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经济萧条、银行改革与资本主义的未来”

深度解读“经济萧条、银行改革与资本主义的未来”
2017年12月19日 17:15 第一经济报道

编者按:赫苏斯·韦尔塔·德索托(Jesus Huerta de Soto)教授,奥地利学派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政治经济学终身教授,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博士生导师。1983年获“胡安·卡洛斯国王国际奖”。2005年获CNE亚当·斯密奖终生成就奖。2009年获得Universidad Francisco Marroquin荣誉学位。著有《货币、银行信贷、经济周期》、《动态效率理论》以及《奥地利学派:市场秩序与企业家创造性》等。

2010年10月28日,德索托教授在伦敦经济学院(LSE)作哈耶克纪念演讲,主题是“经济萧条、银行改革与资本主义的未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e72ccb0100wa8g.html)原文由科布登研究中心(Cobden Centre)出版。德索托教授集中讨论了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萧条,并认为这是经济学家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德索托教授特地谈到了未来可能的情况与最恰当的经济政策,认为从理论上看,当前这种设计错误的金融系统一旦发生危机,我们可以想到四种可能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一场灾难,整个基于部分准备金的银行系统彻底崩溃。看上去中央银行避免了这样的情况发生。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可在任何必要的时候救助私营银行。

第二种情况正好与第一种相反,但同样悲惨:它用一剂强烈的“通胀疗法”吹出一个新泡沫。这种往后推延的办法只能暂时推延问题的解决,代价是以后的问题会更严重(这正是2001年危机时发生的情况)。

第三种情况我称之为经济的“日本化”。政府重新实施廉价信用政策,用尽一切能想出的干预手段,以至于完全阻止了自发市场过程对亏损投资的清算,公司无法恢复元气。结果造成无限延长的萧条,无法恢复的经济停止对一切刺激做出反应,不管是货币主义的信用扩张还是凯恩斯主义方法。

最后,第四种情况是当前最可能发生的:市场自发秩序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克服一切政府干预,最终能够完成对整体经济的微观调整过程;把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重新配置到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投资项目中那些盈利的生产线上。

我们回顾德索托教授的预言,实际的事态发展符合预言的第2种情况,未来则很有可能发展成第3种情况,至于乐观预计的第4种情况尚未见端倪,世界各国均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令人遗憾。是以,今天我们仍然有必要研究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反对部分准备金制度,包括:为什么反对、现代会计法则、复式记账法(资产负债表赖以存在的基础)等等。

D:德索托教授

G:第一经济观察员

D:然而,尽管皮尔银行法的意愿良好、理论基础坚实,它却是一个大失败。为什么呢?因为它没能同样地把100%的准备金要求扩展到活期存款(米塞斯 1980, pp. 446–448)。不幸的是,在皮尔的年代,西班牙黄金世纪时期经院哲学家的思想已被彻底忘记。300年前,经院哲学家们早已发现活期存款(拉丁语chirographis pecuniarium, 意思是仅由银行记账条目创造的货币)同样是货币供应的一部分(德索托2009, p. 606)。他们意识到,从法律的角度看,忽视对活期储蓄的100%准备金要求是道德上的恶和犯罪行为——尽管不是超额发行纸币那样的伪造行为,但却是侵占挪用。当我们考虑到《皮尔银行法》的失败,日后的事件演变可想而知:泡沫不断形成,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此起彼伏。银行救助司空见惯。最后的借款人——中央银行的成立,恰恰就是为了救助银行,为了可以在危机时创造足够的流动性。(G:我国当前央行的降准和不断的MLF增量续作,就是央行对商行的救助行为。)这正是为什么从经济理论上看,所谓的储蓄悖论(paradox of saving)是完全错误的(哈耶克 1975, pp. 199–263)。

第一经济观察员提醒诸位看官,请注意这里有个储蓄悖论。是否可以理解,一个家庭生产和消费的结余部分,会形成储蓄,而储蓄的增加,会导致社会收入的减少,也就是随着这个家庭储蓄的增加,会导致自身生产收入的减少。因为达里奥“经济机器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反复强调,买方的支出就是卖方的收入,一旦买方支出减少,就必然导致卖方首付减少,而社会中的个人获取的的收入,是作为卖方出现的。你的支出减少,就必然导致他人收入减少,他人的支出减少,就必然导致你的收入减少。现在就想象,储蓄率高是一个好事吗?如何化解储蓄率高的情况。储蓄率低又是一个好现象吗?

D:新增储蓄产生的第二个效应是降低利率,并影响服务于远期消费品生产的资本品价格:李嘉图效应指储蓄增加对真实工资的影响:储蓄增加使得当前消费品销售下降,价格停滞甚至下跌。如果要素收入保持不变,这就意味着真实工资增加【译注:工资的实际购买力增加】。(G:换句话说,储蓄增加会导致通缩。这里的储蓄并不等于存款,很显然,我国社会储蓄存款越增加,社会反而越通胀。)

D:由部分准备金引起的泡沫本质:单边的信用扩张意味着银行发放新贷款,并将其记录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栏里。而自动平行纪录在负债栏里的,就是银行凭空创造的活期存款。这样,在人为的信用扩张过程中,新货币持续被创造出来――或者应该称为新的“虚拟”货币,因为它只实现在银行账本的条目里。事实上,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大约只有10%的货币供给是现钞(纸币和硬币)的形式,而其他90%的货币供给都是这种形式的虚拟货币(这正是400年前,西班牙经院哲学家们定义的chirographis pecuniarum,仅在银行账本上实现的虚拟货币)。

D:信用扩张为何如此诱人并广受欢迎?它完全腐蚀了经济主体的行为并极大地降低了全社会的道德标准。很容易理解,一开始,企业家们往往非常欢迎信用扩张,因为它使得一切投资项目,不管平常看起来有多疯狂,都能轻松地以极低利率融资。信用扩张创造的新增货币被企业家用来购买生产要素,大部分被部署到远离消费的资本品工业中。

D:由于这一过程不是由储蓄增加引起的,消费品工业并没有释放出生产资源。大宗商品、生产要素和资本品的价格,以及股市上相对应的证券市值趋于大幅上涨,造成市场泡沫。每个人都很开心,尤其是看起来个人财富的增长似乎轻而易举,即不用牺牲储蓄,也不需要诚实艰苦地努力工作。

D:市场是个有动态效率的过程(韦尔塔·德索托2010a, pp. 1–30),当市场发现繁荣期发放的银行贷款,其真实价值已大幅缩水。换句话说,市场发现银行资产的价值大大低于之前的估计,而其债务(繁荣期间凭空创造的存款)保持不变,那么实际上银行已经破产了。如果没有最终贷款人【译注:中央银行】不顾一切的救助,金融和货币体系将彻底崩溃。当市场发现繁荣期进行的许多投资项目无利可图时,经济萧条就开始了。【G:为什么许多投资项目(生产者)会无利可图?因为社会的消费者,大量的都是寅吃卯粮没有储蓄,没有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而有大量储蓄的少部分人,不产生相当的消费需求。】

D:一旦信用扩张开始,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就不可避免。因为缺少真正节省下来的可用资源,市场迟早会发现繁荣期由银行资助的投资项目太鲁莽了。换句话说,繁荣期的银行信用扩张促使企业家们行动起来,就像真实储蓄增加一样,但事实上储蓄没有增加。

D:我们被严格监管的银行系统,是设计错误的,设计错误在哪里?就是部分准备金制度,当前世界金融体系被广泛采用的金融制度。(G:我国的金融体系把部分准备金制度极限化发展到极致的水平了。)

第一经济观察员认为,部分准备金制度下,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电子货币体系,在这里起到了巨大的举足轻重的核心作用。

例如最近支付宝有个抢红包活动,为什么?其实早两年我们就分析到了,强制手机移动当面支付的市场。我要是支付宝的内部人员,我早就会建议他们抢先快速占领手机移动当面支付的市场,其对手就是微信支付。支付宝以前率先做成了移动远程支付,但微信率先实现手机移动当面支付。

但财付通有很多支付漏洞。我国金融体系内的支付安全,尤其是第三方支付安全方面有很多漏洞和违背逻辑的地方。支付安全,其实是下一个研究课题。解决支付安全问题,强化支付安全问题,根本不需要数字货币技术。目前,关系数据库系统,在各个行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一时难以取代。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并不是一个合适的用于交易支付的货币体系。

D:如前所述,人为扩张信用与流通媒介不是通往稳定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捷径。在所有高储蓄率的背后,必要的牺牲与纪律约束不可或缺。(事实上,尤其是在美国,危机之前的自愿储蓄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多年跌成负数)。

第一经济观察员提醒大家留意这里,储蓄是可以跌成负数的。因此,储蓄率也可以是负数的。我国社会居民家庭负债40万亿。从整体来衡量,我国社会的储蓄率到底为多大才合适呢?

这里,继续要思考我们之前的讨论。假如储蓄是生产和消费的结余部分这个含义,那么这是影响经济体运行的一个必须要思考的指标,这个指标形成的储蓄率指标值到底多大,则有必要考虑社会居民家庭负债40万亿规模,同时社会间接融资120万亿规模和社会所有融资170万亿规模。这里不但要考虑居民的储蓄率,还要考虑机构的储蓄率,也就是利润留存率。但庞大规模的社会债务,肯定让这个储蓄率不会很大,甚至是负值。

其次,假如储蓄的含义是银行储蓄存款的话。那么,这个储蓄,就会影响金融体系货币的派生,那么这个储蓄率,(社会货币供应形成银行存款的比例,也就是说用银行存款除以M2就是储蓄率的话)就会很高,超过90%,影响的是金融体系的内部运行。

储蓄二字,含义不同,对于经济体和金融体有着不同的影响。

我们刚才用储蓄率=社会存款/M2得出结论:我国最近18年里,这个储蓄率比值最低91%。也就是说,我国的大量货币供应,几乎都是以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于我国金融体系内。这就是因为有电子货币及其支付体系十分发达的缘故。

我们也多次强调,电子货币,作为近代20年大量出现的新事物,给金融体系和经济体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让很多传统的经济理论和金融理论都出现了局限性。需要重新对我们客观的金融和经济重新抽象模型和总结规律。完善理论体系。

D:现在,先让我们评价一下新会计准则对当前的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必须牢记,长久以来的人为信用扩张其核心特点是:在美洲大陆与欧洲,几个世纪来全球奉行的传统会计准则被缓慢侵蚀。具体来说,许多国家立法规定实行国际会计标准(IAS)。这意味着传统的谨慎原则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对资产评估采用“公平价格”原则,尤其是金融资产。“100%准备金银行是唯一符合财产法基本原则的系统。”很容易看出新会计准则的循环放大效应,它加剧动荡,并错误地引导商业管理:它在繁荣期创造虚假的“财富效应”,引诱人们去承担不成比例的风险。有朝一日错误呈现,资产的迅速贬值立刻吞蚀公司资本。迫使其在资产价格最低、金融市场枯竭时变卖资产以充实资本。

这里,也是第一经济观察员反复重点说的,我国当前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业及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中,大量的债权作为资产端项目,这是十分危险的。上面教授提到:资产的迅速贬值立刻吞蚀公司资本。什么情况下资产会迅速贬值且快速吞噬公司的资本?那就是很多公司的资产端项目是债权,一旦债务危机爆发,会产生链式爆破效应,大量杀伤债权。而很多资产负值表的资产端是规模庞大的债权。

D:显而易见,这种干扰性已被证实的会计准则必须尽快废除。而近来实行的会计改革也必须取消,不仅因为在金融危机与萧条时这些改革意味着死路一条,而且从根本上说,重要的是在繁荣期坚持谨慎保守的估价原则——这一塑造了整个会计系统的原则始自15世纪的卢卡·帕乔利【译注:复式记账法的发明人,现代会计之父】,止于对国际会计准则(IAR)的迷信般采用。

D:货币当局担负着两种相互完全冲突的职责:既要控制通胀,又要向金融系统注入足够的流动性以防止其崩溃。因此,今天美联储救助了贝尔斯登、AIG、房利美、房贷美和花旗;明天它就藉着两个充分正当的借口――“教训一下”和不能滋长道德风险,任由雷曼兄弟垮台。【我们的央行未来也会这样,现在对很多商行进行救助,未来也会放任某些银行的垮台。】

D:第四种情况是当前最可能发生的:市场自发秩序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克服一切政府干预,最终能够完成对整体经济的微观调整过程;把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重新配置到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投资项目中那些盈利的生产线上。

对此,第一经济观察员也论证过,这第4条也不可能发生。为什么?

话说“其他生产要素重新配置到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投资项目”,但因为我们目前找不到任何一个投资项目,可以替代房地产,在最终端的消费领域存在大量的消费信贷,来承接生产产能。所以,假如中国未来要继续拖延和发展,必须重拾房地产经济。即使天怒人怨,也必须搞地产经济。

最后以重点结尾:补充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即100%准备金银行是唯一符合财产法基本准则的制度,而财产法是资本主义的运行不可或缺的。没有任何理由区别对待存款(货币的储存)与其他可互换商品的储存,例如小麦或石油。对于后者,无人会质疑100%准备的要求。

假如按上述方法建立金融体系。哪会怎样?我国接入央行清算体系内的国有银行会很少,这样的银行执行100%的准备金率,不对外信贷,银行只作为存款的保管机构而存在,甚至出现负利率现象,行使稳定国家金融体系的职责。但是社会上有大量的私营股份制银行,他们接入国有银行的结算体系,不接入央行的清算体系。有部分准备金制度,可以对外信贷和揽储,有利息协议。

这个模式下,社会融资由私有银行直接融资提供,社会货币不派生。也就是说,社会上仍有融资和产生债务,但是货币不派生。第一经济观察员认为,这是比较健康的金融系统。即使会有金融危机的出现,但不会传导以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