建造业生存的同时,继续推动经济闭环运行。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成运营,使得大城市群(都市圈)对人口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全国大部分年轻人口将被吸引引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世界级都市圈及武汉、成渝等区域都市圈工作生活,并推动这些区域的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在一定时段内,帮助政府顺利卖地增加财政收入,用于应付养老、医疗等各项支出,包括给公务员发工资。

基础设施投资预计还可以大搞五年左右,之后由于投资的边际效益会越来越差,甚至许多项目根本无法产生效益。政府到时侯会没有项目可投,也无法借用项目投资制造货币,获得财政收入。而政府需要应付养老、医疗、公务员开支等钢性增长,政府会很困难,甚至被逼使政府转变货币制造的方法,选用更直接的货币制造方法,宏观经济就玄了!可见,基础设施建设也要量力而行,尽量避免大起大落。

12. 总体感觉:

经济要素成本不断提高、经济运行活力不断负增长,需要提前应对。

号外!关于水泥行业的一切都可以向中国水泥网编辑部投稿啦~可以是身边那些默默无闻的感动,也可以是水泥行业的新闻爆料。稿件一经录用,我们不但会将你的文字发布在中国水泥网官方媒体平台,还有丰厚的奖金作回报。(稿件中请务必带上您的联系方式哦)

(以上信息来源中国水泥网,详情可登陆中国水泥网【www.ccement.com】查看,转载请带上本网的名字,感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