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谈“一带一路”视频曝光:中国发动第一次全球化

马云谈“一带一路”视频曝光:中国发动第一次全球化
2017年05月14日 12:55 一针video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作为国家级顶层战略,本次论坛全球瞩目。

“‘一带一路’配上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将给中小企业和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机遇。”进入2017年以来,马云作为最努力的推销员,一直在全球很多国家推动eWTP的落地。

其实在2016年12月2日,马云就曾在香港出席《南华早报》中国年会时畅谈“一带一路”。他指出,“一带一路”是全球化的格局,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要有国际化的能力。“我相信‘一带一路’才是21世纪真正了不起的想法,根本不是什么转移中国过剩生产力,正像孔夫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崇尚的理念是给朋友的东西一定是自己最好的,你不能把家里用不了的东西分给别人,那样麻烦就大了。”

以下是马云当时的演讲文字实录:

编辑 | 赵 洁

供稿 | 正和岛(zhenghedao)

来源 | 一针video

中国人跟美国人有很大的差异。美国人把自己想干的事情说成是全世界的事情,人类必须这么干,不这么干就不行;中国人为人类做了很多贡献,为世界做成了很多事情,却说成是我们自己家的事情。

原来新中国的经济非常落后,国家的经济实力比较差,所以大家对中国没有什么期待,但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对中国有巨大的需求,也有巨大的期待,世界希望中国担当起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责任。

“一带一路”是中国对世界的担当

我个人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担当起世界责任的机会,也是中国希望为全人类做一些事情的载体。“一带一路”根本不是什么转移中国过剩生产力,正像孔夫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崇尚的理念是给朋友的东西一定是自己最好的,你不能把家里用不了的东西分给别人,那样麻烦就大了。

中国其实很了不起。在300年以前,东方文化是世界上最繁荣的文化之一,这300年来,西方文化也发展得不错。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全球化是什么?是丝绸之路。

过去三五十年,世界融合的格局是美国化,是工业泛化时代。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世界上非常了不起的国家之一,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进入全世界,把工业化推到了鼎盛。

但今天,世界经济贸易的不平衡,新技术的产生,经济形势的变化,让中国意识到必须做一些对世界有贡献的事情。如果把“一带一路”当作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当作中国参与制定更加公平、更加开放、更加透明的贸易规则的方式,“一带一路”就会给沿线国家带来实惠,就会受到更多人的尊重,而我个人觉得这就是“一带一路”的初衷。

如果以前的全球化是以获得资源、廉价劳动力,抢占更多的市场为主,那么我相信“一带一路”所发动的、所引起的全球化,应该是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为当地做一些他们现实情况下做不到的事情,为当地的经济繁荣做出贡献。如果这样去思考,我相信“一带一路”才是21世纪真正了不起的想法。中国要分享经济成长的经验,更要分享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要勇于为世界担当。

而且,我认为“一带一路”更重要的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只有文化的交流、思想的交流,才有可能带来经济的交流。

西方讲黑白相争,东方讲黑白相融

东西方文化是有巨大差异的。中国人见面是问“你吃饭了吗”,西方人是问天气好不好。原因可能是中国人靠种田吃饭,最关心的是有没有饿肚子,这是亚热带地区、农业社会的问题。西方是北温带,以打猎为主,天气好才能打猎,所以他们对天气很关心。另外,种田是不一定需要团队合作的,而打猎似乎更有必要进行团队合作,所以东方人的团队合作从历史上来看相对差一点,作战能力也差一点。西方最早是以游牧民族为主,从打猎到后来的掠夺,再到今天足球的发展都体现出很强的作战能力。足球人家是11个人踢得像1个人一样,我们是1个人踢得像11个人一样。

美国人老是担心万一有一天中国强大了会不会控制世界,其实这就是东西方之间存在很大文化差异的表现之一。前段时间,我在美国跟一些媒体的高管们交流,谈论关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他们讲得特别有道理, 最后我问他们有谁看过中国的儒释道方面的著作?《论语》有没有看过 一篇?没有。《道德经》有没有看过一篇?没有。我就说,我看过《圣经》,看过之后我懂得了尊重,我懂得了西方文化跟我们的差异,以及他们的强项和我们的弱项。

西方讲黑白相争,东方道家思想讲黑白相融。黑不一定就是坏的,白也不一定就是好的。小时候,只要我在外面打了架,不论是否打赢对错,我父亲都要先把我打一顿再说。这是中国历来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而西方讲究的是在冲突中解决问题。

我们要教育我们的孩子在冲突中解决问题。这个世界怎么可能保持不冲突呢?“一带一路”怎么可能不冲突?全球化怎么可能不冲突?

中国的道家哲学讲究改变自己以与自然和谐,儒家思想讲究改变自己以适应这个社会,佛家讲究改变自己的行为顺应内心的发展。儒释道三家都没有出现对抗的思想,或者说一定要当“领导”。

西方的拳击以打倒对方为赢,中国的太极以不伤人而制胜。所以,中 国人在商业竞争中要让人家知难而退,对抗已经是下策,而让对手根本不知道怎么杀进来那才叫高手。

因为学语言的关系,我看了《圣经》。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 “畅销书”,它条理清晰,而且讲得你特别感动——其他的不用听,听上帝的就行了。我们佛家讲究“悟”就麻烦了,每个人的想法、境界和能力都不一样。所以在我看来,中国文化当中有些说法很有道理。所谓文化自信是不能自负,要自信,清王朝是文化太自负了,被打垮以后我们又失去了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西方什么都很好。其实也未必。

全球化讲的是格局,国际化讲的是能力

国际化和全球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个人认为“一带一路”是全球化。国际化讲的是能力,全球化讲的是格局和境界。很多人讲的企业能力和个人能力都是国际化,全球化是全球的担当、全球的视野,连非洲的小国都跟我有关系,就是要有这样的境界。国际化可能要懂点英文,全球化事实上不需要太懂英文。毛泽东懂英文还是尼克松会讲中文?但1972年,这两个了不起的人搭建起了人类最重要的全球化的格局,影响了未来很多年。我认为,“一带一路”是全球化的格局,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要有国际化的能力。

欣赏竞争对手,你会越来越强

中国文化非常独特,中国人是用欣赏和尊重的态度来观察与别人的不同并学习和赶超的,这是我们的文化。一个美国官员跟我讲,如果中国当老大的话会怎样怎样,我说你放心,中华民族的文化不在于打仗得胜,而在于太极的“化”,讲究“君子动口不动手”,是潜移默化地改变你。

今天是中国了解西方还是西方了解中国?是美国了解中国多,还是中国了解美国多?我们先做一个假设,如果你今天到纽约去,在街上找100个美国人,你连说10个中国城市会让他们全部晕倒,除了北京、上海以外,他们连杭州都不知道。估计能讲10句中文的找不出10个人,哪怕到哈佛大学去。但是你到北京、上海找100个中国人,你让他们讲10个英语单词,都能说得很溜,连美国的事情他们也很关心,特朗普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的事情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关心。

这个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很多精英。真正的精英会不断学习,不断适应,不断欣赏新的文化,不断改造自己,而不是改变别人。那么,是东方好还是西方好?我认为东西方都很好,但成功者一定是东西合璧,互为欣赏。带着欣赏和尊重去看的时候你会做得更好,跟对手竞争的时候,你也会越来越强,而带着仇恨的眼光可不行。商业没有竞争多可怕,但是有人把竞争搞得很可怕。

过去300年,西方是知识驱动的,300年以前的东方是智慧驱动的。什么叫聪明,什么叫智慧?以我个人粗浅的理解,聪明是看见别人没看见的 东西,智慧是看见了也当没看见。

西方确实对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没有过去两三百年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是不可能的。但是,人类历史不是只有300年,是有几千年的文明做根基的,大家也不能把科学神化。我的观点是,科学不是真理,科学是用来证明真理的,有些问题用科学不能解释不等于不对,所以要开放思维。

我同日本、美国、俄罗斯这些国家的企业家交流以后发现,一家企业必须基于本国强大的文化才能不断地成长。一个国家也一样,中国要真正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必须分享东方的文化。

“虚拟经济”是服务业的一部分

在西方人眼里,如果经济下滑,老百姓就不花钱了;东方人刚好相 反。中国人是世界上忧患意识最强的,一有钱就存银行。现在中国的存款率那么高,即使经济不增长,中国人也有钱花,因为美国人是花明天的钱,甚至花别人的钱,中国人永远花自己的钱,所以在经济困难的时候, 中国人依然有钱可花,更何况今天中国的GDP还有6.5%的增长。

我一直觉得,一个国家的经济不可能持续增长10%以上。你在18岁以前每年长四五厘米是可以的,长到一定程度之后,长的是脑子,而不是身体。有人讲中国的消费起不来,因为医疗保险制度等都不完善,所以人们有恐慌心理。真正的消费是只要有好东西,消费者就会被激发起购买的欲望。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国家要把医疗、健康、保险做到完美以后再去消费的,更何况建立医疗保险、社会保险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机会。

我觉得中国的产品从数量走向品质、质量,是一个必需的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国经济从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走向服务业为主的经济是必 然的过程,是社会进步的需求。现在没必要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对立起来,其实银行、互联网产业也是服务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我认为,中国有巨大的内需市场,中国的商业环境正在走向好转,20世纪70年代做生意靠胆量,80年代、90年代靠关系、靠资金,现在靠智慧。

我觉得“理想主义”和强大的文化底蕴是我们这个国家所拥有的,但是我们更需要站在全球化的境界去思考“一带一路”跟过去30年发展的差异。不是要问当地是否有便宜的劳动力,当地是否有便宜的原材料,而是要去考虑做什么事情可以给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当地没有的独特价值。

做企业的三个关键:情商、智商、爱商

做企业有三个关键:情商(EQ)、智商(IQ)和爱商(LQ)。情商极高的人很容易成功,但是他们智商一般不太高,因为聪明的人不太学习,所以智商高可以保持不败,情商高可以走向成功。

所有成功的创业者情商都极高,对人性的问题把握得很好。

有情商和智商可以让一个企业走向成功,但不能忽略一个关键点,那就是爱商(LQ),你没有爱商,你哪怕很有钱都不会得到尊重。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我们没有对世界的担当,没有爱商,就得不到世界的尊重。爱商和情商是有差异的,情商是对人的了解, 爱商是对世界有大爱之心,大爱之心也不是滥爱之心,是有原则、有底线的。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过去30年,中国这样的成长速度让全世界都惊讶。这个成长绝不是光靠学习一些知识就成就的,是有强大的文化基因支撑着的。所以,我们既有好东西,也善于学习。我们秉持大爱之心,就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去福利。

 决策者的绝活 柳传志  马云  王健林  马化腾  李彦宏  郭广昌  冯仑  夏华  沈国军  刘永好  李东生  俞敏洪  李开复  江南春  宗庆后  董明珠  陈春花  熊晓鸽  左晖  张勇  周鸿祎  尹明善  姚劲波  阎焱  曲道奎  颜艳春  施振荣  张朝阳  刘强东  蔡文胜  王煜全  王中磊  杨浩涌  杜鹃  秦朔  汪建  王育琨  张一鸣  王兴  张荣耀  杨守彬  比尔·盖茨  巴菲特  洛克菲勒  贝索斯  霍华德·舒尔茨  扎克伯格  霍金  苏世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