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经济 | 蒙眼狂奔的乐视钱从哪里来?

第1经济 | 蒙眼狂奔的乐视钱从哪里来?
2017年05月22日 16:25 第一经济报道

六年前,乐视网初登创业板,依靠版权内容和会员付费的模式,年营业收入为2.3亿元。如今,乐视构建了互联网及云、内容、大屏三大子生态,实现年营收超200亿元,市值超过600亿元。从视频到电视,再到体育、手机、汽车等,乐视的业务与板块的扩张速度让人惊叹,但同时也给乐视带去了不小的资金压力。

于是,乐视遇到了挑战——资金缺口。

去年11月,贾跃亭在乐视下发内部信,用“冰冷的海水,升腾的火焰”形容乐视的处境,并坦承乐视战略实现节奏过快,组织与资金面临极大挑战,主要是因为蒙眼狂奔、烧钱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全球化战线一下子拉得过长;并指出,供应链压力骤增,再加上一贯伴随LeEco发展的资金问题,导致供应链紧张,对手机业务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不过,乐视不怕,贾跃亭更不怕。我们可以看到乐视不断的融资,融资,再融资,在处理资金链问题上,极力施展腾挪转移、长袖善舞的七大本领——

一、体外资产并入上市公司

乐视网上市后,乐视将处于发展阶段的业务放在上市公司之外,并利用上市公司声誉给这些业务的融资做担保。业务成熟后,如果不能独立上市,就注入上市公司,提振上市公司市值,从而形成正循环,乐视影业就是典型案例。

乐视影业成立于2011年,是乐视网的兄弟公司,两者的最终控制人都是贾跃亭。2014年和2015年,乐视影业营收分别为7.65亿元和11.4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64亿元和1.36亿元,承诺2016年到2018年三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2亿元、7.3亿元和10.4亿元。乐视影业的异军突起与优秀电影人的加盟密切相关:CEO张昭(曾担任光线影业总裁)、张艺谋、陆川、徐克都陆续“上了船”。

乐视网于2014年12月6日发布公告称:接到控股股东承诺,拟在未来一年内的合适时机,以合理方式,启动将关联方乐视影业的投股权转让给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给予热烈的响应,乐视网复牌后迎来涨停。

从整个过程看,把乐视影业注入上市公司是一个次优选择。乐视网体系外的业务,比如乐视体育、乐视汽车等都有独立上市的想法,但是从资本的角度,如果不能独立上市,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选择。

二、股东结构优化

乐视上市公司体系外的业务,比如乐视体育、乐视汽车等,大多采用了引入明星股东的方式来提升估值,而且通过贾跃亭的个人质押担保,给投资机构吃定心丸。反过来,在这些业务获得高额融资时,投资人给予上市公司估值正反馈,上市公司估值可以更高,而在市值更高的情况下,这个逻辑循环就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例如,2016年4月12日,乐视体育在京正式公布了B轮融资的细节:由海航领投,中泽文化联合领投,安星资产、中金前海、新湃资本、象舆行投资、中泰证券、体奥动力、中建投信托、中银粤财等20多家机构,以及孙红雷、刘涛、陈坤、霍思燕、杜江、周迅、贾乃亮、陈思诚、马苏、王宝强和陈晓等10多个明星个人投资者跟投。乐视体育方面表示,公司B轮融资共融得资金80亿元,公司估值已经高达215亿元。

乐视不仅引入了明星投资机构,并且将娱乐圈明星引入作为乐视股东,吸引了眼球,也拉升了估值。

三、报表优化

乐视网自上市以来,对其报表的质疑声不断,主要焦点是无形资产的摊销和研发支出的资产化,以及母子公司结算策略。

关于无形资产摊销。乐视网无形资产大部分来自于版权,其折旧摊销方法与优酷土豆不同——乐视网采取的是直线摊销法,优酷土豆采取的是加速摊销法。前者比后者每年摊销的费用要少,乐视的少摊销导致成本较低,从而拉高盈利。

关于研发支出的资产化。研发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主要是研发的前期基础工作,开发阶段主要是将研究成果进行应用开发。研究阶段产生的费用只能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必须要满足五个条件,才能将费用计入无形资产成本,其中一个条件是,要能够证明该无形资产在市场上有价值或者内部使用时有价值。

一般来说,一项研发活动只有到开发阶段后期,才能符合资本化条件。到符合资本化条件时,研发活动基本接近尾声,后续的支出很少。所以,企业研发资本化的比例一般都很小,很多高科技企业就直接将研发投入全部确认为研发费用,不进行资本化。但是乐视网的研发资本化比例极高,近三年都超过50%,2014年和2015年更是接近60%。

关于母子公司结算策略。以乐视致新为例,乐视致新是上市公司控股的子公司,占股58%,电视和盒子都是乐视致新做的。乐视致新2015年亏损7亿元,母公司只并表58%。乐视的电视和盒子都采用低于成本价发售的方法,在2015年9月之前绑定了服务费,而服务费被直接计入乐视网的收入,没有和乐视致新分享。

以上质疑确实反映了乐视的一些报表策略,但我们只能说乐视利用了财务政策,在报表方面做法激进,不能判定其财务数字虚假。细看乐视报表,只要涉及会计估计或者会计政策选择方面,乐视都是竭力做大报表利润。

四、高位减持股票借给上市公司

该做法堪称独创,A股上市公司还没有类似操作先例。从资本角度看,无可厚非,上市公司大股东可以利用资本市场周期,在高位减持股票,在低位增持股票,完成资本吞吐。

2015年5月26日,宣布再融资75亿的同时,贾跃亭宣布将在六个月内减持1.48亿股。减持原因是“再融资资金到位尚需一段时间,为缓解公司资金压力、满足公司日常经营资金需求”。贾跃亭承诺将所获资金借给上市公司免息使用60个月。6月1日、6月3日,贾跃亭分两次减持3524万股,套现25亿元,减持均价为70.93元。以此推算,减持1.48亿股可套现约105亿元。

贾跃亭的减持引发极大争议,客观上挫伤了投资者信心,成为创业板乃至整个A股暴跌的导火索之一。7月9日,证监会严令上市公司大股东半年内不得减持。但乐视、创业板及大盘跌势没有马上逆转,8月27日,乐视一度跌至28.22元,较减持价格跌60%!原版减持计划搁浅,贾跃亭将二级市场减持变为场外转让:作价32亿向鑫根基金转让1亿股,所获款项免息借给上市公司(鑫根基金的有限合伙人是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嘉实资本以及由乐视一致行动人组建的北京尚誉)。

“减持1.48亿股、套现105亿元计划”执行的最终结果是“减持1.35亿股、套现57亿元”,比原计划少48亿元。

五、股票质押融资

乐视网直接从公开融资拿到的钱不多,但贾跃亭的股票可以不断质押,质押之后拿出现金去填,只要其市值不断上涨,撬动的资源仍会不断提升。据Wind(万得资讯)数据统计,2016年6月份以来,两市共有422家上市公司股权遭到质押,质押股数合为28.44亿股,参考市值约为2768.47亿元。不少上市公司的股权被股东们频繁“质押”,乐视也做了很多次的股票质押融资,充分地利用了质押、解冻、再质押等手段。

贾跃亭曾公开表态,“股权质押是一个阶段性策略,不是长久之计,因为融资成本比较高”。但无论是运营还是投资,目前乐视的多个业务版块仍需要不断输血,股权质押还是成为乐视缓解资金压力的常规手段。2016年半年度报告显示,贾跃亭已质押股份占本人持股已超过八成,占公司总股本的32.12%。

质押作为乐视的常规融资手段,在银行信贷额度有限的情况下,起到了补充资金的作用。

六、关联交易和子版块分拆融资

乐视在贾跃亭掌舵下的虚虚实实之间,关联交易如影随形,也是常被质疑的方面。2015年年报显示,本年按欠款方归集的年末余额前五名应收账款汇总金额约13.85亿元,占应收账款年末余额合计数的37.33%。

乐视网按欠款方归集的期末余额前五名的其他应收款情况一栏中,五个企业均为关联往来性质。其中,乐视网(天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约15.9亿元,占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合计数的60.39%,且前五名公司占比达99.01%。

乐视旗下还处于跑马圈地的业务,比如乐视汽车、乐视云都不在上市公司体系内,独立融资,很好地减轻了上市公司盈利的压力。

七、定增

这几年随着国企改革和企业间并购重组行为日益增多,定增市场活跃度相比前几年大幅增加,定向增发从简单再融资变为上市公司大股东资本运作的方式。根据定增目的,可将项目大致分为资本运作类(公司间资产置换、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壳资源重组、配套融资、融资收购其他资产、实际控制人资产注入)和项目融资类(项目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其中,资本运作类一般来说预期盈利实现速度更快;项目融资类由于建设期问题,预期盈利实现速度整体会滞后于资本运作类。

2016年6月2日晚间,乐视网宣布,证监会已批准乐视网的定增方案。此次拟发行不超过1.55亿股新股,募集资金不超过48亿元,用于视频内容资源库建设项目、平台应用技术研发项目和品牌营销体系建设项目。乐视本次的定增属于项目融资类,根据乐视网此前发布的资金可行性报告,此次再融资的资金用途主要为视频内容源库建设项目,金额为40亿元,其中第一年花费为23亿元,第二年花费则为18亿元。

乐视为获得更多资金补充,也采取向供应链企业“债转股”的方法。

首先对外披露的是乐视代工厂仁宝昆山和手机面板供应商信利电子。3月28日晚间,乐视网发布公告称,乐视致新增资扩股引进的股东,仁宝昆山以7亿元出资,持有增资后乐视致新总股本的2.15%,其中703.59万元计入注册资本的方式,成为公司第六大股东。同时,双方约定这笔交易在今年6月21日前完成交割。

去年仁宝昆山公告显示,截至2016年9月底,仁宝对乐视应收账款为82.9亿元新台币(约合17.94亿元人民币),其中逾期1~180天的金额为42.5亿元新台币(约合9.19亿元人民币),已在去年第三季提列备抵呆账1.16亿元新台币。

而与乐视有业务往来的供应商中,信利电子已率先入股乐视,从“债主”变身“金主”。乐视网2月14日发布的公告称,引入汕尾信利电子7.2亿元资金。增资完成后,汕尾信利电子将成为乐视致新第五大股东,持有股份占比为2.3438%。

其他

除了以上融资方式外,乐视也做了一些对外投资,比如乐视以10.47亿港元再次购买酷派11%的股份,成为酷派第一大股东;乐视旗下的乐视致新以6.5港元/股的价格认购TCL多媒体新发行股份348850000股,成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0.1%;2016年7月,乐视在洛杉矶宣布以20亿美元收购美国电视厂商VIZIO,被业内认为是目前全球电视产业史上最大的收购计划,此收购将以全现金方式进行,预计交易将在6个月内完成。

  乐视的资本运作,和A股其他上市公司不太一样,一般上市公司喜欢以并购方式切入一个新业务,再整合该新业务,成为上市公司业务的一部分,而乐视喜欢内生性的发育出新业务,新业务拆分单独融资,业务也更加多元化。这既是企业家贾跃亭,给乐视定位的互联网生态企业的一种独特的成长逻辑,也是在互联网产业赢者通吃(winner-take-all)的规则下试图完成产业突围,冲出封锁线的一种必然之选。

……

以上这些话说的非常光鲜亮丽,但“一边是突飞猛进的战略与业绩,一边是日益凸显的资金与组织压力。一边是冰冷的海水,一边是升腾的火焰”。如今,乐视的现金流问题是否如其对外表态般已经得到缓解我们拭目以待。

这不禁令笔者联想到企业财资管理的目标之一:保持流动性。好的企业流动性赋予企业按时履行偿付义务的能力,使企业能够及时抓住市场机会。如果市场战略高歌猛进,流动性疲于追赶,以致最终脱离战线被拉下,那么企业能走多远?流动性失控下,谈何扩张?就连现有的业务也将自顾不暇,一系列连锁反应与市场信心丧失循环反复,致使其在市场上节节败退。

由此可见企业财资流动性之重要性,它重要到关系企业存亡!

所以,我们有理由担心这乐视的是是非非还在继续下,这样蒙眼狂奔的乐视会不会在哪一天訇然倒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