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秃顶油腻,信息癌才是90后的绝症

比起秃顶油腻,信息癌才是90后的绝症
2017年11月10日 12:15 郎club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谈心社(ID:txs163)

现代人喜欢跟风,也喜欢争当吃瓜群众。

网上说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就争着去凹造型假装有趣的人。

微信文章说在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就把自己归类为其中一员。

微博上别人发状态秀恩爱,就纷纷以“大家好,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XXX@XXX”的句式刷屏。

其实,你可能患上了网络信息依赖症,有的人甚至中毒至深。

靠网络信息维系生命,新媒体小编的信息依赖症要是排第二,就没人敢排第一。

他们无时无刻不关注微信、微博、朋友圈,生怕一转眼就错过一个不蹭不是人的全民大热点。

在《钱江晚报》的一篇报道里,一位叫小D的媒体人说:“我不能漏掉。”

她用手机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刷微博、看微信公众号。一是看新闻,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二是找线索,“整个世界的事情,正在你的手机屏幕上”。

“我关注了上千个人的微博、上百个微信公众号,我不愿意错过看到好新闻找到好线索的机会,但是问题来了——第一,信息爆炸的时代,好像再多的时间都不够用;第二,信息同质化太严重,一条新闻一天看到几十遍都不足为奇;第三,我有点‘强迫症’,手机里的信息如果不归纳整理干净,我浑身不自在……”

不知不觉中,网络信息变得像水和氧气一样是必需品,对信息的依赖成为人类的一种病症。

微信之父张小龙曾在《产品的思路》中提到:“一个人在一个组织里面,这个组织的平均智商是低于个体智商的,任何组织,公司是一个组织或者说大的政党是一个组织,个体的智商才是更高一些的,群体会拉平这个智商。比如说在微博里面,微博上多了,你的智商会降低的,大家认同吗?你没有发现这个变化,因为你每天在降低一点点。”

没有手机的日子,感觉整个世界都在离我远去。

这可以说是很多人的心声了。

在网上漫无目的地 “闲逛”,不停关注自己的状态得到多少个“赞”与评论,翻看好友的状态看别人都干了什么,围观热点事件刷明星丑闻……

以上行为,你有没有中枪?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21.3%的受访者坦言会随时随地刷屏,62.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对网络社交的依赖程度比较强。

一位学生在接受中青报采访时说:“早上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找手机。先看看有没有留言,再刷刷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热门话题,顺手点几个赞。平时每发出去一条状态,我都要花时间关注点赞和评论的情况。”

如果不刷朋友圈,不刷微博,不知道最新的流行语和事件,就会失去和别人的谈资,与遭受别人“啊,你这都不知道”的白眼。

更可怕的是,你以为自己刷了知乎,关注了知识性公众号,就以为自己get了新技能。

真相是,你只是存储了可以用于搜索的关键词。

看到“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英语学习方法”,赶紧点“关注问题”,大V的回答直戳我心啊。

看到《10张PPT教你写出一流的文案》,先“收藏”为敬,仿佛向着文案高手又迈进了一步。

看到最近“新零售”的概念挺火的,瞬间又干一杯“收藏”——《一个公式让你看透新零售本质》。

然后,这些信息等待着你的宠幸,关键词成为了它们的标签,实际上却早已被你打入冷宫。

知识真正的后宫,不是这些碎片一样的妖艳贱货。

尼古拉斯·卡尔说:“就在互联网向我们呈上信息盛宴的同时,它也把我们带回了彻头彻尾的精力分散的天然状态。”

因为这些信息大多是碎片信息, 直接而粗暴地甩给你“怎么做”,而懒得告诉你“为什么”。

人天生是懒惰的,习惯了新鲜却粗浅的内容,就掉进了短暂快感的坑。

在这种情况下,人很容易患上信息依赖症。

信息依赖症是指患者往往没有一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以致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

知乎上有一个网友求助“如何戒手机”,提到不管是微信、微博还是知乎,每天都要刷无数次,几乎一分钟就要刷一次,不管干什么都要刷,完全丧失了深度阅读和沉下心来做事的能力。

正如经济学家泰勒·考恩所说:“在能够轻易获得信息的情况下,我们通常喜欢简短、支离破碎而又令人愉快的内容。”

根据《AdMaster & 腾讯:年轻洞察白皮书》,年轻人群使用移动互联网的高峰时间段分别是早上8点和凌晨12点,活跃度高于全体人群。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总时间也高出全人群27%,高达95小时每月。

起早贪黑玩手机,这么多时间主要都花在哪儿了?社交、游戏、动漫、直播等APP都是偷走时间的元凶。

我们每天都泡在上面,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

长期接收碎片信息,以干货为学习资料,忽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你的思维变得越来越狭隘,思想越来越浅薄。

金庸《天龙八部》里有一位叫医术高明的薛神医,他有一个偏好,以治病与人交换武功,东学一招,西学一招,可谓博览群“武”。

虽然“博”,但他大量的碎片化招式只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其里和自成体系,更没有实践检验。

于是,沾沾自喜的薛神医在聚贤庄与一众险恶败类召开英雄大会,欲商讨对付乔峰,却被乔峰高超武功吓得心惊胆战。

这时,他才发现原来自己掌握的武艺招式原来是空壳。

这个例子跟如今的我们何其相似。我们接触信息的机会越多,实际获得的知识却可能越少。

总有人喜欢听干货分享,是因为总想通过捷径取得成功。

很多炒股的人,每天花几个小时听股评师侃侃而谈,到各大财经论坛刷帖灌水,动动手指分享财经公众号的文章,以为这样见效快,沉浸在获得干货的成就感中。

赚了就说自己炒股技术高超,赔了就说行情不好。

然而他们从来不愿意静下心来学习公司金融和财务报表的基础知识,根本没有基本的投资知识储备。

“好奇心研究所”做过一次关于“你厌烦哪些互联网名词?”的投票,结果表明:第一名是“互联网思维”,第二名是“微商”,第三名就是“干货”。

“干货”被滥用得太严重,在标题里快速繁殖,充满了“求你看我一眼我真的说了很重要的行业秘密”的掏心掏肺感,后面往往会跟了一句“不收藏就没了”或者“动动你的手指转发出去”。

于是,你依赖别人分享的干货,获得了很多“知道”。然而,其他技能都还在原地踏步。

因为这些“知道”,还是别人嚼烂了喂给你的,你连它们到底是不是真的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建立起联系。

是你刷热点?其实你在被热点刷。

正如意大利作家埃科所言:“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倾向,然后我们给予他们一种倾向,于是他们察觉到自己有了倾向。”

前几天,麦当劳改名“金拱门”引发群嘲。众公众号纷纷蹭上热点,刹那间,朋友圈热闹非凡。

有关“金拱门”的文章纷纷刷屏,有的告诉你麦当劳logo和名字的历史, 有的翻出别的外国品牌的中文名,有的剖析为什么叫“金拱门”,有的甩出一堆借势段子。

最后,当然还有文章解释了整个更名事件的始末——麦当劳用“金拱门”给大家上了一堂零成本的生动的品牌营销课。

信息产出和传播如此迅速,于是,我们不用思考了。你只要做个宝宝,用口不用脑,依靠本能吞下别人喂给你的信息。

刷一刷热点,把“朕已阅”等同于知识的消化。

反正过不了多久,就有人告诉你怎么回事。

比如,有人告诉你喜茶的出现代表着消费升级,有人替你剖析抢购iPhone X的众生相,有人为你奉上双十一剁手指南……

刷热点的同时,你还在被热点消费。

去年的这个时候,YSL教了女生们一招,怎么检验男友是不是爱你——让他给你买口红。

YSL凭借《叫男朋友送YSL星辰,他是什么反应》刷爆了票圈,甚至瞬间卖断货。

众多女生纷纷转发要口红的聊天截图,并找自己的男朋友要YSL口红。

于是朋友圈出现了好几类人:一类是秀男友已买YSL星辰的,一类是鄙视找男朋友要口红的女人,一类是质疑这样的营销方式的……好不热闹。

信息爆炸的时代,有人的脑子被信息吃了吗?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的第二秒,朋友圈开始刷屏,房屋垮塌、地震街拍的图片一下子铺天盖地转发。

有一点常识的人只要认真看看,就能看到图片里店面上的字是繁体字,就能猜到这是台湾地震的图片。

与其说谣言可怕,倒不如说更可怕的是判断能力的丧失。

前天,周杰伦杭州演唱会现场一名女粉丝点《算什么男人》给前男友的新闻,登上了微博热搜。

面对千万人的大场面,这位女生淡定地和偶像对话,又直奔主题diss了前男友。看完现场视频的网友纷纷称赞她“可爱”、“COOL”、“直率”……

然而,第二天,这位“小仙女”被扒皮——她本来就是演员,微博认证是某广告策划公司的签约主播。

秀了一波演技之后,微博粉丝从2万多涨到30多万,身为网红模特的她,当然不能浪费这白花花的流量了。

你以为她是杰伦的脑残粉,结果发现,看演唱会之前,她的微博都没关注过跟周杰伦相关的信息。

微博热搜成为很多人获取信息的来源,也成为炒作的温床,你的喜爱和同情都在被利用。

信息人工智能专家西蒙说:“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注意力成了新时代的一种稀缺资源。

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里,我们如何做到集中注意力,保持独立思考能力呢?

首先, 跳出固有思维框架,多读书多思考。

有选择地关注更多不同的声音,开阔自己的视野,反思自己的想法,培养辩证思考的能力。同时,尽可能地放下手机,立地读书。

从书本中获取属于你的部分,让它成为你知识体系的一砖一瓦。

其次,找到知识网络的触点,形成体系。

如果你觉得一个知识点有趣,就以它为原点,去建立和延展自己的知识网络。比如,当刷微博微信时遇到一个你感兴趣的碎片化知识,那就去查Google、图书和别的资料,探索它背后的原因、作用和应用场景,将你了解到的东西,纳入你的知识体系。

最后,为自己设定有意义的目标,为这个目标长期投入。

找到一件可以给你带来长期满足感和幸福感的事情,纳入每天的日程,坚持下去,比如每天跑步一小时,或者学习一门语言,在点滴的积累中消化为你带来幸福感的知识,逐渐建立起自有的知识体系。

麦克卢汉说:“我们塑造了工具,工具又塑造了我们。”

人类制造出大量的信息,信息又反过来改变了人类。

即使我们被网络信息悄然俘虏,只要觉醒,就能翻身做主人。

信息中毒是现代人的通病,愿你我都能早日解毒。

参考文献:

[1]八成人一天都离不开手机 刷刷刷,你究竟在刷什么,钱江晚报,2015年3月

[2] AdMaster&腾讯:s年轻洞察白皮书,199it.com,2017年2月

[3]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62.8%受访者对网络社交的依赖程度较强,199it.com,2015年8月

[4]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研究发现依赖电子产品和搜索引擎削弱脑力,199it.com,2016年8月

[5]浅薄:你是互联网的奴隶还是主宰者,尼古拉斯·卡尔,中信出版社,2015年11月

本文转自公众号 谈心社(txs163),这是年轻人谈心的地方,我们为你一个提供聚集地,为你呈现年轻人的有趣生活方式,我们倡导年轻人应该在追求物质基础的同时也要重视精神生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