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中国“质”造需要质检总局狠打造假企业

董明珠:中国“质”造需要质检总局狠打造假企业
2017年06月27日 19:55 一针video

6月22日,董明珠做客新华网思客首期《思客讲堂》“创新路·工匠心”系列主题活动。

谈创新

不是诞生一个新产品就是创新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创新的含义非常广,不是诞生出一个新产品就是创新。

我经常到一些企业参观,如果问“你的企业创新搞得怎么样”,他们往往说,我的企业创新搞得很好,我们引进了多少外国人才,有多少技术是从外面买进来的,我感觉这里存在一种谬误。虽说现在国际化了,但是把人家所有的核心技术采购过来,组装出来,难道就是国际化产品吗?甚至核心部件都要依赖别人的技术做出来,这样打造出的产品虽然也有自己的东西,但是微不足道。什么叫创新,什么叫中国“质”造?我认为就是有一天,全世界都要到我这里买我的核心部件,那就是中国“质”造。

中国制造为什么能让世界瞧得起?是因为你在这个领域有话语权,能用技术改变别人,更重要的是因为这是你创造出来的,这就是一种制造。格力电器从一个没有自己技术的跟随型企业变成创造型企业、引领型企业,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是什么?是挑战自己。

企业不能逐利而行,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到对品质的追求、对技术的创新。如果愿意以牺牲自我的精神做创新,这家企业就一定能够获得社会的尊重,也可以赢得更多的市场。

创新还包括诚信,面对现实、尊重现实,这是一个企业的原则和本性。如果一个企业不诚信,它很难创造出好的技术。我们不反对别人买技术,不反对别人高薪引进人才,不反对与国外合资,但是有一条,只有自己创造出来的,才是最有价值的。

创新不仅仅是技术领域里的突破,也是在整个管理体系的突破。比如我们能一眼看出一个人是日本人、德国人或者中国人,为什么?因为一种文化的磁场培育了他的习惯。习惯对企业创新同样重要。

很多企业模仿我们,但后来没有成功,原因是它不敢去较劲。任何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也许我们今天是正确的,但到了明天就不适应这个时代。要敢于去变革和改变自己。

谈中国制造

制造业的短板是急于求成

中国制造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没人以用了中国产品为骄傲。过去几年中国人喜欢到国外买马桶盖、电饭煲,责任在谁?是消费者吗?是我们中国人不爱国吗?都不是,是我们制造业的问题,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没有好的质量,当不能改变、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我们制造业的短板是急于求成,常常以销量来衡量是否成功,是逐利而行的。现在市场变了,消费者首先看的不是价格,是品牌。所以制造业一定要改变观念,要有吃亏精神,偷工减料可以赚一块钱,不偷工减料只赚一分钱,我也要干只赚一分钱的事,不干赚一块钱的事,这样发展制造业就一定有希望。中国制造要以诚信为本,那是一种口碑、一种信任,不是广告。要让别人离不开你,当所有人都来买中国的产品,才叫中国“质”造。

这两年中国产品的质量发生了一定变化,从品质的角度也有了新的认识。国家强调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这两年我感觉变化最大的就是采取倒逼机制,下手一定要狠,不合标准就必须关停,而且现在要发动消费者举报机制,很有意义。所以中国“质”造的提升需要质检总局狠打造假的企业,对不达标的产品不要讲人情,这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被打击对象的负责。

谈工匠精神

每道工序每个人都要“零缺陷”

不是有优秀的技术开发队伍,就意味着企业拥有厉害的技术能力,关键还要看这个企业中的每一个人是否有工匠精神。

什么叫工匠精神?就是当我们一个产品开发出来,走过生产线的每一道工序时,每个人都要做到极致。我提倡要让产品“零缺陷”出厂,就是你的产品生产出来不能带着任何瑕疵。如果产品中万分之一是有瑕疵,每年按照4500万套到5000万套的产品销量计算,就会有4500到5000台的产品出问题。何况消费者用了几年以后,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质量问题。

要如何保证每一个消费者百分之百地享受优质服务?这就需要企业员工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的价值在于每一个员工都把他的岗位视同是“零缺陷”的,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的产品是完美的。

谈消费者

要以消费者的满意度设计产品

消费者对我们制造业来说是上帝,因为产品的标准是定在消费者心中的。我们在技术领域里面改变了过去所谓对标准的认识,很多企业认为我们的产品达到了国家标准,但是有没有想过是否达到了消费者的标准?因为让消费者满意才是企业应真正设定的技术标准。

所以,我们对技术的理解是要做99分而不是60分,不是以国家标准要求我们产品的满意度,而是以消费者的满意度决定我们对产品设计的满意度,我们要从骨子里、从深层次里给消费者带来生活质量的改变和提高,而不是简单的产品。

谈员工跳槽

员工被挖走逼着格力不断创新

过去,格力电器讨论最激烈的一件事就是人走了怎么办。现在的员工“不听话”,年轻人比较活跃、比较自我。但是我觉得,一个企业能够留下来的人,一定是认同你文化的,否则,你强行留下来也没有价值。

有些员工,我们培养了十年八年然后跳槽,对这种随意跳槽或者把企业技术带走的人,目前国家还没有关于这样的惩罚制度,我们希望国家应该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我培养了十年的员工,你挖走没有关系,最起码应该有一定的赔偿来制约。所以,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不能束手无策,不得不去思考和创新。我们就大量培养人才,这样的话,走掉的人带走的是过去的技术,但是格力是不断创新的企业,只要我们不断创造出更好的技术,就不会停留在过去的人手上。

谈企业家精神

只想获取,不可能成为优秀企业家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一是社会责任感,二是情怀。如果一个企业家只想获取,他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同样,优秀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它真正懂得付出而不仅仅是得到,也只有不好的企业才会只重视逐利而行。

因此,企业家精神对于企业十分重要。因为领导者的思想决定了企业文化,企业家的号召力影响了企业文化。只有当企业文化真正投射下去的时候,才能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作为一名企业家,我时常思考,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但首先不能忘的是国家,企业的发展一定是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的。

分享者 | 董明珠 格力电器董事长

来源 | 新华网思客(ID:sikexh)

 决策者的绝活 柳传志 马云 王健林 任正非 马化腾 李彦宏 郭广昌 王石 冯仑 夏华 沈国军 刘永好 李东生 宁高宁 俞敏洪 曹德旺 任志强 刘庆峰 李开复 江南春 宗庆后 董明珠 陈春花 彭剑锋 郭台铭 熊晓鸽 左晖 张勇 周鸿祎 徐小平 尹明善 姚劲波 孙陶然 阎焱 曲道奎 颜艳春 施振荣 张朝阳 刘强东 吴晓波 蔡文胜 王煜全 王中磊 杨浩涌 杜鹃 秦朔 汪建 王育琨 韩坤 傅盛 张一鸣 王兴 张蕴蓝 章燎原 秦玉峰 张荣耀 赵迎光 张旭豪 邓德隆 杨守彬 比尔·盖茨 巴菲特 洛克菲勒 贝索斯 霍华德·舒尔茨 扎克伯格 霍金 苏世民 尤瓦尔•赫拉利 桑德伯格 杰克·特劳特 史蒂文•霍夫曼 蒂姆·库克 杰夫•伊梅尔特 稻盛和夫.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