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对华动用“301条款”?英媒:恐怕适得其反

美国将对华动用“301条款”?英媒:恐怕适得其反
2017年08月09日 12:15 郎club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8月6日刊发题为《美国就涉华贸易关切应谨慎行事》的文章称,在“301条款”之下,美国实际上将集裁判员、陪审员和执法者的角色于一身,动用这种强硬武器可能被中国人视为极端挑衅,从而带来爆发一场全面贸易战的风险。

▲相关报道截图

总的来说,上周有关特朗普政府正在就中国的知识产权政策及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认真讨论”的消息值得欢迎。讨论的核心围绕是否在“301条款”(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的俗称,是有关对外国立法或行政上违反协定、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采取单边行动的立法授权条款——本网注)之下进行调查展开。调查的重点将是中国要求外国公司将技术转让给本地合作伙伴的规定。

这一点十分必要。随着中国企业在技术阶梯上爬上顶端,知识产权问题成了中国同西方之间的关键战场。中国的市场准入常常被有意或无意地与外国公司进一步转让技术联系在一起。

▲资料图片:《纽约时报》称,美国无线通信技术领导企业高通公司一直在扶持中国科技企业发展,不断向中国输出资金、经验和技术。华芯通半导体公司就是高通公司和贵州省共同成立的一家合资公司,研发自主服务器芯片。

虽然对中国技术转让方案的反对是明确的,但如何说服中国采纳更为互惠的贸易和投资体系的问题却十分复杂。主要是因为美中贸易关系相互依存度极高。2016年美中双边贸易额达到约6500亿美元,自1990年以来,双边直接投资已接近3000亿美元,形成了一个跨越全球的供应链生态系统和公司合作体系。

▲中国青岛港(法新社)

动用“301条款”这样的工具对中国进行打压可能会适得其反。在“301条款”之下,美国实际上将集裁判员、陪审员和执法者的角色于一身,动用这种强硬武器可能被中国人视为极端挑衅,从而带来爆发一场全面贸易战的风险。

特朗普政府最好放下“301条款”这根大棒,而是与欧盟伙伴合作,采用坚定的、通过外交途径来与中国谈判。

“301大棒”如何挥向中国?

目前,特朗普正考虑动用301条款对中国贸易做法发起调查,美国打算如何与中国进行贸易战呢?

根据2016年发布的《关于外贸壁垒的国别贸易评估报告》,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认为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产业政策、政府采购、投资限制、服务业、农业、透明度和法律体制等八个方面存在阻碍美国出口与投资的壁垒。

兴业证券宏观分析师王涵认为,美国若要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很可能会在上述八个方面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切入点启动301调查,对中国加征关税,常用两种手段:

施加最高达100%的报复性关税:将制定加税商品的“报复清单”,但清单上商品要尽可能最小化对美国消费者、企业、劳工的负面影响。

停止该国在美国享有的贸易优惠政策等:由于中国不享有美国给发展中国家的普遍优惠制度,特朗普政府在启动“301”调查后,大概率是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部分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

中方回应: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美国商务部公布的2016年贸易数据中,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占比47%,为3470亿美元(约合2.39万亿元人民币),在所有美国贸易对象当中排名第一。

针对美国政府将用301条款棒打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回应称,中美双方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中国政府一贯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任何世贸组织成员采取的贸易措施,都应该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

我们始终认为,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双边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共赢的,合则两利,斗则俱伤。5

打击日本的经验不适用于中国

当然,目前情势并没有完全“山穷水尽”,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到,美国可能不会采用直接打击中国出口的方式来调整两国贸易不平衡,而打击日本的经验也不适用于中国。

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前25大商品

当时日本的产品线与美国严重重合,并形成直接竞争关系,反观如今的中美贸易,情况跟当时的日美贸易恰好相反:

美国向中国出口芯片和大飞机等高附加值产品,而中国向美国出口组装好的Iphone、电脑和服装鞋帽等,这些都是美国本土不可能再依靠人力进行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中国高性价比的商品在全球也是刚需,GGV的管理合伙人童士豪曾公开表示:

即使很多人支持有“反全球化”言论的特朗普,但在买东西的时候,最终还是选择了购买性价比高的产品,而这些商品很可能90%都来自于中国。

本文综合华尔街见闻、参考消息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