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省市加速围剿楼市,银行终于出手!

六省市加速围剿楼市,银行终于出手!
2017年09月28日 11:18 南嘉金融圈

在2016年楼市“930”政策即将迎来一周年之际,多个城市集中升级楼市调控政策。自22日以来,中国已有包括重庆、南昌、长沙、南宁、贵阳、西安、石家庄、武汉、无锡等9个城市出台楼市调控新政,且多数城市将限售作为本次政策的核心聚焦点。

6天9个城市加码调控,但远不止此,继北京、江苏、深圳、广州等地监管部门先后发文后,江西、浙江也加入消费贷核查队伍。新一轮调控的矛头直指消费贷!

一、六省市加入“围剿”消费贷流入楼市

继北京、江苏、深圳、广州等地监管部门先后发文后,江西、浙江也加入消费贷核查队伍。新一轮调控的矛头直指消费贷!

9月26日晚间,江西银监局联合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发文通知,进一步规范个人非按揭类贷款管理。

《通知》要求,辖内各商业银行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梳理、核查截至2017年9月20日,单笔贷款金额10万元及以上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购车贷款除外)、单笔贷款金额50万元及以上的个人经营性贷款以及单笔贷款金额10万元及以上的信用卡透支交易的资金流向和实际用途,重点核查是否存在违规进入购房领域问题。

《通知》明确,监管部门将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对自查未反映或自查后仍出现违规问题的,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严肃追究相关银行机构和人员的责任。

事实上,这不是第一个进行消费贷监管的城市。

就在近期,北京、深圳、广州三个一线城市已经对消费贷进行了监管!

北京:多家银行已要求贷款20万元以上额度的客户补交材料。

深圳:大多数银行将长期消费贷年限下调至5年。

广州:各大银行原则上不发放金额超过100万元或者期限超过10年的综合消费贷款。

不难看出,在一线城市进行消费贷监管之后,以江西为代表的二线城市正在消费贷监管的路上快马而来!

有一个问题来了:为何各大省市集中“围剿”消费贷?原因在于消费贷的疯狂“变脸”。

二、20张信用卡套现凑买房首付?银行终于出手了!

消费贷暗中流向房地产,贷款数据已经给出了答案。千亿级消费贷流向楼市!

今年1-7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达1.06万亿,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而去年全年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总额仅8305亿,今年前7个月新增贷款已超过了去年全年。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居民短期消费贷款流入楼市现象研究》报告显示,按照社会零售额同比走势估算,3月以来新增异常短期消费贷款金额约3700亿元,估计其中至少有3000亿元流向楼市,约占新增短期消费贷款总额30%。

此外,据媒体报道,德银发布的一份报告也预计,流入中国楼市的消费贷高达4000亿。

在监管三令五申下,近期,北京等地各家银行正在启动筛查个人消费贷款贷后管理以及贷前严格审查。部分银行已着手向消费贷客户追收贷款用途证明材料,严防违规购房或流入股市。同时,提高利率和办理消费贷门槛,部分消费贷产品甚至暂停办理。

案例:消费贷违规入股市楼市被查出

“你好,我是某银行客户经理,据我们排查发现你在我行办理的消费贷款于2016年5月流向房地产,需要向你了解详情”。9月21日下午,李女士接到某银行客户经理电话。

李女士于2015年6月在该银行办理了一笔30万元的消费贷款,最长3年期限。“其实我当时办理贷款的主要用途是炒股,但我办下来的贷款日期为6月28日,那时股市已经开始暴跌。”据李女士回忆 ,2015年11月份,她将20万元入场加仓,但没有躲过2016年初的“熔断”。2016年2月,她清仓割肉,亏损5万余元。

2016年5月份,李女士于2014年购买的期房交房,需缴纳各项契税和其他费用共计7万余元,同时加上车位30万元,手头资金只有15万元的她选择将这笔消费贷款直接在某楼盘刷卡交易。

“当时申请贷款的资金用途为房屋装修,不是买房相关。”李女士表示。9月21日,信贷人员表示,她这笔钱已于今年5月还清,否则要“提前收回”。同时,信贷人员说,银行系统还监测到她曾于2015年11月将20万元的资金违规流入股市。

对于贷款流向为何监测得如何详细?信贷人员告诉她,主要是因为李女士选择直接将该行消费贷银行卡绑定股票交易账户以及直接在开发商的 POS 机上刷卡造成的,如果没有直接参与交易不会查出来。

信贷人员表示,2018年最后到期的资金不能再违规流向楼市和股市,否则要提前收回。如果是直接将钱从该行卡里取出或者转到自己名下的另一张他行银行卡上,银行后台也无法监测资金流向。

信贷人员建议她珍惜这笔最后的贷款额度,因为根据2015年6月的合同,该笔贷款利率仅上浮10%,目前不到 6%。而目前该行的消费贷款利率一口价7.2%。除了利率更高,严格把关申请人资料,批贷更加困难,额度限制较严。

监管:20万以上违规资金提前催收

此前有媒体报道,有购房者用 20张信用卡套现凑首付。而一些中介及开发商也会主动劝说消费者向多家银行办理“消费贷”来解决首付不足的问题。

不过,这一现象正在被遏制。近期,北京、深圳等热点城市再度排查个人消费贷款违规购房等现象。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银监局以及多家银行获悉,目前各家银行已经根据北京银监局发布的《通知》开展自查。

多家银行透露,这一轮自查主要针对单笔贷款 20万以上的个人消费贷和 100万以上的个人经营性贷开展自查以及信用卡透支不低于20 万元用于支付购房款,重点检查“房抵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情况。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不少中介及开发商都表示已停止“首付贷”业务,但一些消费贷、信用贷等产品仍在为买房者首付提供资金。

目前,北京多家银行要求贷款 20 万元以上额度客户补交材料。多家股份制银行表示,消费贷流向房地产的情况已经出现,所以在资金流向以及贷后回访等流程中将加大力度,坚绝杜绝消费贷另作他用。

多家银行客户经理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全行针对存量客户进行贷后回访,其中包括电话回访和实地回访,尤其是去贷款人工作单位。对于新办理业务的需要补交消费证明材料,而对于尚未还清的违规流入楼市的贷款将提前催收,而违规流入楼市股市已经还清的资金,需要进行风险提示。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银行正在通过多种方式对已贷出的消费贷款进行再核实和查验。对于一般金额的客户,会通过贷款用途凭证查验、贷后回访等手段,监测其资金支付是否合规;对于金额较大的消费贷款,银行还可能约见或走访借款人、收集相应的资金使用凭证,对贷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贷后抽查,如发现消费贷款资金不符合要求,被违规挪用,进入股市、楼市等情况,银行将立即联系借款人告知其存在违约行为,并要求提前收回。

三、投机客迎来当头一棒!

消费贷进入楼市并不是简单的买卖那么简单,它背后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当前消费资金违规进入楼市主要有两种风险:

首先,消费资金违规进入楼市干扰了正常的房地产市场发展秩序;

其次,此类资金违规进入楼市后,若遇到楼市降温,也会影响此类消费贷的安全性,即及时偿付本息的风险。

事实上,消费贷危害楼市,地产行业或者有过买房经历的人都心知肚明。监管层也多次对消费贷进行了严监管。去年下半年,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房地产中介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对消费贷资金进入楼市进行了严厉的稽查。

但消费贷资金流入楼市禁而不止。要知道消费贷有其自身的监管难点:

从家庭消费来看,目前个人消费贷款主要为最高贷款额度30万元,但是,家庭消费贷款无抵押最高可贷100万元。

通常来说,30万元以下的贷款额度可以自主支付,无需发票;30万元以上的部分银行通常把贷款的款项直接付给合同约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对象,需要发票等手续。

因此,对银行来说,最难监管的是30万元以下的部分贷款,不过也不排除30万元以上的贷款出现借款人与指定商户合作欺诈的行为。比如,有些中介公司帮忙提供虚假的贷款用途材料,消费贷“挪作他用”很难被银行察觉。

从银行方面来说,银行这几年受利率市场化冲击,利差收入减少,而个人消费贷款相对风险低、利率高,对银行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所以,对消费贷款的真实资金用途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问题。

一年来,调控不断,但因为对房价上涨预期,进一步强化了投资客的信心,因此贷款,借钱,加杠杆,继续买买买。如今,监管层再次把矛头指向消费贷,等于掐断了投机客的资金喉咙!这对投机客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