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意图待辨明 A股反弹迎投资者返市

“央妈”意图待辨明 A股反弹迎投资者返市
2017年02月07日 15:33 证券中国网

随着春节长假的过去,人们开始逐渐回到工作岗位,各行各业都开始步入正常的生产工作状态,A股市场也不例外。

在节后首个交易日创出近期地量之后,周一A股市场的交投开始逐步恢复正常,场外资金的积极入市使得沪深两市股指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创业板指数更是收复1900点整数位,两市成交量也出现了明显的增加。不过在股指反弹的背后,央行货币政策的新动向却是投资者需要高度关注的,这或将决定新的一年投资者的收益情况。

从市场全天的走势来看,股指在早盘小幅冲高回落之后,即在场外资金入市做多的推动下开始震荡上行,创业板指数更是一马当先。尽管午后市场出现一定的抛压,但整体未改反弹态势,上证指数最后报收3156.98点,上涨16.81点,涨幅0.54%,成交1501亿元;深成指报收10078.73点,上涨73.89点,涨幅0.74%,成交1791亿元;创业板指数报收1900.45点,上涨23.69点,涨幅1.26%,成交508亿元。两市全天合计成交达到3292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明显放大。

其实春节长假至今,对A股市场而言,有两件事情的影响可能是最为明显的,第一件就是特朗普上台之后折腾的一系列新政策,另一件事情是2月3日央行上调逆回购利率和SLF操作利率。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两件事是必须理解透彻的。

首先就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动作而言,尽管其国内也是反对声不绝,但投资者仍需高度重视其对境外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对A股市场的传导作用,这或将成为A股短期大幅波动的导火索。

而第二件事则更为重要,看懂“央妈”的意图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投资者的收益情况。央行此次提高MLF利率是对货币政策操作转向的确认,对投资者而言,决不能认为不提高存贷款利率就不是加息。相反,在利率市场化之后,提高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就已经是真正的加息。抑制资产泡沫,股市、楼市、债市去杠杆的政策导向已经非常明确,所以股市在当前货币政策环境下,不会出现牛市,只可能是震荡市。

不过,兴业证券策略分析师王德伦等认为,央行再次出手,其此前对年初货币流动性边际收紧的判断再次被确认。至少一季度,流动性环境的边际变化和无风险利率的波动仍将是影响市场的主要矛盾。去年底,市场主流观点认为影响今年市场趋势的核心矛盾是分子端的改善,但其认为无风险利率将从单边下行转入波动状态,并在年度策略《平衡木上的舞蹈》中将其作为分析框架中影响2017年A股行情的核心矛盾,并明确提出"年初货币流动性边际转紧",对市场保持谨慎。之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定调确认了这一判断,12月及1月份的两波调整即是市场对这一逻辑的印证。

兴业证券认为,央行近期的操作,意在推动去杠杆和脱虚向实,并不意味着加息周期的开始:首先,调控重"价"而非重"量",1月起,央行接连上调MLF、SLF和逆回购利率,资金价格连续上行,但同时,1月银行间资金紧张时央行也接连以定向降准、巨额逆回购等形式对冲流动性缺口。因此,虽然债券等金融资产或因资金价格上行面临大幅波动,但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不大。第二,调控重点在金融体系的资金价格而非实体的融资成本。央行虽然调升了逆回购、MLF等利率,意在通过提高成本的方式推动金融去杠杆,同时推动着资金脱虚向实。经济基本面尚好以及汇率维稳的需要,支持资金价格上行。但"稳健中性"并非收紧,并不意味着新一轮加息周期的开始。

国金证券策略分析师李立峰也认为,央行节后首日上调逆回购以及常备借贷便利(SLF)各期限利率,更多的意在“抑资产泡沫”,利率上调之后将步入“观察期”。客观上讲,当前国内经济与通胀的读数,并未到央行须立马动用“市场利率”的工具。

随着前期货币市场利率水涨船高,央行调升逆回购利率10 个基点,更多的应解读为“随行就市”,以防止更多套利空间产生;再则,或与1月份2万多亿天量信贷投放有关,“惩罚”的意味更浓,而不应过度解读为“货币政策全面转向至收紧,加息周期来临”等,当前“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并未发生变化。

叶檀表示,央行收紧货币是在倒逼激进的商业银行和权贵人物老实一点,这些银行大规模进行短期同业拆借,热衷于赚快钱,钱向洪水一样流到有能量的金融巨鳄手里,现在规则一改,估计能量略少的投资者会一脚踩进泥坑。

收紧货币当然不利于楼市和股市,但央行对股市楼市采用的是资金置换手段,让民间的真金白银置换银行的资金,总体上让市场保持稳定。不出意外的话,今年房地产会跟股市看齐,指数稳定,市场热度下降。以为央行变相加息是想让股市、楼市崩盘,这真是做梦。市场稳定的同时,逐渐改变游戏规则,降低金融机构杠杆,让民间的财富直接进入资本货币市场,这才是此次货币改革的要义。

任泽平表示:加息周期推荐黄金和股市结构性机会,利空房地产、部分商品和债券。展望2017年,预计年中经济将在需求侧二次探底,但供给出清,呈“新5%比旧8%好”现象。政策从稳增长转向防风险和促改革。股市从水牛转向业绩牛,没有指数级机会,但结构性机会比较多,围绕业绩和改革两大主线展开。债市去杠杆,2季度前后可能有交易性机会。房价将调整到2017年底-2018年。人民币短期企稳但仍然高估。美元回调利好黄金。在加息周期下,我们对大类资产的推荐顺序是:黄金>股市中的业绩和改革受益板块>供给出清的商品>现金>债券>房地产链上的周期品>房地产。

综上所述,换个角度来评估对权益类资产的影响可以发现:本次央行节后首日上调逆回购以及常备借贷便利(SLF)各期限利率,更多的是“随行就市”。之后,央行需要有较长的时间来评估本次上调后对“国内经济、通胀、资产泡沫、金融去杠杆”的影响,而非连续的、大幅的上调利率。由此,对权益类资产的影响相对有限。

传说中的 结构性投资机会究竟在哪里?

苏宁金融研究院认为,虽然2017年A股市场不容乐观,但部分领域仍然存在一定的结构性机会,投资者可以尝试低仓位参与。具体来说,下述三领域或许有捡漏的机会。

首先,创投类企业。在IPO发行加速的背景下,创投类企业比较容易出现业绩爆发式增长,值得重点关注,如九鼎投资、鲁信创投等。

其次,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是2017年确定性较高的投资领域。投资逻辑可以从三方面展开,一是央企混改“6+1”,即6大央企集团(东航集团、联通集团、哈电集团、南方电网、中国核建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加浙江省国资企业;二是基本面改善空间较大的小市值国企,如瑞泰科技和祁连山等;三是大集团小公司,即资产规模较大的国有集团的下属规模较小的上市子公司,此类子公司存在集团资产注入的可能,如*ST八钢等。

再次,价值股。在IPO发行加速的背景下,高估值的创业板将承受较大下行压力,而业绩较好的价值股则由于估值水平较低可能成为2017年资金青睐的对象。例如晨光文具(市盈率30倍)、*ST煤气(市盈率20倍,并有摘帽改名预期)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