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疯狂自住房和你有关么

北京疯狂自住房和你有关么
2017年03月27日 21:02 鹰觅房产

文/鹰觅君(微信公号:yingmi909)

 1997年,王菲在香港楼市最爆烈的时候,以4800万港元购入了九肚山宝松苑豪宅,没想到仅过了一年多就跌价一半,最后于13年后的2010年倒贴220万港元卖出。明星搏傻,王菲应该算一号。

与其说是王菲的运气不好,买入豪宅的第二年香港便卷入了亚洲金融危机,不如说她身边的理财团队简直就是一群猪队友。

1997年香港回归,董建华成为第一任特首。这位出身世界“船王”家庭的富二代,却满怀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对香港中下层民众怀有特别的同情心,一心想把香港扭转为充满爱心的福利社会,在上任三个月后便推出了每年建设8.5万套住宅的计划,准备让至少七成的居民都有自己的房屋。

 计划一经推出,便受到了普通民众的热烈拥护,但对香港地产界来说,这简直就是噩梦一般的前景。1997年以前,香港一直执行的是英属殖民地管理体系下的土地批租制,通过控制入市的土地数量来维持高房价,进而为当地财政和各大地产巨头输送庞大的红利,这是一条圆润通畅运行了近100年的利益链。

 但是,董建华的8.5万套计划将会打破这个官商媾和的潜规则。土地一旦放开,房屋不再稀缺,便会彻底回归居住的自然属性,房价自然不会再坚挺,寄居于土地之上的高额溢利也将不复存在。而在这样的楼市预期下,香港又卷入了亚洲金融风暴,股市崩盘,百业凋敝,楼市迅速崩溃,房价甚至跌到了97年之前的三成左右,这对高度依赖房地产的香港经济又形成了一轮迎头痛击。王菲买豪宅正赶上了这个时点。

 在这场巨大风暴中,“8.5万套”成了索罗斯之外引发香港经济大地震的祸首,最终计划不了了之。随后几年,香港就又复原了之前的高房价套路,从此经济再度高歌猛进。而那个“8.5万套”,也成了地产业界讳莫如深的一段记忆。

香港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大剂量供给土地,的确是高房价的杀手。而今天的北京,正走在扩大土地供给的路上。

在今年的第一个季度,北京完成了自住型商品住房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的60%,是2016年全年供应的2.8倍!北京已疯!通过加大供应来平抑人们的预期和失控的房价,是这轮大规模土地供应的初衷。

如果说这一轮北京房价爆涨的背景是,土地供应骤缩遇到了货币极度宽松,以及为实现某种目标而不得已的管制放纵,那么这一轮猛烈的土地供应扩张,则正在遭遇货币紧缩、被调控得几近休克的楼市、走下坡路的宏观经济,以及美国还要实行的三次加息预期,这些利空因素叠加起来就像一种类似亚洲金融风暴的袭击,北京最后会不会重演1998年香港楼市的轨迹?

实际上,北京上一轮自住房建设大潮确实起到了平抑房价的作用,甚至还让它小跌的一阵子。还记得这条新闻吗?

在2014年,降价的不止万科一家开发商,也不止北京一个城市,这一轮也是国内房地产历史上少有的调整期之一。它出现的背景是楼市出现了大量库存,北京则是在大量自住房过剩前提下的大量商品房积压。

始于2013年的自住房建设,比纯商品房价格低30%,一出生就是高房价的天敌。从2013年到2015年,北京共推出10.3万套自住房。2014年自住房对整体市场价格的下拉幅度为7%,2015年则到了9%。

在2014年,自住房过剩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位于朝阳的金隅汇星苑项目,选房结束后竟然还剩下365套房源,有20%的弃选率;位于大兴的满庭春项目,一度前300个中签号中只有47户家庭最终选了房。现在看,那简直是一个幸福指数爆棚的时代。

那时,房价上涨得到了根本性扼制。进入了买方市场的购房者,罕见地体会到了上帝的滋味,理所当然地认为楼市的既有格局彻底扭转了,而开发商中也充斥着末世悲凉的论调,争相恐后地走上转型之路。

当然,所有人都没预料到的是,其时北京等一线城市最大的一轮楼市疯狂正在暗中集结,最终的演化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结局是疯狂的房价将绝大部分工薪层甩出了购房的序列。如今北京六环外只有40多平的房子,首付都要100多万,多么充满了滑稽感的血色现实。

现在明白了吧,如今这一轮的自住房建设为何要坐上火箭。

至于这一轮北京自住房会不会打压房价,首先就必须得真正搞清楚这一轮暴涨的起因。表面上看,是货币宽松条件下拯救宏观经济的结果,而这中间其实充斥着两年间土地供应骤缩的重量级辅助工具。

在最极端的2016年,北京公开土地市场仅实现土地成交44宗(含3宗棚户区改造),比2015年减少了66宗,创造了自2004年北京土地全面实施“招拍挂”之后的新低。供应大幅减少了,而货币却越来越多,信贷越来越宽松,人口越来越多(当然统计局会说人口减少了),最后房价除了暴涨还能是怎样的。

土地供应骤缩的目的,到现在我们大概可以看得很清楚了,一个是为托举之前下滑的房价,为区域经济减压,另一个则是服务控制北京人口的目标,用高房价来设置进入的壁垒。尤其是控制人口这一目标,目前已经上纲上线到了区域发展最高政策精神的高度,并且还量化出了人口控制指标,这是不同以往的最大区别。

由此推断,这一轮的自住房建设会有一个重要的天花板,就是它们的数量不能多到有违人口控制的大方向。它们将有条件地分配给北京想留住的人,除了户籍人口,还有就是北京未来产业发展不能缺少的人才,其他人就基本不用再心存念想了。

在这样的前提下,北京自住房打压房价的可能性就变得很小了,更何况整个社会根本不能承受房价大跌的后果。在一个已被控盘的房地产市场,并且调控技术已经操练得炉火纯青,要想让房价大跌难于上青天(不排除10%以内的前期试探性微跌)。

所以说,自住房根本就不是解决北京房价泡沫问题的途径,它们只是对一部分人的维稳。问题的实质,如果说之前北京的高房价只是单纯的货币现象,那么现在则是财富阶层者对人为控制的稀缺资源的强势占有。如今,拥有尽可能多的北京房子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信仰,叫作“拜房教”也不为过。在人口仍在不断聚集的当下,只要北京一天不放弃用土地和房子来调控人口的思路,就越会刺激更多的资金涌向楼市。

如今这一轮去人性化,去杠杆的决绝调控,所有人都看的出来,这是一种短期控制房价的权宜之计,一旦放松“泡沫”还会继续水涨船高。

不过,这种狙击式调控总会遇到所有房地产经济体的痛点——不能容忍楼市萧条引发的经济凋敝。根据香港经验,不论是北京还是其他重点城市,预计不久以后很可能就会彻底放弃直接按压房价的思路,然后让有钱人来顶住房地产经济的脊梁,让一些需要关照和有用的人拥有福利性房子或房产,其他不欢迎的人请自寻出路。

那么现在,读完这篇文章的每个人都可以对号入座了,你看到了吗?——我们的未来。

鹰觅房产新媒体有预见有态度

欢迎关注公众号:yingmi909

爆料交流可加个人微信号:lidongjie147258369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