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经济 | 中国经济还有三个方面没有改变!

第1经济 | 中国经济还有三个方面没有改变!
2017年09月06日 13:17 第一经济报道

任泽平根据上图论定当前中国经济步入增速换挡期“经济L型”的一横,正站在产能出清“新周期”的底部和起点上。详情可复制后面链接阅读http://news.ifeng.com/a/20170831/51819947_0.shtml

导读: 最近任泽平先生高声大胆预测“新周期”已经到来,这对已经打算在“新常态”、“L型”的掩护下卧薪尝胆谋转型的企业家们无疑是一声春雷,惊得浑身一颤,继而喜大普奔。甚至已经有人迫不及待地宣布,中国经济已经迎来U型反转,从此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的周期,一季度的向好数据就是这个新周期的开始。那么,这一轮周期究竟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还是已经日薄西山?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戈有话说:“新周期”之说会增加过剩产能企业的侥幸心理;可能使股市和其他市场的投机氛围加大;也有可能导致主政官员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的失焦,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转型的力度和速度。

刘戈认为,不管统计数字有什么变化,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方面还是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长期性没有改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艰巨性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没有改变。

首先,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长期性没有变。

在20世纪,美国的两次经济转型中,有大量的企业死去,整个社会也经历了相当长的疼痛期,意味着经济转型是长期的疼痛,而不是阵痛。

是谁在延长经济转型的疼痛期?

房地产、基础设施、重工业等领域吸纳过多资源导致产能过剩,在转型过程中,相当多的企业未必能够走出困境。在今后几年,这些企业有可能会相继倒闭,甚至产生连锁反应。相关利益方不可掉以轻心。

此外,在一般制造业领域,众多在服装、家具等传统领域的中小企业,由于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降低,同时由于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差、管理水平低很难实现转型,也将陆续被市场所淘汰,这个过程也将持续多年。这些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资金也比较严重,一家企业的倒闭很可能拖累其他相关企业,导致连锁反应。

对于大多数的民营中小企业的掌舵人来说,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摸索出来的那些从商经验,在新的竞争背景下会失效。外界环境的变化加上债务纠纷,让很多企业家从原来得心应手变得手足无措。今后两三年之内,甚至三四年之内,整个经济的转型的严酷性,可能企业家要有充分的准备。

作为推动经济转型的“双创”行动中,基于服务业互联网+的大众创业相对火热,但企业真正基于技术进步的创新能力偏冷。大部分中国企业对技术研发的主动性投入不足,这可能导致经济过程中转型的科技创新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形成爆发性增长,以弥补传统行业下跌形成的缺口。从而使中国经济转型的时间被一再延长。

其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艰巨性没有变。

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被描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政府改革层面,清理各类不合理的管制和准入政策、商事制度改革、财税领域的营改增和对小微企业减税等政策的实施都已初见成效,但真正触及利益调整痛处但又必须痛下决心的“硬骨头”被绕过去了。

例如,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迄今为止的改革措施都是基于原有税收框架下的修修补补。将间接增税为主向直接征税为主过渡的目标被无限期搁置,税收实际上已经丧失调节贫富差距功能的问题被长期回避。

在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不再被提及,中国证券市场依然被维护成一个有利于寻租行为的高门槛特殊市场,使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通路不畅。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农民工进城和人口的自由流动的预期依然被“积分制”、“居住证”缺乏诚意的限制性措施所阻挠。

而所有的这些被暂时绕过去的坎,最终都会发现是无法回避的。当真正触及重大利益调整的改革举措推行的时候,整个经济运行也必然会遭受更加剧烈的考验。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二十多年来形成一套地方政府官员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方法失灵之后,尚未有新的机制建立。政府干预或者促进经济增长的权利边界的界定也是改革的重要目标,任务同样艰巨。

第三,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没有变。

中国经济的减速和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已经形成一种双反馈机制,在中国经济进入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常态之前,很难指望世界经济能够强劲回暖带动中国经济上行。

同时,人民币的国际化越走向深入,承受国际金融动荡的危险性就越大,对中国金融监管部门研判和应对的挑战性就越强。在这方面,我国的能力和人家的经验是小学生对研究生。一旦我国未曾预测到的国际金融危机或国际炒家的兴风作浪遇到中国经济体本身的病灶,就有可能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企业贸易和投资的全球化,国际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越来越趋于复杂,而不是相反。

第一经济观察员非常认同刘戈先生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清醒的解剖,认为:就近期经济增长前景而言,随着高频活动指标趋缓,GDP环比增速或已触顶——国家统计局8月中旬发布的生产和投资月度数据及最新的中国当前活动指标均显示经济增长势头在逐渐走弱。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或呈稳中趋缓的态势:一方面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将继续支撑消费需求,宽松的财政政策亦将起到一定的“稳增长”作用;但另一方面,金融条件趋紧、信贷扩张减速,以及楼市的降温,从而导致投资增速持续下行。总体而言,经过短期企稳后,中国经济或已拐入“L”型走势的第二阶段,但这一阶段略呈下倾趋势,而不一定是水平的横线。

当然,第一经济借用刘戈的“三个没有变”观点提醒大家,不是唱衰中国经济,而是希望更冷静、全面、长期地观察中国经济。真正的信心来自于对困难最全面的准备,而不是某些指标的短时间变化。

我们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转型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出台的政策动作要小心翼翼。另一方面有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打破既得利益的桎梏,对整个经济运转方式和分配方式动大手术。

因此,慎言“新周期”既是对经济运行现实的尊重,也是对企业界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负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