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与纽约的差距是实现两个“十五年”战略目标奥秘

北京与纽约的差距是实现两个“十五年”战略目标奥秘
2017年11月03日 18:05 JIC投资观察

追赶这样的城市,北京应该有信心

十九大提出的两个“十五年”战略,最终要把中国建成现代化强国。

从中国既有经验来看,要想顺利达成目标,实现离不开“城市化”三字。

城市化是维持中国连续高增长的两个关键发动机之一——另一个是市场化。

问题在于,中国的平均城市化水平已经追至了57%,已经进入了城市化的高级阶段。这意味着今后中国的提升将不会象过去那么容易。不过,付出与回报大多数时候是相当的,每一次提升也将意味着更大的进步。

因此,选准城市升级的道路与方向就至关重要。

比如,你喜欢这样的城市呢?

坐落在曼哈顿中心、被摩天大楼包围的中央公园

还是这样的?

欧洲老城斯德哥尔摩

或者,是这样的?

河北保定

对于中国大城市的发展方向,尽管国内对纽约总是口诛笔伐,但这不妨碍中国最好的城市依然拿它对标。

如果仔细了解过纽约的城市进化之路,就会发现,中国实现城市升级力促两个“十五年”战略目标实现的秘密就在其中。

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我们借此机会试着将北京与纽约做一个较全面的对比,来审视一下中国城市化的不足,同时思考,究竟怎样让中国的城市化的下一步走得更稳?

人类文明的最重要轨迹之一,就是人汇聚成城。

它同时导致了经济在空间上的分布极不均匀。全球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发达省份和富裕国家,全球土地面积1.5%的区域囊括了世界一半的生产活动。占埃及国土面积0.5%的开罗,其GDP超过了埃及的一半。同样,只占巴西总面积15%的中南部三州,贡献了全国总产值一半以上。

大城市、大集聚的大方向是不差的。我们就首先来比较一下,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城市北京与全世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纽约。

首先是它们的人口集聚水平。

有点年头、有点身份再有点本事的城市,往往会围绕它的核心区一圈一圈的延展开去。决定一个城市命运的产业、人才、资源配置都会疯狂向核心区聚集,核心区终于寸土寸金。

需要注意的是除核心区外,北京主城区也就是核心区的拓展区更接近行政区划上的纽约市,而行政区划上的北京市和纽约都会区的比较只有考虑地理范围接近性这一点了,毕竟一个属于行政之手一手促成,一个更多的是市场之力使然。

第一围,北京与纽约的核心区面积规模上没有本质差别。这符合都市早期聚集时能够有效治理的面积,北京略大毕竟历史上就是都城所在。它们常住人口密度也是一个量级的,北京以2.4万比2.7万稍稍落后。

第二围,我们比较的是纽约市与北京主城区。两者面积看似相差不多,但纽约市面积中有三分之一是水域,以陆地面积计算的话,北京以9400人对纽约10600人,继续落后。但如果把北京主城区的山地面积排除在外,两个城市在第二层已经非常接近。

第三围,差距在进一步缩小。总面积相差3000平方公里,北京人口密度为1300人,纽约都会区为1600人。

仅就人口密度而言,这样的差距已经很小。可以让人充分感知到中国追赶世界的速度与决心,北京是确确实实构建了一个国家门户城市的大模样。

那么,两个城市的真实差距究竟在哪里呢?

差别究竟有多大?来,看一下GDP。

2016年纽约GDP超过九千亿美元,在世界银行统计的GDP国家排行上可列第17位,位于俄罗斯、印度尼西亚之后,土耳其、荷兰之前。

北京GDP约为2.5万亿人民币,按1美元兑6.8人民币折算约3700亿美元,在国家排行上可列在第32位,位于奥地利、阿联酋之后,哥伦比亚、马来西亚之前。

以国家排名计,“纽约”与“北京”之间隔了16个国家。

人均GDP的差距就更大了:纽约人均GDP为11万美元,北京为11.5万人民币,差了六七倍。

不过在行政区意义上的比较,北京有点吃亏。仅考虑北京主城区,其GDP为1.7万亿,人均为13.5万,依然是2万美元差一点。

从产业构成来看,北京已经完全转向一个服务型城市了,第三产业比重占到了80%,三个产业的阶梯层次分明,也和纽约很象。这大概就是定位为世界性城市,最后可能呈现的模式。

但恰恰是占比看似差距不大的服务业,拉开了纽约与北京的距离。纽约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达到90%,而在绝对数上,纽约三倍于北京。

答案似乎已经呼之欲出了,究竟是怎样的服务行业,可以让纽约人有如此高的产出?

今天,去纽约的中国人对纽约的第一印象大多不再惊羡,甚至还会有点失望。纽约太旧了。但有很多城市化水平的细节,是新旧无法直接反应的;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也不决定于面积与人口。

纽约是立起来的城市,对于很多想来的外来人,纽约的态度是“来纽约一天就是纽约人”。所以,纽约的人口始终在增加中,过去五年平均每年5万,这在不爱生孩子的西方城市中算是高的。

而北京不是这样的,尽管在人口密度、城市容积以及发展上还有巨大的空间,但北京这些年却在努力减低人口涌入,并成功在2016年把常住人口增长降到2.4万。考虑到当年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其实是更多人离开了北京。

在这样的限制下,靠量很难实现北京的城市升级,只剩下质了。

北京有一个数字远超纽约。就是世界财富500强总部的数量。北京有56家,纽约只有16家(纽约鼎盛时有126家)。

经过三轮产业升级,纽约选择了最偏科的一种方式。看500强的构成,纽约的16家中有10家为金融公司。北京也比较偏科,56家中有54家是央企,其中能源、金融公司也不少。

从产业选择来说,北京始终保留了追赶纽约的希望。纽约最近的一次城市升级是从1970年代开始的,纽约的银行、咨询、创意设计、广告、计算机迅速崛起,再配合传统的房地产行业、新兴的高技术服务行业、文化产业,终于造就了今天的纽约。

是不是有那么一点眼熟——纽约的主打产业北京似乎都有,或者都在涉及。但是,创造收益最大的一块“世界金融中心”,不是一天能够建成的。这是北京差距最大的地方。

不过,北京是中国高科技产业中心,拥有的研究型大学数量远超纽约。北京核心区的房价蒸蒸日上,这都是可以未来给予北京巨大助力的地方。

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准之后,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并非面积、人口,北京需要找到自己的核心功能,做大做强高附加值的产业。

这是四百年前,曼哈顿开始建设时的样子。追赶这样的城市,北京应该有信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