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就差了最后的那一步

王石就差了最后的那一步
2017年06月26日 09:44 鹰觅房产

文/鹰觅君(微信公号:yingmi909)

在王石宣布退出两天后,6月23日万科A放量拉升至收盘涨停,股价创出了年内新高。资本市场选择了以这种方式来告别王石时代。

几年前,王石曾公开表态,他的成功就是别人不再需要自己。自信,张扬,这就像是一个没有悬念的设问——什么时候万科能不需要王石?然而,那个看似遥遥无期的日子倏然间就走到了跟前。

在万宝大战期间,关于王石退位的预言不绝于耳,而当传言真正落地的那一刻,一种瞬间失重的感觉还是扑面而来。

老王格局高眼界远,在中国商业界留下了浓重的印记,他一手创立的万科一直站在行业的顶峰,成为无可争议的时代企业。这不仅仅是销售数字码起的王者地位,更是用精神和理想直接打出的江湖威望。在这样的年代,老王真的用情怀实现了梦想。

然而,其他人还在翻滚着向前进,几个月前的“万亿市值计划”言犹在耳,老王现在却退出了。世事总是那样不近人情,它能让胜利者发出炫目的光芒,也可以因为一点瑕疵无情剥去他们的王冠。王石,就差了最后的那一步。

老王三十多年来打拼一场,被称为一段传奇。他的诸多谋略、管理和用人之道让万科在多年风雨中越磨砺越强大。

当然,如果刨去老王的出身和家庭背景,万科能否达到今天的高度,无疑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老王靠做贸易起家。这一领域,恰恰是当时计划经济向市场开放过渡时体制定向输送红利最大化的行当,批条、批文等等基本就是轻松获取财富的代名词。老王攫取“第一桶金”就是在这个时候。

这种发迹基因后来得到了王石的亲口印证。

1987年,王石创立的深圳现代企业有限公司要进行股份制改造,而公司内部的部分员工对股份制体制存在偏见和不满,但王石深知体制改变是必须的。当时,在公司规范化专题会上,王石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最初靠贸易起家,在改革开放之初的深圳,搞贸易往往需要搞关系、倒批文、钻政策和法律的空子。公司要发展,成就一番事业,就不能再走老路……”

反正后来万科很快就顺利上市了,在关键时期又获得了几轮廉价的股市资金支持,这就比别家占尽了先机,让万科在区域很快就脱颖而出。这期间究竟有多少是运气多少是关系多少是能力,恐怕只有王石心里最清楚了。

王石曾在公开场合表态,他从没行过贿;巧得很,田朴珺也公开表示过,她从来没靠过男人。这俩人的思维如此相像,难怪成了一家人。

不过,国内有背景的商人数都数不清,老王最终做万科却能够商史留名,拿到台面上也让人无可指摘,这的确没几人能办到。

上世纪五十年代,老王出生在柳州市的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一名征战疆场的老红军,母亲来自锡伯族。那个年代,最时髦的婚配结构是老红军干部和有文化的女大学生。王石父母亲这种罕见的姻亲组合和后来家庭的言传身教,究竟给王石的性格和思维养成带来了怎样的熏染,外界不得而知,但从他后来的行事风格来看,明显有异于常人。

老王小时候的一个故事颇值得玩味。

他和一群小朋友偷香瓜,不小心惊醒了正在午睡的农民,匆忙中几个孩子吓得赶忙逃跑,而王石却隐蔽在瓜秧中,一动也没动,瓜农自然也没有发现,四下看了一下便走开了。这时,王石才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来扎成口袋,背了整整一袋的香瓜回到了孩子群中。自此,王石就成了“孩子王”。

这是一个纯属私人的故事,后来经王石口述流传了出来,可见他非常得意于自己的谋略和胆识。这种独特的思维品质和决断力,后来的确体现在了万科的成长中,并在关键时候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而和其他竞争对手渐渐拉开了距离。

万科很早就开始在国际范围内寻找对标的国际企业,最初香港新鸿基地产是学习的目标,到2001年全球规模最大的帕尔迪又成了标杆,后来又有汇丰控股;仅日本一个国家,就有索尼公司、东京建屋、无印良品成为万科学习的对象。

这种视野和高度,让万科在房地产起步阶段就在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上先人一步。

王石深切懂得知识和文化的重要性。当初做贸易公司时,王石嫌员工文化水平低,就决定每周三晚上亲自给他们补习一小时文化课,语文和数学轮流上。王石给这些员工补完课后,也会给自己充电,自学财务知识。他还喜欢听音乐,像维瓦尔第的《四季》、莫扎特的《安魂曲》等多年来一直陪伴着他。

还有一件事,也能看出王石的情怀。之前,有些万科高管觉得内刊养着一帮文化人不值,就在会上露出酸秀才没有产出、浪费公司资源的意思。王石听了暴跳如雷,拍桌子训斥了那帮人。

老王对文化情有独钟,业内一直就有“理科生有中海,文科生是万科”的说法。万科更喜欢将文化植入到作品当中,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建造在天津原玻璃厂的那个项目。

面对玻璃厂的颓废旧址,万科没有一上来把厂区推倒重建,而是大量保留和改造了厂区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一些元素,如铁轨,厂房,火车头,并将其翻新后与景观和住宅紧密结合在一起。住宅采用的是现代立面手法,但是在立面材料选择上,和玻璃厂原有的红砖及厂区特有的灰调高度协调。

整个项目的感受,身处干净现代的住宅内,脚底下却是70年代末厂区的土地,时空错位的交融给人以一个巨大的回忆想象空间,更可以将过去与现代生活产生强烈对比,形成了更为鲜明的愉悦和幸福感。

那段时间,房地产狂飙突进,开发商基本躺着都能赚大钱。那时候,怎样把公司做大做强,是很多开发商致力追求的主要目标,管理尚处于摸索研究状态,对文化和创新更没有精力去追求。这个玻璃厂的项目一出来,惊艳了全行业。

一位老地产人回忆说,老王那段时间不仅没耽误万科的成长,还将一些项目打造成了文化精品,这一点殊为不易。

综合而言,老王绝对具备一个完美企业家的潜质,有眼光,有情怀,懂取舍,敢创新,善谋断。不过,他另外一个特点,或者是性格缺陷,却时常让他麻烦不断。

一直以来,老王总喜欢将个人价值实现感凌驾于大局之上,这在万宝大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面对宝能的资本入侵,万科第一大股东易主,王石却屡屡表现出不适宜的言谈,先说宝能入主万科信用不够,又在天山讲话中表示不欢迎民营企业当第一大股东。后来万科的局面越来越被动,实际和王石这些公开讲话并非没有关系。

老王早年就是这个性格。1982年,那时老王在外经委,在当年春季的广交会上,外经委主任在东方宾馆宴请一位重要的厂商,由王石和科长负责安排接待。为了活跃气氛,王石努力表现,结果事后受到了科长“抢风头”的严肃警告,并且放话“以后注意点!”后来王石回忆,“当时我无言以对,在论资排辈的传统氛围中,我的自我实现、自我追求的工作表现欲受到了强烈抑制。”这件事过去一年后,老王下决心去了深圳闯荡。

老王这种强烈的价值实现感和荣誉感,实际上一直都是万科前进的动力,也让它的气质卓尔不群,直至走上行业巅峰;而另一方面,公司地位的日益上升也让他本人越来越膨胀,过高地估计自己和局势。

之前宋林主掌的华润,与老王默契十足——一个只管每年安静地提款,另一位一边当着董事长,一边放心地登山、游学、谈恋爱。然而傅氏的华润风格突变,它谋求的东西太不一样,老王一直依傍的局势发生了彻底颠覆。自负的老王最后拐回头来,不得不焦头烂额地应对新局势,然而他离开一线实在太久了。

江湖还在,但早已不是过去的江湖。

这些年,王石常活跃在公众视野之内,但听完他演讲的很多人都留下了狂妄和自大的印象。当年,融创的老孙还在做顺驰时,当着老王的面说要超越万科,据说当时老王的脸色就很不好看,会后就曾经损过老孙。如今,老孙的融创蒸蒸日上,短短十三年就挤到了第七名,而王石却要退出江湖了。

尽管是主动请辞,但看起来并非那么简单。一场持续了近两年的股权大战,利益博弈和个人恩怨纵横交错,终局里面究竟有多少权利勾兑和妥协让步,老王是不是被拿来当了一枚棋子,总之事态的发展完全超出了老王的掌控。

过于自信、狂妄和自大的人格缺陷,铸就了老王的“招黑体质”,让他在舆论上始终处于下风,看上去更像为今天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然而,不管现今如何,并不能抹杀老王留在行业内的印记。

客观来讲,万科在各个领域可能都达不到行业内的极致:商业比不上万达,更不说华润,豪宅有绿城和星河湾,大干快上又比不过碧桂园和恒大,净利润高有中海。但神奇的是,这些年能让业主基本认可,让行业尊重的地产公司还是万科,这些大都是老王在位时干出来的。

王石的万科时代,最牛逼之处就是制订了一套通用全国的地产基本标准,从招投标,设计,施工,验收全流程,再到人员管理和物业管理,无数地产公司都是在万科标准作业指导书上获得了免费的管理教程。

万科内部一直叫王石为“首长”,他是之前万科的灵魂。一位老地产人告诉鹰觅君,“未来一个灵魂不在的公司,会发生什么变化确实很难预测,说不定能注入新的灵魂,但是目前看来,似乎很难!万科的个性化会越来越少,简单来说就是万科的文化烙印会逐渐随着王石的离开而有所消逝。”

郁亮时代的万科,大概率会遵循惯性继续实现增长,4000亿、5000亿都有可能实现,财务报表也一定会越来越漂亮。不过,老王具有试错的资本,郁亮却没有,他缺少老王的江湖地位,还需要靠可观的回报来获取董事会的认可和话语权。用四平八稳的方式来运作整个集团,将很可能是郁亮时代的最优选择。

一个庞然大物,安全而迟缓,这或许就是未来万科的肖像。

鹰觅房产新媒体有预见有态度

欢迎关注公众号:yingmi909

爆料交流可加个人微信号:lidongjie147258369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