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亿元!证监会史上最大罚单,严惩鲜言三宗“罪”

34.7亿元!证监会史上最大罚单,严惩鲜言三宗“罪”
2017年03月31日 21:00 证券中国网

点击标题下「证券中国网」可快速关注

推荐关注:券商圈 微信号:iquanshang(长按复制)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记者刘慧、王都鹏)因年初1001项“奇葩议案”在资本市场丑态尽出的鲜言栽了!在深挖查清了鲜言一系列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及操纵证券市场的行为后,证监会30日发布处罚决定书,对鲜言给予“没一罚五”的顶格处罚,开出34.7亿元的“史上最大罚单”。  

《一千零一夜故事》是曾经伴随着很多人成长的经典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又称《天方夜谭》,意为荒诞、离奇,不可能发生。2016年,ST慧球爆出1001项奇葩议案事件,据接近公司管理层的人士透露,议案的数量1001正是暗喻“天方夜谭”,意在使本应正常召开的公司股东大会“不可能发生”。

这桩发生于资本市场的咄咄怪事一经爆出便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社会舆论一片哗然。随后,证监会立即对涉嫌违法违规的主体进行立案稽查,并以此为引子全面清查涉案违法人员、深挖涉案违法行为。

中国证监会3月30日公布对“多伦股份”操纵案的处罚决定书,依法对鲜言作出“没一罚五”的顶格处罚,罚金高达34.7亿元。这是证监会开出的“史上最大罚单”。与此同时,鲜言也被“红牌”罚下,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1001项奇葩议案的诞生

  事件缘起于ST慧球的股权之争。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权的争夺并不鲜见,但对国家法律、资本市场法律法规漠视甚至儿戏,最终使股权之争演变为闹剧的,却并不多见。ST慧球“1001项议案”事件就是这样一例。

  2017年1月3日,ST慧球向上交所提交了召开股东大会审议1001项议案的信息披露申请,议案清单中包括了“关于公司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的议案”、“关于坚持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议案”等一系列荒唐离谱的议题,上交所依法予以退回。

  1月4日晚,这份“奇葩”议案的内容在网上泄露,市场一片哗然。

  说“泄露”其实并不确切。证监会查明,ST慧球的“奇葩议案”形成后,曾经隐身在公司背后的实控人鲜言指使时任董秘陆某将其发给公司董事会成员,经董事会成员签字同意后提交上交所。披露申请被上交所拒绝后,鲜言再度指使陆某,先以“神兽出没”的网名发布了1001项议案,随后又以ST慧球的股票代码注册网站“www.600556.com.cn”再次发布议案。

  为什么发布“1001项议案”?

  据了解,2016年4月,鲜言与ST慧球实际控制人顾国平协议购买了后者持有的“慧球科技”(现“ST慧球”)6.66%股权,约定鲜言支付4亿元后担任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并派出3名董事实际控制公司经营管理权。

  协议达成后,因顾国平通过资产管理计划持有的股权“爆仓”,他并未按约将6.66%慧球科技的股份过户给鲜言,也就是说,鲜言在掌握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后,并没有如期获得公司的控股权。

  2016年9月,深圳市瑞莱嘉誉投资企业通过二级市场买入“慧球科技”的股份达到10.85%,成为公司控股股东,但遭到鲜言方面抵抗,无法进入公司管理层。双方因此发生缠斗,引发出深圳瑞莱嘉誉要求罢免ST慧球全体董事的动议。

  鲜言当然不愿意坐以待毙,而他反攻的方式,就是炮制了“1001项议案”。

  据接近当事人的人士分析,鲜言提出“1001项议案”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混淆中小股民的视听,让大家认为召开股东大会审议1001项议案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同时将瑞莱嘉誉提出8项议案淹没在议案的“海洋”里,将其关注度降至最低;二是拖长时间战线,1001个议案即使接连不断地每天审议3、5个,也将花去大把时间;三是引发舆论关注,促使股东大会生变,从而保住其经营管理权。

  然而,资本市场是法治市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亦是有法可依,法律法规岂容儿戏。

  1月4日,ST慧球奇葩议案事件开始在互联网上传播。1月5日,证监会对ST慧球立案调查。1月10日,ST慧球公开道歉并撤回1001项议案。此后一个月间,证监会对ST慧球及其相关责任人作出行政处罚的告知书渐次下达。

三宗“罪”打出忽悠投资者的“组合拳”

梳理鲜言市场操纵行为可以发现:信息操纵、伞形信托操纵、大股东恶意操纵不仅打出了忽悠投资者的“组合拳”,也成为鲜言系列操纵行为中危害最大的三宗“罪”。

在市场操纵过程中,鲜言很擅长通过制造噱头向市场投掷信息“烟幕弹”,进而误导投资者。在“烟幕弹”的掩护下,复杂又隐蔽的伞形信托又成了鲜言实施操纵的“杀手锏”。多伦股份更名“匹凸匹”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2015年4月9日,多伦股份提出变更企业名称申请;4月16日,申请得到上海市工商局核准。这次更名让原本经营房地产、建材等相关业务的多伦股份“摇身一变”成了互联网金融公司“匹凸匹”。

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这么大的事不仅没有第一时间对外披露,相关公告反而被拖了近一个月后才“姗姗来迟”。此时,市场还蒙在鼓里,鲜言实际控制的伞形信托账户组却早就“埋伏”进去了。

5月11日,更名公告发布的同时,一个更大的噱头紧随其后,“捆绑”着推高市场热情。多伦股份公告称获得www.p2p.com网站域名使用权。在互联网金融热潮下,更名加网站利好一出,“多伦股份”股价连续6日涨停。在股价低位“埋伏”的鲜言粗略计算账面获利接近1.4亿元。

然而,调查过程中鲜言却这样辩解:“在我看来,公司更名本身体现的是一种转型方向,无业务、无人员、无主营是很正常的,如果这些都有的话,对我而言就不是更名问题,而是加大投资力度的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除了信息操纵和伞形信托操纵,鲜言作为多伦公司的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完全放弃了公司的经营发展,把多伦股份变成一个纯粹忽悠投资者的套现工具,对市场的影响非常恶劣。

统计显示,2014年1月17日至2015年6月12日期间,鲜言通过采用信息优势、资金优势、持股优势连续买卖,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证券账户之间交易、虚假申报等手段,操纵“多伦股份”交易价格和交易量,非法获利超过5.78亿元。在鲜言的操控下,“多伦股份”股价在这个阶段涨幅高达260%,同期上证指数涨幅155.29%。

鲜言其人

  公开资料显示,鲜言,男,大专学历,1975年1月出生,湖北襄樊人。2005年至2010年,鲜言任上海宾利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2011年至2012年任精九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上海柯塞威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

  2011年至2012年,鲜言任北京天依律师事务所律师。2012年7月,鲜言以3.4亿元从李勇鸿(香港公民)处收购香港多伦投资100%股权(持有上市公司多伦股份11.75%的股权),成为多伦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2013年11月、2015年7月、2016年3月,鲜言及其全资公司香港多伦分别因为“实际控制人变更未及时披露”、“减持未披露”、“对外重大担保、诉讼未及时披露”先后3次被证监会处以警告,并被作出共70万元的行政处罚。

  鲜言领了罚,却并不改错。不但不改错,其刑诉律师出身的专业背景,还让他在知法犯法的同时反向使用了大量对抗调查的手段。

  证监会负责查办该系列案件的稽查执法人员介绍,调查过程中鲜言及其团队核心成员对抗调查的意识非常强,经常直接拒绝调查,或是刻意隐瞒、编造虚假事实,甚至无所不用其极,拒绝在相关证据上盖章确认,以荒唐的理由胡搅蛮缠,鲜言本人甚至提出由于调查组成员中有一名孕妇,会给调查带来压力,因此应当予以回避。

  其中还有这样一个细节:证监会该案调查组无法正常进入鲜言控制的湖北某涉案公司调查,在当地警方配合下才进入了公司。之后,调查组单独前往公司取证,公司保安予以配合,隔日该名保安就被公司作出了开除处理。

  “1001项议案”事件更是淋漓尽致地暴露出了涉案人为所欲为、狂妄嚣张的违法气焰。

  ST慧球系列案件的另一涉案人——公司实际控制人顾国平来头同样不小。

  公开资料显示,顾国平,男,1977年5月17日出生,上海人,现任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政协委员。

  2016年7月,顾国平辞去慧球科技董事长、总经理职务。同年9月,顾国平声明不再是慧球科技实际控制人。2015年以来,此人也曾先后被证监会多次调查。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按照“一查到底、不留死角、快查快结”的要求,证监会调整充实调查力量,集中优势兵力对此系列案件进行了突破。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办案过程中,证监会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通过多种途径调取证据,最终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条,证实了“奇葩议案”事件的参与人员、起因、经过等全部违法行为。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曾表示,对于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鲜言及其他相关当事人涉及的其他违法行为线索,证监会将本着深挖严究、一查到底、绝不放过的原则继续抓紧查办。涉嫌犯罪的,将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来源:综合自新华社、中国证券网

上千种保险如何买?如何躲避保险经纪人的坑?关注小白读财后, 教你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保障。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郁亮回应王石卸任传闻!3分钟读懂万科发布会:股权危机尚未解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