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深度剖析:制造业投资应把握三大重点

投资人深度剖析:制造业投资应把握三大重点
2017年11月25日 18:35 JIC投资观察

11月25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中国建投集团联合主办,中国投资咨询联合承办的“国研智库论坛·2017年会”在京举行。

这场论坛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其他权威部门的领导专家,对十九大精神及十九大之后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全面深入解读,重点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助力“现代经济体系”进行细致透彻地分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出席论坛并致辞。他指出,进入新时代,必须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现代化的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必须准确把握现代化的新目标,即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现代化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实现新目标,必须贯彻落实新思想、新方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伟

同时,中国建投集团董事长仲建安出席论坛,副总裁黄建军作主旨发言,中国投资咨询总经理汪阳作主题发言。以下为黄建军主旨发言全文——

今天,我想代表中国建投分享对先进制造业投资和发展的理解认识,谈三点认识和三个体会:

三点认识是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目标的理解,概括起来就是创新、升级、全球化;三个体会是基于我们对制造业的长期投资和运营的经验总结,包括聚焦、坚守和最大化。

中国建投集团副总裁 黄建军

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目标的三点理解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注重实体经济,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是保持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世界上的工业强国纷纷构建工业大战略,在智能制造、可持续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加进部署,美国提出再工业化的构想,日本提出要工业智能化,德国制订工业4.0,核心就是要做强制造业。我国也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2010年以来,我国稳居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地位,特别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在高速推进中,从可下海底采冰的“蓝鲸一号”钻井平台到可上九天揽月的“天宫一号”飞行器,再到商运速度世界第一的“复兴号”高铁……

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我国继续“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我们认为建设现代化体系,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中国制造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格局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其一是创新,促进中国制造转向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制造业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双向挤压”。在我国工业全部22个大类中,纺织品、电力装备、交通工具等七大类行业规模名列全球第一,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但另一方面,在中低端领域,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低成本、低价格竞争日趋激烈。在高端领域,发达国家牢牢掌控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在产业链前端的产品研发、工业设计、高端生产装备、新材料、核心关键零部件、工业自动化软件等领域,我国仍有较大差距。

坚持以创新为核心要素,不断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很大,许多核心产品仍然依赖进口,症结在于创新能力不足。未来,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将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中国制造的创新需从模仿、跟随式的创新走向更具自主性和引领性的创新,要通过创造新的价值网络,提升本土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同时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不断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的供给。

其二是升级,把握产业变革新动力,促进中国制造业融合发展。

从供给侧看,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与制造业相互融合,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发展理念和方式。融合是新一轮产业革命本质的特征,是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优化了劳动力、资本、知识、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为制造业发展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信息技术可以改造传统产业,实体企业引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发展模式和商业模式再造,前景广阔。以新兴技术促进产业联动、融合发展将成为制造业发展新的突破口,更利于打造制造业集群。

从需求侧看,中高端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要求更高。我们常常提“匠人精神”、“互联网+理念”,反映了制造业由规模到品质、从粗放到精细的发展诉求,当前需求外溢的现象也较为严重,中高端产品的国内供给能力跟不上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

未来制造企业更加坚实商业的本质,不断提升发展理念,追求卓越,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其三是全球化,树立“中国标准”,打造世界级的中国制造品牌。

中国制造要真正面向世界,就必须打造一批世界级的制造品牌,提高“中国制造”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

首先中国制造业必须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姿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以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竞争的新优势。全球化产业布局、打造国际化的产业,向世界市场输出优质的产品和品牌,树立“中国标准”,让国际社会认可中国标准,逐步实现微笑曲线的“两端超车”。

其次是国际化的战略视野,提高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技术与声誉,要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并购或参股国外制造企业和研发机构,提升技术水平;引导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有序走出去,开展并购投资、联合投资等,实施资源和价值链整合,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进一步拓展我国制造业发展空间,提升中国制造品牌的全球声誉。

中国建投制造业投资的三点体会

多年来,中国建投一直密切跟踪全球制造业的新变化、新趋势,我们在高端装备制造、核心零部件、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等细分领域进行长期的深耕和积极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中国建投特色的产业投资逻辑。

我们坚持以技术进步为主线,以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中的地位为目标,从战略投资及产业运营两个维度出发,把握产业链关键环节,整合代表国际先进技术、工艺、管理、渠道和品牌的产业资源,培育和打造中国技术和中国品牌,帮助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入全球高端产业价值链,获取国际竞争的优势地位,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们在工业制造领域投资了法国SGD Pharma、荷兰恩智浦、江淮汽车、盛瑞传动、龙蟠科技等境内外众多拥有核心产业优势的企业,推动境内外被投企业对接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其国际化发展,帮助国内优秀制造业企业掌握全球优质资源,实现更高发展。

总结投资经验、梳理投资逻辑,我们认为制造业的投资要把握三个重点:

一是聚焦,投资聚焦占据价值链的关键环节。

中国制造的创新发展必须掌握符合主导产业发展趋势的核心技术,提高产业的附加价值。对于企业发展和产业投资来说,就是要抓住占据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即整个产业链条中最基础、技术含量高、对产业发展瓶颈制约的环节,逐步提升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拥有制定全球产业标准、把握产业链条整合的与发展的主动权。

而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固然需要中国企业的自主研发、练好内功,另一方面更应该放开视野,通过“走出去”,而且要“走进去”,让全球资源为我所用,通过并购利用海外先进技术、品牌、渠道资源和客户关系,并通过消化、吸收、再创造,争取迅速转化成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快速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近年来,中国建投大力开展跨境并购投资,成功并购了在医疗包装领域、半导体领域等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目的就是以投资为手段,在高技术产业上占领技术制高点,缩小同领先国家的差距,培育全球主导权。

二是坚守,坚持价值投资理念,长期耕耘。

与一些风口产业相比,制造业投资是一个特殊的投资领域,在投资深度、技术高度以及时间跨度上,制造业的投资门槛都比较高。

制造业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生态体系,需要深入和持久的培育,除了硬件的投入外,软性能力,如创新力的积累和提升、产业标准和流程的优化和重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产业文化,以及与产业链其他环节的生态关系,这一切要产生效用是需要巨大的时间和投入,而且需要良好“土壤”的培育和氛围的渲染,所以对制造业的投资一定是以价值投资为前提。

在多年对制造业的投资中,我们一贯秉持价值投资的理念,注重对产业本身发展规律和市场理性需求的深度观察、跟踪和研究,不做盲目跟风的投资。在投后管理过程中,我们也从不追求市场非理性套利,而是遵循产业发展逻辑,以产业经营者的态度沉下心来进行深耕和培育,更希望通过制造业的投资运营增强中国建投的实业产业基础。

三是最大化发挥资本效用,以投资促发展。

我们认为,资本应逐渐走向前台,从支持、协助、配合等这种相对被动的参与,走向更主动的引导、优化和提升。

通过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实践,我们越来越体会到,未来资本在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上会走在企业的前面,因为资本具有更灵活的资源配置手段和更经济高效的经营管理方式,能够克服产业资本在物质形态和功能转化上的“惰性”,较少受到自身所处行业发展水平的制约。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方可以走向行业并购和产业整合的前沿,通过资本手段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进而在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资源配置中发挥更为主导的作用。

与此同时,当前越来越多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向资本提出了更多的诉求,希望我们带去的不仅是资金,而是包含管理、机制、人才、资本运作、并购整合等在内的综合性资源。促进资本对制造业发展的效用最大化,就是要充分发挥投资人在资源嫁接、价值匹配和渠道整合能力,从资金、渠道、治理等方面为中国制造业提供充分支持。

作为一家国有投资集团,中国建投以促进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为己任。未来,我们还将持续、深入地对全球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进行洞察和研究,以全球视野和前瞻视角把握制造业发展趋势,以产业投资助力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推动建设制造强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