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朝古都创投蜕变,如何投出陕西的“阿里巴巴”?

13朝古都创投蜕变,如何投出陕西的“阿里巴巴”?
2016年11月12日 14:19 投中网

来源:投资中国网 作者:陈睿雅

硅谷,创业创新淘金之地的代名词。在《硅谷百年史》作者皮埃罗·斯加鲁菲看来,归根结底是硅谷人的思维方式奠定了硅谷,而未必是创造了一项新技术——他们让技术有了不一样的用法。

地处关中地带的西安,中国古代13朝的首都,一座拥有丰富历史人文景观、遭遇雾霾影响的旅游城市,试图取道硅谷。有数据显示,陕西省坐拥1176家科研机构,各类大专院校100余所,院士54位——借助科教与自主创新的力量,西安或可效仿硅谷?

我们采访到了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宫蒲玲,试图了解在嫁接西安科技成果与国有及社会资本的桥梁时,他们的所思所为。

中科创星:打造硬科技的雨林生态

米磊说:“你看过没,硅谷之所以能起来,是因为当年斯坦福与硅谷相辅相成。斯坦福上世纪50年代快倒闭,被迫把场地租给硅谷的企业,最后才行成良性的循环。”米磊就职于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下文简称:西安光机所),是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西科天使创始合伙人。他认为,西安光机所坐拥人才与技术,如果能将企业放到研究所里去孵化,可能形成一个类似硅谷的小生态。

米磊早前提出过“硬科技”这一名词。2016年6月,李克强总理在调研视察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果展中科创星展位时,他让总理李克强记住了这个名词。他介绍道:“硬科技是区别于由互联网模式创新构成的虚拟世界,属于由科技创新构成的物理世界。是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才能形成的原创技术。具有极高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难以被复制和模仿。”李克强表示:“硬科技就是比高科技还要高的技术,你的这个说法很有趣,我记住了。”事实上,米磊提出的“硬科技”,包括人工智能、脑科学、航空航天、纳米科技、基因技术、光纤通信、量子计算、光子芯片等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

在过去很多年里,愿意投资科技成果转化的天使投资人与天使投资机构非常稀少。“西安光机所的一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想找投资,完全找不着;很多项目找不到投资只能找煤老板、矿老板要钱,他们也愿意来投,但一来就把项目搞黄了。”正是在社会资本不愿投资“硬科技”,而投资“硬科技”又非常重要的情况下发起成立了西科天使基金。

西科天使成立于2013年1月,由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发改委、西安高新区管委会等政府引导基金联合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及其他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它也是“西北地区第一支致力于科技产业孵化、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天使投资基金”。

依托于西安光机所、中科创星为其投资及孵化的科技项目搭建了完整的创业生态,除孵化投资以外,还有创业服务、硬科技创业营,其中创业服务涵盖:办公场地、行政支持、法律咨询、财务托管、人力资源、实验设备、创业培训、宣传推广、项目申报、知识产权申报等。米磊相信,中科创星为海归创业者与科研创业者提供的创业生态“可适应性更强”,“相当于说,我们搭建了一个非常大的生态,给他一个非常大的缓冲”。

在米磊心中,这个“缓冲带”,还应该成为硬科技创业的雨林生态——所有硬科技创企在此地茂盛生长、相互补足。在一段谋求个人成长的阶段里,米磊试图向树取经,他发现,生长于热带雨林的红杉树,能生长到100-120米高,是世界上最高的树,却只有1米长的浅根。“后来我才想明白是为什么。”米磊向记者解释,第一,地球的重力极限导致了水力和养分的输送极限是120米,你要想长120米,你的根就只能有1米深;第二,地表的水分和养分是最多的,沙漠里的树,根特别深,因为它表层没东西,所以红杉要把全部精力向上生长,它就不能把它的根向下生长;那它要怎么解决风吹不倒的问题?所有红杉树的根全部连在一起,像兄弟连一样,它向每一棵周围的红杉树吸取一点点养分和力量,它就可以成长得很快。如今他试图把这份思考,嫁接到中科创星的创企孵化氛围中。

米磊告诉记者,中科创星的投资集中在“硬科技”领域;项目来源西安光机所所内孵化、海归科技创业及其它渠道;投资额度则在数百万到数千万之间。旗下西科天使自2013年1月开始运作第一支基金,目前已投资完毕;第二期基金大约1亿元,也已投完;第三期基金达5亿元,已投资近一半;此外西科天使还将担当着陕西省政府发起的大数据基金与光电子集成产业基金的GP。投资也不乏明星项目:驭势科技,前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吴甘沙创立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九天微星,卫星互联网的商业化运营项目;中科微光,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调研时曾经体验其研发的“扎针神器”;九索数据,中国版Palantir;因诺航空,主推工业级应用的飞行机器人;中科茵康莱,“千人计划”专家江山博士创立的临床基因检测诊断平台;奇芯光电,国内光电子集成领域开拓者……

尽管,硬科技的发展特点呈指数增长,前慢后快,检验投资的时间或许会更长。但米磊笑言,现下已是“科学家吸引投资人,投资人吸引企业家”的时代了。

西高投:找到北大清华的苗苗,投出陕西的“阿里巴巴

成立于1999年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西高投),座落在西安高新区,与深创投、上海联创一样是国家批准的首批创投机构。1999年到2004年间,西高投还曾与深创投、上海联创齐名全国的“三大创投”,曾经一度是苏创投等后来成立的创投机构学习和参观的标杆。

在现任西高投董事长宫蒲玲看来,1991成立的西安高新区,在财力并不充足的情况下,发起设立风投机构,是高新区早一代领导者的远见——将西安高新区与硅谷对标。“其实硅谷和西安在科技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背靠强大的科研院校资源,有很多科技创果转化项目。他们分析,西安与硅谷之间差什么,差资本?差技术?差人才?”,经过去硅谷考察研究,高新区的领导意识到其实是“差在资本”,“硅谷有很多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机构,所以助推了硅谷中小科技企业的创新力量”。于是,西高投诞生了。

成立伊始的西高投,注册资金仅有5000万,经过“东拼西凑”,慢慢变为1个亿、1.5个亿,如今已达6.5亿。但这与西安高新区的发展速度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有数据指出,当下西安高新区区内注册企业数量已达40000家,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其中80%是军工企事业单位和民营高技术企业。2015年,西安高新区在全国114个开发区中综合排名第四位,科研创新能力排名第三位。根植于西安高新区的创新沃土,某种程度上来讲,“西高投在科技金融、转型升级方面的驱动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还有很大的空间”。

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高投采取的是自有资金直投,“主要是为区内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其他帮助”,直到2011年,它才主导设立了第一支基金——火炬创投基金,目前已有项目陆续退出。近几年来,西高投抓住了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大势,2015年开始管理总规模50亿元高新区战略新兴产业引导基金,2016年受陕西省政府委托管理陕西省第一支集成电路专项基金——陕西省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预计总规模将达到300个亿,首期到位资金33个亿;目前,西高投正在设立一支军民融合基金,规模达100个亿;明年我们还将联合上市公司设立较大规模的并购基金……宫蒲玲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公司的自有资金规模已有10个多亿,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100多个亿,这个规模还在不断扩大,通过直投和基金我们已经完成了200多个项目的股权投资,这在整个西部地区来说已经算是很大的了。”

2014年,任西安高科集团总会计师的宫蒲玲,正式接任西高投董事长一职,开启了西高投的“二次创业”征程。她从顶层设计上重新制定了公司的发展规划、发展定位、目标和运营管控体系,确定了专业化、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并面向海内外市场招募了一批优秀的投资人才。

此外,西高投成立以来,坚持“责任创投”、“信用创投”、“专业创投”和““实体投资”的功能定位,秉持“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核心理念,围绕子通讯、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军民融合、大数据和互联网、大健康和医疗、节能环保和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精耕细作,从事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不同阶段的投资,连续投出了像大唐电信、力邦制药、炬光科技、诺瓦电子、欣创电子、铂力特等一批明星项目,项目均有清晰的退出渠道,并持续不断地为所投企业提供战略指导、财务规范、上市辅导、资本运作、资源对接等“大管家”式的一条龙服务。

宫蒲玲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在西安,可能大家觉得没有诞生像沿海城市那样的大企业,但陕西有1176家科研机构,各类大专院校100多所,有大量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可以拿到高新区的孵化平台上,经过创投机构的科技金融支持和专业化引导,逐步成长为非常有潜力和价值的高技术企业,然后再转化成产业。我认为西安不管在科研实力、产业基础方面,完全有潜力和基础发展成为中国的‘硅谷’,但我们还需要加大资本机构的发展力度,给资本机构松绑,使创投资本真正流到需要资金的实体经济中去发挥价值,我相信陕西也一定能够诞生‘阿里巴巴’这样伟大的企业。”

对于西高投投资标的的选择上,宫蒲玲讲到:“我们看重的是一个企业的成长潜力和综合能力,不仅看企业的技术竞争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要看团队的管理能力、领头人做事业的格局与拼劲。其实投企业就像培养孩子,哪怕是投资一个贫困山区的小孩,我们也一定是投那些以后能上北大清华的苗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