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报道:去产能当以人为本 人员如何安置是关键

兰格报道:去产能当以人为本 人员如何安置是关键
2017年03月20日 17:55 兰格钢铁网

2017年,钢铁行业的去产能任务非常艰巨,而在去产能过程中,员工安置则是其中的十分重要的一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去产能必须安置好职工,中央财政专项奖补资金要及时拨付,地方和企业要落实相关资金与措施,确保分流职工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在3月1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保部部长尹蔚民也曾表示,化解过剩产能,安置好分流的职工是一个关键性的工作。在去产能过程中,全国共安置了72.6万人,今年,还有约50万人的职工需要在去产能的过程中被安置。在这个过程中,中央财政预算也安排了1000亿元的资金作为专项奖补资金,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宝武的安置良方

刚刚完成重组“在一起”的宝武钢铁,在这方面的经验或许值得借鉴。

昨天,中国宝武钢铁集团董事长马国强在央视《对话》节目中,就宝武合并之后的员工安置问题做出了解答:宝钢武钢合并之后,在钢铁去产能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自然也涉及到员工分流、安置的问题。2016年,武钢集团在去产能过程中安置了员工1万人。在两者合并之后的员工安置问题上,马国强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转变观念”,人员安置其实不是负担,相反,还能创造社会效益。针对合并之后的员工队伍,马国强介绍,宝武钢铁现在有17万的在岗员工,但在之前的改革过程中,已经有5万人得到了安置,以宝武集团现在的产能来看,直接从事钢铁生产的员工大概需要6万人,辅助业务人员需要3万人,因此未来的宝武集团大概需要10万人左右直接或间接的从事钢铁生产。但在员工安置上,马国强却强调,人员问题不是他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因为“我们的富余人员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多”。

之所以说富余人员没那么多,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得好,为富余员工分流提供了多种选择,比如2016年宝钢开设的“产城结合”“产融结合”“产网结合”等各类培训班,创造了宝钢的新事业,同时帮助员工顺利实现转型。武钢集团也一样,5万人的富裕人员,他们虽然从国企工人变成了社会服务人员,但马国强谈到,他们的“武钢正式职工”身份并未改变,依然有生活费,有五险一金,最后还能回到武钢来退休,做到了“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确保每一个人都有一份收入”。

兰格钢铁网董事长刘长庆谈到,职工安置问题与资产处理、债务处置是去产能过程中的三大问题,虽然中央财政专门拨付了款项用于职工安置,但具体到不同的企业,安置方式亦有区别。大型国企可以通过多元化业务吸收大部分分流职工,就业途径和方式相对更多;而小型民企职工大多只能选择自主择业或创业。不过,国家对这部分职工也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比如组织就业培训、组织专门的招聘会等,帮助相关职工实现再就业。

两会代表来支招

此前的杭钢集团也在去产能过程中打好了员工安置这一仗。当时,为了妥善实现1.2万人的分流安置,杭钢集团领导召开了289次会议,召集员工召开了57次会议,几经研究,为各个层次的员工考虑,最后给出的方案让大家得到了妥善安排,实现安置过程中无一人上访,无一起恶性闹访,也无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在这份方案中,包含有“自主创业、服务输出、提前退休、提前退养、内退、解除劳动合同、集团内部就业安置、省市属国有控股企业就业安置、离岗退养、退出生产(工作)岗位、有限期放假、待岗”12种解决方案,涵盖各年龄层、各岗位员工,也让杭钢集团成为去产能过程中员工分流安置的优秀代表。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中,不少代表针对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主任韩冬炎表示,一方面要让留下的人能够科学配置,充分释放个人潜能;另一方面从企业出来的人要实现重新就业。不仅如此,他还提出,“对于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就业的大龄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提供托底帮扶。”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布小林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表示,内蒙古在去产能过程中兼顾了在职员工的利益,在控制新增产能的同时,提升能大量吸纳就业的服务业比重,因此就业岗位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全国人大代表、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管理部主管伊永春则建议,要“加大对未聘任职工培训力度,提高其灵活就业、新形态就业的本领。此外,企业应延伸产业链条,让离岗职工在产业链条的发展中实现价值。”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