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杠杆完去杠杆,为啥“灰犀牛”总是如影随形?

加杠杆完去杠杆,为啥“灰犀牛”总是如影随形?
2017年08月09日 18:05 JIC投资观察

如果有一头牛向你冲来

还管一只鸟作甚

“灰犀牛”自从在人民日报头版出现,便一跃成为2017年的热点词,不论谈论什么都能沾上边。

与“黑天鹅”难以预测的小概率事件不同,“灰犀牛”提醒人们注意那些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事件,或者说是非常明显也很容易想象得到的事件。

当下社会,谁身边还没有几个说得出来的大概率风险,可能是一场疾病的发生,或是一次交易的失败,再套上“灰犀牛”概念,顿时觉得危机四伏。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于一些人来说是“黑天鹅”,但危机前已经有很多警示信号表明2001年至2007年积累的金融泡沫即将破裂,所以,这场危机更像是“灰犀牛”聚集的结果。

其实,我们面临的大多数事件都不是低概率的“黑天鹅”事件,而是高概率的“灰犀牛”事件。我们可能无法预知事件的具体细节和准确时间,但是巨大威胁的整体轮廓就摆在我们面前,让人无法忽视。如果有一头牛向你冲来,还管一只鸟作甚。

2008年金融危机一个很重要的源头就是杠杆率过高。当前我们同样面临高杠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过高,且增长迅速。根据来自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

2009年以来,我国非金融部门债务与GDP比例从2009年一季度的156.6%攀升至2016年四季度的257.0%。在非金融企业中,国有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杠杆率较高。居民部门和政府部门杠杆率近年来也出现较快上升。

中国企业杠杆率居高不下(来源:BIS,兴业研究。注:数据起始时间2006年。)

高杠杆之下,会有哪些“灰犀牛”围绕在我们身边。

首先,杠杆率上升速度与经济危机发生概率呈正相关。野村证券提出过著名的“5-30”理论——

即发生危机之前的5年,信贷占GDP比例一般都要上升30%以上,而实体部门债务飙升更是银行危机的前兆。

其次,从杠杆率与经济增长关系来看,当杠杆率超过一定值时,加杠杆的风险大于收益。近年来我国全社会杠杆率快速上升,根据央行数据——

2011-2015年我国边际杠杆率(增量债务/增量GDP)从158.7%上升到406%,存量杠杆率从180%上升到234%,边际杠杆率上升速度超过存量杠杆率上升速度,表明当前杠杆率已经超过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拐点值,继续加杠杆不但对经济刺激作用减弱,而且会加剧资金脱实向虚。

第三,金融业的杠杆率与金融风险呈正相关。一般情况下,市场上出现的损失,可以通过金融市场以及经济体进行自我调整恢复,但如果杠杆过高,那么市场损失对金融市场和经济的打击就会放大。

例如2015年A股出现下跌,众多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场外配资等进行了高杠杆投资,随后带来了金融市场踩踏以及暴跌。

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金融体系是健康的,杠杆率就不可能无限制扩张,所以,去杠杆成为2017年金融监管的关键词。

金融机构加杠杆,实际上是在资产负债表扩张过程中,以短久期负债撬动长久期资产的结果。有信用扩张增速上行,就必然有金融机构扩表,有金融机构扩表,就会有金融机构加杠杆。反之,金融机构去杠杆,随之而来的就是金融机构缩表和信用扩张增速下行。

去杠杆之时,又会有哪些“灰犀牛”正在向我们靠近。

首先,市场利率上升。实施金融去杠杆之后,央行在提供流动性时有所收敛,并试图通过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抑制广义信贷的增长,同时其他监管主体对银行同业拆借和委外投资的监管也变得更加严格。资金价格抬高,市场利率上升,由此产生的借贷成本增加,对经济基本面产生压力。

其次,社会融资减少。在金融去杠杆过程中,尽管社会融资规模回落幅度不大,但是企业债券融资已经连续5个月出现了大幅萎缩。债券融资回落,加上金融体系整体负债端资金成本的上升和遏制表外业务的监管举措,可能使得后期社会融资整体规模出现收缩。

资金是实体经济的血液,社会融资总量增速下降意味着实体经济得到金融体系的资金支持减少,抑制实体经济投资需求。

第三,“债务-通缩”风险。根据Fisher提出的“债务-通缩”理论,如果去杠杆用力过猛,可能导致资产价格下降,进而引发货币供应量减少和通货紧缩,企业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恶化,引发资产抛售,在债务-通缩间形成恶性循环。

去杠杆长期充满希望,但短期会带来阵痛,而这些阵痛就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灰犀牛”。

高概率风险既可以造成损失,也可以带来机遇。“灰犀牛”虽然看起来是潜在的风险,但大多是中性事件,其结果取决于认知的角度和发现机会并加以利用的能力。

去杠杆降低金融体系风险,引导资金合理流动,淘汰过剩产能、清理僵尸企业,通过去杠杆释放出的资源流向就是优质的投资标的。

从目前来看,被释放的社会资源将会流向创新经济和消费经济的新领域,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医疗健康、文化消费等。而依赖债权融资的传统周期性行业,在产能出清,供需和资产负债表改善后,剩者为王的优质公司和从国企改革中脱颖而出的公司,也是优质的投资标的。

去杠杆引发银行信用收缩,企业将更多的用直接融资替代间接融资。国企在杠杆率相对较高的背景下,降杠杆的主要模式是债转股、注入盈利性资产等,而中小企业降杠杆率的主要模式是IPO或新三板挂牌,在此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