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证券研究行业报告:中国研究引领资本话语权

2017中国证券研究行业报告:中国研究引领资本话语权
2017年11月24日 18:35 新财富杂志

作者:万丽

来源:新财富杂志(ID:newfortune)

伴随每一年最佳分析师榜单的揭晓,新财富都会推出当年的中国证券研究行业发展报告。

今年是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举办的第15年,回望2003年首届评选,15年间,卖方分析师职业发生了巨大变迁,从业队伍持续扩容,影响的买方机构逐年增加,在资本市场的话语权不断加强,职业内涵也不断丰富。近20年来,卖方研究队伍在引导价值投资理念、推动市场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财富有幸成为中国证券研究发展史的观察者和见证者。

因此,今年报告的主题是:15年,中国研究力量崛起,引领资本话语权。

15年,卖方扩容3倍

2017年,在规则趋严、投票和参评资格门槛提升的大背景下,报名参评分析师和投票人的热情依然高涨,共有44家券商研究机构的1400余位分析师和销售服务经理报名,最终347人上榜。

平均年龄33岁

报名参评分析师平均年龄为33岁,同比增长两岁。其中, 52.4%的参评分析师年龄分布在30-40岁。年龄最小的参评分析师为24岁,年龄最大的参评分析师为55岁。

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历年报名情况,也见证了卖方研究从业人员不断扩容和调整的过程。过去15年间,报名参评分析师从400余人,上升到现在的1400余人,增长了3倍多。

本届评选,报名参评分析师人数同比下降5%左右。同时,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信息,截至2017年11月1日,全国具证券投资咨询资格的分析师共2663人,较2014年的顶峰时期下降了7%。

女性分析师占比始终保持低位

卖方分析师群体中,女性分析师占比始终较低。过去八年,报名参评的女性分析师比例在26%-30%之间浮动。2012到2016年,参评女性分析师占比有缓慢上升的趋势,但并不明显。

再统计上榜女分析师占比,除了2012、2013年上榜女性分析师占比高于参评报名女性分析师占比,其余年份,女分析师上榜率均微低于报名参评女分析师占比。可见女性分析师不仅从业者偏少,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更是不容易。

超过70%是团队作战

15年来,资本市场经历了两轮牛熊,投资产业在市场的洗礼中走向专业化分工,研究成为投资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研究本身也在不断走向专业化。

近年来,分析师在研究个股基本面的同时,行业趋势、商业模式、海外经验、产业链的验证、跨行业研究、政策干预等都对卖方分析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些变化,卖方研究逐渐由单一负责制向团队进化。团队作战模式,是一般由团队内部首席负责统筹,组员按照子行业进行分工协作。

对比2003年设置的26个行业全部个人参评,2017年34个研究领域报名参评的队伍中,超过70%是团队报名。其中,超过3人的团队有92个,占比13.98%。658个研究团队中,16个团队配置人数超过5人。从最终上榜情况来看,每年团队上榜率也是逐年增加。

跟随团队化的发展趋势,在很多券商研究所内部,管理模式也由过去的“研究所长制”逐步变成“首席承包制”。未来,随着产业边界模糊,多行业、多部门、多智库的联合研究组织形式成为可能。

本届评选有658个分析师团队参评34个研究领域,其中有22个研究领域超20个团队,入围平均分为11426.9分,上榜平均分16946.9分。

最终有148个团队上榜,今年的榜单变动率为60.59%,同比上升10%。

约有25.84%的团队,其首席分析师为首次带队参评,这其中10.59%的团队首次参评即入围,5.29%的团队首次参评即上榜。

日产研报533篇

15年间,卖方市场不断扩容的同时,行业竞争也在加剧,券商研报过剩、同质化竞争成为持续数年的行业现象。根据通联数据对研报的统计,从2007年开始,每年卖方研究市场撰写的研报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并在2012年达到顶峰,当年度卖方市场共撰写了19.7万份研报。此后,随着A股上市公司总数增速的放缓,研报产量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后,A股上市公司数量再度扩容,卖方研报总数也跟着加速。根据通联数据收录的研报数据显示,过去12年撰写研报最多的机构是国泰君安证券。

过去一年(2016年11月1日-2017年10月31日),卖方研究市场撰写研报数量再次接近历史高点,共19.46万篇,平均每天生产研报533篇,全年生产的研报覆盖了A股2423家上市公司,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超70%。其中撰写研报数量最多的券商机构是海通证券,全年共撰写研报6729篇,平均每人每年撰写研报58篇。

2017年全年篇幅超过17页的深度报告有29811篇,占总体研报量15%,撰写深度研报最多的券商机构是国泰君安证券。

研报覆盖最多的上市公司是中兴通讯(000063),全年一共有30家研究机构共计发布关于这家公司的研报179篇。

随着竞争的加剧,追逐市场热点的点评报告占据了研究报告的主流。以人工智能为例,2017年3月5日,人工智能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两天时间出现了165篇于人工智能相关的研报,一个星期内新增关于人工智能研报共计348篇,一个月内新增1763篇。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此后的三天和三个月内分别新增92篇和5082篇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研报。

医药生物、化工行业研报产量连续10年居前五

以行业来划分,过去一年产生研报数量最多的行业前五名分别是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化工、计算机和电子行业,产生研报排名靠后的行业分别是商业贸易、非银金融、建筑建材、国防军工等。各行业产生研报数量的多少,反应市场热点走向的同时,与上市公司总量有直接关联。

同时,根据通联数据提供的资料,新财富将历年产生研究报告排名靠前的行业制作了一张榜单。从榜单中可以看出,医药生物和基础化工行业已经连续十年排名前五之列。机械设备行业则从2011年开始跻身前五名。2010-2015年研报产生量一直排在前五的房地产行业,则从2016年开始跌出了前五。上市公司数量不多、但是从2006年开始往后连续八年排在前五的银行业,也从2014年开始跌出了榜单。

15年,买方扩容50倍,掌管资金扩张千倍

15年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不仅见证了券商研究力量的崛起,还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

每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投票,基本实现了市场上主流投资机构的全覆盖。截至2017年9月19日,新财富共收到近1700家机构的申请信息,最终,近1000家机构的4000多位机构投资者获得第十五届评选投票资格,这近1000家机构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合计超70万亿元,投票机构管理的资产规模同比翻了一番,对比2003年首届评选,更是翻了1000多倍。

投票人管理的资金规模逐年增长,是中国资本市场十五年发展壮大的最好见证。

规模增长的背后,一方面是投票人自身实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是参与投票的主体在不断丰富。

2003年首届评选,投票人全部来自公募基金,2006年首次加入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此后投票机构类型不断丰富,保险、QFII私募、养老保险、银行、券商资管部、信托、券商自营部、财务等先后加入投票人大军。2017年中投公司、中央汇金资管公司、以及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等参与行使投票权。

新的投票机构的加入,逐年分散公募机构的投票权重。15年,公募机构的投票权重从100%递减到2017年的61.24%。

随着国家对私募基金的规范和监管趋严,2017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相应提高了私募基金获得投票资格的门槛,在此背景下,私募基金在评选中的数量和资金规模都有所下降。

公募基金、保险资管、保险公司和银行是2017年投票人新增资产规模的主要来源。保险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较2016年增加了1万亿,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增加了4万亿,二者合计规模达到了21万亿。获得新财富分析师投票资格的保险及保险资管的机构数量均有所增加。

银行资管是金融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今年新财富增加了银行的参与家数,经审核,获得投票资格的银行由上一年的42家增加到了今年的81家,新增39家。

卖方分析师的影响力也随投票人的壮大不断增强。以本届评选34个研究领域第一名中得分最高的团队为例,该团队的总分为38881.37分,其中有58.88%来自于公募投票,25.04%来自于保险投票,6.21%为私募投票。该团队共获得3368位机构投资者投票,他们合共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50万亿,换句话说,这个团队的研究影响着市场上超50万亿资金的流向。 

15年,互联网改变券商研究

互联网的发展,让卖方分析师研究报告的发布渠道和服务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迁,这种变化也深刻影响了卖方研究生态。

十多年前,卖方分析师和客户交流主要依靠电话、路演展示,重要报告则通过邮寄纸质版研报的方式传递给客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情况较为严重,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卖方研究报告成为重要参考资料。分析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看法,是买方投资行为的重要依据。卖方研究话语权被大型券商主导。

随着互联网进入2.0时代,信息传递方式越来越碎片化,分析师的即时学习能力变得非常重要,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成为衡量分析师勤勉程度的重要指标,分析师的个人经验的重要性相对开始弱化。

到了互联网3.0时代,这一趋势又发生了变化。社交网络的兴起,正在颠覆券商研究的即时服务方式。这一趋势在近三年来尤其明显。

2017年新财富针对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的问卷调查显示,微信已成为分析师工作信息发布最重要的渠道。75.93%的受访分析师表示,一般是通过微信第一时间发起路演或调研邀请,其次是电话渠道、机构销售推荐和邮件。

对机构投资者的问卷调查也显示,分析师组建的投研交流群,是机构投资者选择最多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其他的渠道还包括机构投资者交流群、财经媒体、圈子交流等,而分析师投递到邮箱的研报这一选项勾选率低于前述四项。

15年,引领国际定价权

2003年新财富借鉴国际惯例初次组织最佳分析师评选时,正值西方大行呼风唤雨,主导资本话语权。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国内卖方分析师的研究能力、研究水平已经完全不亚于国际同行。

与此同时,在资本海外配置的冲动、产业海外市场拓展的需求、移动互联下全球信息一体化等一系列因素推动之下,卖方研究机构开始走出国门,除了设置海外分支机构的研究团队之外,越来越多国内券商在内地搭建起海外研究团队,中国研究的国际话语权不断得到提升。

新财富自2011年开始推出海外市场研究评选,7年来的统计发现,内地券商研究所发布的关于海外市场研究报告整体呈上升趋势。

港股是内地券商进行海外研究的出海口,特别是2017年,港股表现强劲,恒生指数不断创出新高,资金南下热情高涨。对机构投资者的调查显示,有47.89%的机构投资者表示其所在机构有新增或计划新增港股通投资产品。越来越多的券商以港股通成分股为中心进行相关港股研究,同时向内地投资者推介港股投资业务。

A股研究港股化趋势在这一年表现尤其明显。新财富调查显示,有35.19%的分析师目前的研究已经覆盖了港股。

内地分析师的港股研究也确实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认可。新财富对机构投资者的调查显示,内地卖方分析师是南下资金获取信息的首要参考依据。其次才是机构内部投研体系、外资分析师等。

15年,最佳分析师过半仍在坚守

随着影响力的提升,卖方分析师群体成为资本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卖方分析师的跳槽率、明星分析师的职业走向等,都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新财富对过去15年历史上诞生的第一名分析师/团队的职业走向进行了统计。

从2003年到2017年,剔除重复上榜,15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史上,共诞生了198个(不含2017年)第一名(包含个人和团队)。

新财富根据公开信息,对198个第一名后来的职业走向做了跟踪统计(团体获奖只统计首席)。结果显示,15年来产生的198个第一名分析师中,大约有57%的第一名分析师,仍然在卖方坚守,尽管存在同业流动,但并未转行。他们中,又有近75%的第一名分析师,始终坚持在研究同一个行业;有19%的第一名分析师,走上了管理岗位;另有少量分析师内部转岗到其他部门。

相对而言,近五年上榜的第一名分析师,转行率较低,也就是说,第一名分析师一般在上榜后的第四到第五年开始出现职业变动(指不做卖方)。

统计2003-2010年间诞生的第一名分析师职业走向,有25%的第一名分析师转作买方。转买方的分析师中,转公募的占比19%;转私募(包括产业基金)的占比近70%。从卖方转到买方的职位主要包括,行业研究岗、投研总监、策略研究、基金经理、基金合伙人以及基金创始人等。除此之外的其他类转型占比仅为5%。

15年,卖方研究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走出了一条由弱到强的发展道路。目前,中国证券研究仍面临着不断的挑战,比如,智能投研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融入到传统投研的过程中,智能投研在帮助分析师的同时,可能也会给分析师职业带来替代性威胁。未来,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幻,新财富还将继续跟踪、观察中国卖方研究行业的发展与变迁,为中国研究发展助力。

后续更多内容请参考《新财富》2017年12月号第十五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专题。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必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