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建立一个国家的最基本的全覆盖的社会保障系统

必须建立一个国家的最基本的全覆盖的社会保障系统
2017年11月20日 20:15 第一经济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近日在FT中文网上发表文章称:很多人批评各大央行近年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这些反对意见不合理,并且可能损害央行有效回应下一场衰退的能力。

文中提到,一场针对央行的战争已打响。焦点是各大央行在2007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的欧元区危机之后采取的政策,特别是量化宽松或“大规模资产购买”政策。沃尔夫认为,就刺激经济而言,央行拥有无限的火力。如果有胆量,它可以购买几乎一切,包括(这一点值得注意)外币。而且,沃尔夫旗帜鲜明的指出,鉴于金融不稳定、当今中性利率偏低以及政府不愿意使用财政政策,央行推行非常规政策的意愿,也许是我们应对下一场重大低迷的唯一指望。所以,阻止他们采取行动——或许是通过限制他们的独立性——将是一个严重的、甚至灾难性的愚蠢失误。

那么,真的如沃尔夫所言,应该推行量化宽松或央行印钞进行大规模资产购买以进行经济调整和升级吗?我们以国内经济发展现状来分析。

假设真的继续大量发行货币,理论上是去支持实体企业,可是这钱能够到中小企业的手上吗?能够到实体企业手上吗?不会。很可能是又会象前几年一样,很快那钱到了金融行业,在金融圈内打转转,或在流通渠道,炒高各种各样的物价,就是不在实业。

反之,如有些经济学家说的,不降低准备金率,反而加息。这将给企业雪上加霜,只能从放高利贷者手中借钱,或到国际财团手中借钱,象早几年的太子奶生物集团一样,中他们的诡计,提早让企业完蛋,只能很快卖掉企业,完成企业易主,完成兼并、呑并、重组、倒闭、垮台,使企业使财产更大量的集中到少数人手里。这方法还会出现短期内有大量的失业人员,以及减少GDP,容易社会动荡不安。

这样看来,其实问题不仅仅是某些教授说的经济存量的问题,因为中国的财富集中度非常高,目前大量的存量货币以及固定资产在极少数人手中。大部分人不富裕,大量的中小企业缺钱,企业利润率很低,很多是没有利润,贷款度日,负债而行,而银行利润高,大量有钱人放高利贷,利润高得惊人。很明显,这个存量问题已经非常严重,我们要解决的应该是如何用好增量的问题!

因此,增量怎么用从而才是最关键的,即不管是印钞还是信贷膨胀产生的货币如何转移到穷人手上才是非常关键的。

换句话说,均衡的分配机制可能更重要。在某些国家比如津巴布韦,由于权力的分配不均衡,将直接导致货币分配的不合理与分配极端化;在权力和财富没有切割清楚之前,一定是少数人极端消费,大多数人克制消费。比如说,某些国家的公务员养老金一分不交,但他退休以后拿到城镇职工的三到六倍。这就是货币不均衡,是非常明显的一个不公平。因此,某些学者提出了一个政府购买服务的设想。设想本身是不错的,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当中穷人的支出减少了,富人支出同样减少。比如就教育来说,全免费即由政府来购买。那么,穷人的支出是减少了,但穷人的收入不增加的话,他是无法应对货币增量进来以后所带来的通胀的。所以关键在于支出减少同时收入要有增加,这样穷人的生活才会逐渐好起来。

但是但是,很明显在现阶段这个分配机制的问题解决不了。

回过头来再看这个问题:也确实,全球经济显然正处于不寻常的状态,需求仅在非常低的实际和名义利率水平上与潜在供应匹配。但我们只能走在量化宽松和加税的死循环上吗?鉴于金融不稳定、当今中性利率偏低以及政府不愿意使用财政政策,央行推行非常规政策的意愿,真的是我们应对下一场重大低迷的唯一指望吗?

弗里德曼认为物价上涨本质上都是货币的因素但他没说经济发展一定要印钱。如果说经济增长货币必然增加,那津巴布韦的货币增加了这么多经济却根本没有增长;这显然是错误的。你看看美国的基础货币增加多少再看看美国的物价,对比一下美国二十年前的一杯咖啡和现在的一杯咖啡,你会发现仅仅增长了0.8%。

那究竟怎么办呢?

第一经济观察员再次强调:诸位,其实现在已经不是印钞增量的问题了,因为再印钞它已经没有作用了。为什么呢?上面已经说过了,巨大的贫富差距已经形成了,再印钞或释放流动性信贷膨胀都将非常危险。

因此,用央行印钞的方式来购买公共服务产品,让老百姓免费使用或者花很少的钱使用——第一经济观察员并不赞成,因为这是增量。应该是财政部拿钱出来从存量里面拿钱出来从税收里面拿钱出来购买公共服务这才对。但是,有人要说了:财政赤字已经非常大,怎么可能再从税收拿钱呢?

有可能!政府行政大裁员,至少目前的这个人数裁减掉三分之一;如此省出来的钱就能去购买公共服务,这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我们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件事:必须建立一个国家的最基本的全覆盖的社会保障系统。如果有这个保障系统,它的经济就可以进行调整,它不怕。因为你下岗了你失业了,你至少可以吃饱饭穿暖衣;有这个社会保障系统,即使经济泡沫破裂后也没关系,可以重新再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