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朋友圈哭穷的人,他们到哪里去了?

那些在朋友圈哭穷的人,他们到哪里去了?
2017年11月02日 00:40 新财富杂志

来源:霍老爷(ID:霍老爷)

哭穷,不止错过了100万。

年轻人,不要再丧了,燃起来才是正经

汽油6块5了,没钱加油了!

一趟夏令营要三万块,这个月只能window shopping了!

被裁员了,两套房子供不起了!

这两年,朋友圈里的暴力炫富风降温了,又开始半真半假的哭穷晒惨。其中,也不乏有人是真心觉得自己穷:

学法律的伤不起啊,司法考试越来越不值钱,工资不够交房租!

学翻译的伤不起啊,千字50还得抢着干,下辈子都买不上房!

公务员最苦逼了,你们都当老板了,我还在给领导拎包!

问题是,划胖的自不待言,就算是自黑自嘲,把自己踩进泥土里的,你们也都真的算不上穷啊?

中国的贫困标准是人均年纯收入低于2300元。不仅如此,因为中国现在是一个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所以我国的贫困标准是高于世界银行的国际贫困线的。虽然阶级上升空间收缩,但一下子摔落到底层也不是那么容易。真正赤贫的杨改兰们是没有机会在朋友圈展示家中三间土坯房的。有心情在社交媒体上哭的人,说白了都不是真穷。

讲真,谁不怕穷呢?下岗工人、无劳动力人员、农村中小学老师,作为改革开放政策利益的被剥夺者,家人吃不饱,孩子没学上,老人无所依,那当然令人心焦。但是在朋友圈里哭穷的人大多是有就业、有闲暇、有交际的。

只不过近年中间阶级开销大增,大家普遍感到钱不够花。白富美买包不眨眼,我买一个要吃土;拆二代自带三套房,我要租住城中村。这种穷与弱势群体之穷是根本不同的。哭得出的穷是在一定保障之下的穷,这种相对贫穷远没有那么可怕。

其中,霍老爷最不能理解的是公务员哭穷。政府部门从来就不是一个致富行当。如不认可公职系统,大可以像今年五月辞职的绍兴科长阎益丰,或是像《基层公务员生存日记》漫画作者蓝雯轩一样,直直白白说“老子不干了,老子想发财”,如果寻求稳定那就老老实实熬着。

大学老师哭穷也令人匪夷所思。一线城市高校教师年薪已经高于一般行业,况且还有几个月的寒暑假和大量闲暇,性价比并不算低。去年,“兼职兼薪”正式书面通过,再说什么入不敷出都太矫情,凭什么你觉得身在象牙塔就得理所应当的接受供养呢?

30岁以前,哭穷卖惨是天真,是段子手;30岁以后,如果你还立志将丧进行到底,那是愚蠢。刘姥姥一介村妇都知道哭穷只能哭一次,再来就是惹人厌。人家白玉为床金做马是人家的本事,并不欠谁的。更可况,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没有一个文化群体的哭穷值得同情。

2008年至2012年年间,北京市法院共招录2053人,同时,流失人员达348人。江苏的流失现象最为严重,共有近2000名法官辞职,签约律所。由此可见,流动变通并非凤毛麟角,不可企及。

这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不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去留取舍都在你自己手中。一个爱哭穷的人无异于告诉外界:“我能力不足,而且无心改变。”与其乐此不疲的自怨自艾招人烦,不如穷则思变好好规划自己的未来。

这个时代不存在怀才不遇,只有无才可遇还懒

三年前霍老爷正在琢磨搞个公众号试水时,正值纸媒式微,报社、杂志一批一批的倒下,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一筹莫展,前路迷茫。彼时,一位在晚报社工作的老友成天在微信上哭诉订阅量大跌,广告商撤离,整个行业一泻千里,日薄西山,大有时不利兮驹不逝之感。我安慰他说,传媒不会衰落,只不过换了个方式存在。有没有想过涉足新媒体?石榴婆,新世相,视觉志都是传统媒体人出身。

朋友不屑的说:“公众号不就是炒热点,堆砌图文。”他舍不得事业单位的编制、作为地标性建筑的报社大厦、独立办公室门一关打鱼晒网。还有,他觉得公众号这事毫无社会地位可言,与他主编的title比起来太low了。

半年后,《瑞丽时尚先锋》、《外滩画报》、《精品购物指南》这些红极一时的刊物纷纷停办,进入电子传媒。同时,又有黎贝卡、咪蒙,一大批错过早期红利的大号后来居上。我一介外行小透明也开始每天在出差间隙,在家人入睡后,坚持更文。老友则继续在微信上表演苦情:广告商不投我们了,都去新媒体和综艺了,今年过了一大半还不如去年三个月的业绩,每月发70%工资,淘宝都逛不起了。

我再次建议他尝试公众号写作,甚至把自己的经验倾囊传授:多在知乎上回答问题,积累人气,导流粉丝……老友犹疑的说:不行吧,这会儿都已经错过窗口期了,而且听说做公号可苦了,一天到头不得歇,还不一定能挣到钱。

上月,霍老爷的粉丝破20万了。老友在朋友圈晒出3250的工资单,配了个泪奔脸,问我还需不需要人手。我发给他几个命题,两周后收到一篇知音体。

后来,我没再联系过他。穷在路边无人问?不是这世道功利,而是所有的心,都渴望上行。

自己想趴下的,谁也扶不起来。就说内容创业的风口来袭,多少曾被讥笑的文艺青年实现了变现。这个时代在某种层面来说,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公平。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你把时间耗在丧上,哭穷上,你傻吗?机会的窗口错过就再没有了。

不少哭穷的人都有同样心理,畏手畏脚,做事不牢,在意着,又忍受着,继而日复一日自怨自艾。互联网时代,没有怀才不遇。 哭穷,哭行业固化,哭阶级固化,宁愿把时间花在抱怨世道,诅咒际遇上,也不愿意放手一搏,寻找贫穷的原因和摆脱困境的方法。

宁可抱着大船沉没,也没勇气跳水逃生。既然如此,就该想泰坦尼克上的鼓乐队一样安之若素,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哭穷,是无效社交

无论穷与富,人有责任令自己活的体面。哭穷,是一种不体面。

电影《猫鼠游戏》中,濒临破产的老爸带着儿子前去银行贷款,特地为他租了一身黑色礼服,说:“知道洋基队为什么总是赢球吗?因为对手无法忽视他们的帅制服。”

《红楼梦》中贾府回天无力,贾母仍要维持烈火烹油的盛景,这不是奢靡,而是表面风光必须要咬牙撑住。不然,如何与其他贵族世家交往?一旦露出败象,得到的不会是帮助和同情,只能是冷漠和嘲笑,甚至绝交。

50年代,殖民地纷纷独立,英联邦土崩瓦解,伊丽莎白二世花了半年的时间巡游属地。皇室特地订制了300套礼服,一向简朴的女王深觉铺张,但随后被顾问告知,越是落魄时节越不能丢掉架子,让别人看低。

第一:人都是趋利的,都渴望和优秀的人接触,这是常识。第二:这是世界奉行等价交换原则。如果你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不应该展现自己的窘迫,而是要强调自己的实力。

卡耐基统计,一个人一生中所赚之钱15%来自知识,85%来自社交关系。微信朋友圈是一个零成本的自我营销平台,让对方可以在短时间了解你。无论是分享生活点滴,价值理念、品味格调等,自我建设都是经营社交的本质。

别人之所以关注你,除了你我是朋友之外,还因为你有价值。长的漂亮是价值,技术精湛是价值,人脉活络是价值,生财有道是价值。这并非让你伪装成一个不是自己的人,而是要展示自己的优势,然后放大化。

哭穷,是一种低劣的寻求关注的策略。其在社交逻辑上无一点利他性,这就构不成有效社交的基础。董明珠曾说:“在创业最困难的时候,说跟你是朋友的,那都是做锦上添花的。雪中送炭的有没有?有,但是说老实话真是为数不多。”

这不能怪朋友们势利,锦上添花只需一朵,雪中送炭不知几何。刘姥姥筹得108两银子的“募捐”,王夫人带话:“或者做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意思是这样的帮助是最后一次了。现实熙攘,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要忙碌,有自己的烦恼待解决,没有人可以一直倾听你的抱怨,没有人可以无条件接纳你的困扰,尤其是无止尽的环绕在一个问题的上的困扰。

哭穷的人之所以令人讨厌不只是因为他身上无利可图,还因为他说话总是围绕自己,觉得自己是脆弱的,是需要帮助的,进而加剧吝啬、自卑、嫉妒等负面心理蔓延。如此一次次消耗掉别人的耐心以及自己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尊严与地位,从而掉入越哭越穷,越穷越哭的模式。渐渐的,你发现越来越少人愿意陪在你身边了,朋友们连接你电话的空都没有,更遑论同你吃饭聚会了。

一个成熟的人应有觉悟不占用别人太多关注,你的生活90%与他人无关。

我承认,人在这个社会中,注定有些东西是抵死都无法改变的,那我们就改变能改变的。没有谁的未来是哭穷哭出来的。人脉的经营建立在双赢上,所谓社交就是把自己变成织锦,让别人的举手之劳的添花获得高效的回报。年纪轻轻丧一下就算了,只有突破自我,燃起来,别人才能有帮助你的机会。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文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