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A股恐怕难以翻身

7月A股恐怕难以翻身
2017年07月20日 09:50 理财周刊

近日,中国央行公布6月M2货币供应同比 9.4%,继续创出本轮的新低。

7月中旬开始,公开市场国债到期量大(一周内2200亿元),加上分红缴税的因素,伴随央行持续回笼资金,资金面将面临逐步收紧的压力。市场普遍估计央行会于7月中后期放水,会利好A股市场。为何有此估? 

7月10日央行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在对冲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和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后处于适中水平,7月10日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这已是央行连续12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

关于短期内资金面的紧张,中银国际、中信证券固定收益团队和兴业证券研究所近期发布的3份研报,大同小异地提出几大原因:7月上中旬进入季度缴税期,这将导致7月财政存款上升,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应减少;MLF巨量到期,地方债发行缴款超3000亿元;70亿元规模的国泰君安可转债已于网下申购,中国石化可转债可能会在近期发行。 

在上述几重作用力前,分析人士预计,央行最晚会在7月中旬重启逆回购操作。

今年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02017)》,把去年的货币政策表述“继续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换成了“坚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稳健”变作“稳健中性”该怎么理解? 

央行副行长易纲此前回应:“中性态势就是不紧不松”。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要达到易行长所说的货币市场“不紧不松”,可以预计在几重压力袭来的7月中旬,央行会大概率重启逆回购,即向市场放水。

当市场有如此巨大希望时,如果到7月15日以至20日之后,央行仍无放水,要留心A股将会受到冲击,并连累到港股。 

有这忧虑是要考虑,为什么人行有十多日不出手,而又会突然出手?

以6月21日公开市场操作转为净回笼为标志,直至7月6日的12个交易日里,公开市场操作基本处于“抽水”状态。其中,除7月4日央行无投放无回笼而实现中性对冲外,其余11个交易日均处于资金净回笼状态,累计净回笼规模达7300亿元,超过6月中上旬央行通过逆回购和MLF净投放的资金量。

不过,净回笼无碍近期资金面偏宽松。有交易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7月以来,市场根本不缺资金,借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从市场表现看,7月以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资金利率持续下行。6日,隔夜加权利率(R001)持稳于2.55%;7天期加权利率(R007)下行约4基点至2.93%;与6月末相比,R001下行近37基点,R007下行100基点。

这即是谓,央行不放水,市场到目前也不缺水,在今时环球央行都倾向不放水、不QE,兼要缩表抽水时,央行为什么要对一个已资金不松不紧的市场注资,去“吹绉一池春水”?

虽然央行不放水,不等于市场缺水,但投资者仍然是以水多好炒作来作是否入市的取向。结果是纵然有水,人人都缩手,自我感觉“不良好”,大市又将闷到救命。

未来投资者要留意上海银行同业拆息Shibor,如果Shibor不见回升,而本月统计局又对GDP增长不表担忧时,央行就有可能真的不会放水。结果是,“7翻身”会变成“7睡觉”——懒床不起。(作者:石镜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