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银行间市场月度回顾,有哪些亮点?

8月份银行间市场月度回顾,有哪些亮点?
2017年09月27日 17:50 NAFMII资讯

债券市场:8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4.4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7年8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显示,8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4.4万亿元。其中,国债发行9290亿元,金融债券发行4247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6705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688亿元,同业存单发行1.6万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3.9万亿元。

8月份,货币市场成交共计64.9万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9.8万亿元,日均成交4259.4亿元,8月末,银行间债券总指数为174.63点,较上月末下降0.06点。

从规模上来看,地方政府债和同业存单是绝对的主力。另一个增速靠前的资产证券化发行是新的亮点。“8月份地方政府债成为债券发行的主力,主要原因是8月底财政部发行了6000亿元特别国债。资产支持证券则主要是因为制度的日益完善而作为未来大力推行的产品。”有机构人士分析称。

8月份也是已发债券扎堆到期最高月份,总偿还量为3.3万亿元。因此,从净融资额来看,8月份并不算高,为1.09万亿元,环比下降39.83%,在2017年的前8个月中排名第4。今年以来,净融资额最高出现在7月份,为1.81万亿元,其次为6月份,全月净融资额为1.17万亿元。

本币市场:流动性紧平衡 短期利率稳中有升

银行间市场8月份流动性依旧维持前期的紧平衡态势。“2017年8月,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稳中有升,现券收益率曲线各关键期限点多数上涨,利率互换曲线整体上移。”业内人士表示。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银行间市场总成交94.5万亿元,同比下降4.4%,环比增长10.1%。其中,货币市场成交64.9万亿元,同比下降12.3%;债券市场成交10.0万亿元,同比下降27.5%。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间本币市场成员数于8月份突破两万家,总计达20032家,较7月末增加343家。

整体来看,8月份货币市场流动性紧平衡,短期利率稳中有升。业内人士分析指出,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总体支持经济基本面向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基调不改。尽管月中财政缴税因素对资金面构成扰动,但在央行削峰填谷、熨平流动性波动的操作之下,8月市场流动性保持了紧平衡状态。

统计显示,整个8月份,人民银行通过逆回购累计净回笼资金5200亿元,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净投放资金1120亿元,全口径总计净回笼4080亿元。

而在流动性紧平衡状态下,货币市场利率稳中有升。8月末,隔夜信用拆借加权平均利率收于2.94%,与月初持平;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收于4.07%,较月初上升39个基点;7天银银间回购定盘利率收于2.83%,较月初上升3个基点。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也有不同程度的走升。其中,3个月Shibor升幅最大,月末收于4.37%,较月初上升11个基点;7天Shibor收于2.89%,与月初基本持平;其余期限Shibor升幅在均在4个基点以内。

成交量方面,银行间货币市场8月份共成交64.9万亿元,同比下降12.3%。其中,信用拆借6.2万亿元,同比下降41.8%;质押式回购55.8万亿元,同比下降6.6%;买断式回购2.8万亿元,同比下降19.9%。

与货币市场利率走势颇为一致,现券各关键期限点收益率多数上升;而受资金面因素影响,利率互换曲线整体上移。

据了解,8月末,FR007利率互换曲线整体上移7~18个基点。其中,3个月、1年和5年期FR007互换利率分别收于3.51%、3.54%和3.84%,较上月末分别上升14个、13个和10个基点。

而债券市场则受到多因素共振的影响,现券收益率呈上升态势。其中,1年期国债收益率收于3.37%,较上月末下降3个基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于3.65%,较上月末上升2个基点;3年和7年期AAA级中期票据分别收于4.70%和4.86%,较上月末分别上行17个和7个基点;6个月期AAA级短期融资券收于4.49%,较上月末上行27个基点。

市场人士分析称,尽管上半月CPI数据不及预期,短期提振市场信心,但经济数据整体向好、强监管背景下同业存单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等消息以及流动性紧平衡约束对债市的负面影响占据主导,除国债某些短期关键期限点收益率下降外,其余债券各关键期限点收益率多数走升。

8月份,多个与同业存单相关的监管文件出台。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2017年第12号公告,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均涉及到同业存单。

上述主要内容包括,将拟于2018年一季度评估时起,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内同业存单纳入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将同业存单发行期限限定在一年以内;限制货币基金投资同业存单等金融工具的集中度和低评级资产占比。

有券商分析人士称,第12号公告可看作监管为此前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内容打上“补丁”。在该规定下,即完全禁止了银行1年期(不含)以上同存的发行,从而可以预防银行借由1年期以上同存实现同业负债规模的继续增长。

分析人士称,基于两方面原因,预计对市场影响不大。首先,从规模上看,一年以上同业存单受制于其有限的需求,其存量并不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年期(不含)以上同业存单发行量和余额分别为372亿元和1115亿元,分别占其总量的0.4%和1.4%。其次,央行此举依然采用“新老划断”的方式,给予市场一定的消化时间。

外汇市场:交易量平稳增长 人民币汇率预期趋稳

8月份人民币汇率指数上涨,对美元汇率升值,外汇衍生品价格相对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趋稳。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本轮人民币中间价持续上涨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8月份人民币汇率指数上涨,对美元汇率升值。数据显示,8月31日,CFETS、BIS货币篮子和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分别收于94.38、95.12和95.29,较上月末分别升值1.76%、1.61%和1.64%。

从双边汇率来看,数据显示,人民币对除里拉外的其余24个货币汇率中间价或参考价均升值,升值幅度介于0.13%至5.96%之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月升值幅度2.08%。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上述这一轮人民币中间价持续上涨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上半年GDP增速超预期继续保持在6.9%,是支撑本轮人民币汇率走强的内部原因。此外,市场对特朗普政策未来方向不明确,加上8月份美联储加息缩表仍无定论,美元指数近期连续下挫,是推动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外部因素。

8月份,外汇衍生品价格相对稳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民币汇率预期趋稳。

据了解,8月份外汇掉期曲线中短端小幅下移,长端保持稳定。其中,1周和1个月价格分别保持在18和110左右,较上月末下行约12个基点;6个月和1年期价格分别在547和965左右,与上月基本持平。

“总体来看,外汇掉期点波动较小,反映出8月人民币短期资金面和市场对汇率的预期都相对稳定。”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内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运行区间、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境内主体对外投资趋于理性及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市场的冲击都将继续有助于人民币汇率和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稳定。

与此同时,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量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据统计,8月份银行间外汇市场共成交2.0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1.4%,环比增长12.4%。其中,人民币外汇市场成交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1.4%;外币对市场成交114亿美元,同比增长22.1%。8月,外汇即期成交环比增长19.1%,外汇衍生品成交折合8.7万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6.8%。

“随着美元兑人民币双向波动成为常态,外汇避险需求将进一步激发,外汇衍生品成交量和外汇市场成交总量有望继续保持增长。”业内人士预计。

注:本文节选自《金融时报》,转载请注明来源。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