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曝出重磅消息!纸币可能要消失?

央行曝出重磅消息!纸币可能要消失?
2016年11月17日 11:45 中外管理

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后,人民币就开启了连跌模式。正当大家都在担心如何避免财富缩水之时,央行又曝出重磅消息,你的钱可能危险了!

央行曝出重磅消息,未来纸币可能消失?

"十年后现金很可能将不存在。"不久前,德意志银行联合首席执行官约翰·克赖恩在达沃斯预测,而近期人民银行筹备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的消息进一步引发热议,各界纷纷猜想央行数字货币渐行渐近。

就在昨晚(11月15日),央行旗下《金融时报》报道称,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备组组长姚前表示,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目前主要是替代实物现金,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成本,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

不过中国人口多、体量大,换一版纸币,小的国家几个月可以完成,中国则需要约十年。因此在较长时期内,数字货币和纸币将并存流通。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未来到银行取钱时,既可以选择兑换实物现金,也可以选择兑换数字货币。

那么,有人会问,数字货币可能与电子支付如支付宝、微信支付有什么区别?

支付宝等只是电子支付方式,交易时所用的钱都是通过银行账户而来,也就是说支付宝里的钱实际上还是对应着一张张钞票,而数字货币就是钱。在实际使用体验中,数字货币可能与电子支付方式感受类似,但是两者从本质上还是有着较大区别。

此外,数字货币与虚拟货币也不相同。比如大家熟知的Q币和各类游戏中充值的货币就是虚拟货币。这些虚拟货币只能用真实货币购买,而不能转化成真实货币。

在全球范围内,最有名的数字货币可能当属“比特币”,此外还有“莱特币”、“狗狗币”、以及我国民间的“元宝币”等。

然而,这些数字货币都没有集中的发行方,任何人都有可能参与制造,并在全球流通。而央行数字货币是由央行发行的、加密的、有国家信用支撑的法定货币。据了解,目前,关于法定数字货币的原型系统研发正在进行中。至于何时能推出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现在并没有一个时间表。

手中的纸币会缩水吗?

数字货币发行之后,会改变货币流通量吗?那么我们手中的货币会因货币增发而缩水吗?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表示,数字货币主要是指货币形态,不会引发货币缩水。货币的发行规模依然由央行控制,而至于发行纸币还是数字货币只是形态的变化。

另外,黄震提到,现在发行数字货币尚处于探讨阶段,是一种货币价值符号的创新机制,很多问题还在研究中。不过,人们在实践中已经越来越趋向于使用电子银行、电子支付,而不愿携带纸币。在此趋势下,以后市面上流通的纸币可能会随之减少。

你的生活将彻底改变!这四类人惨了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表示,相比于纸币,数字货币优势明显,不仅能节省发行、流通带来的成本,还能提高交易或投资的效率,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不过以下这几类人要坐不住了。

银行柜员

随着数字货币时代的到来,人们身上带的现金会越来越少,那么需要去银行办事的人自然就少了,处理现金业务的柜员自然也不用那么多了。

印钞厂和造币厂员工

随着市场上流通现金的减少,印钞厂和造币厂当然也不需要再印那么多钞票了。

偷税漏税人群

随着经济交易活动的透明度提高,洗钱、逃漏税行为将难上加难。

偷盗者

小偷也将越来越难当。

延伸阅读

人民币贬值,普通老百姓该如何应对?

作者:肖磊

近两年来,人民币汇率虽然持续走低,但政策层面实际上并未加强管制,很多投资者在此期间完成了海外资产的布局,包括换汇、购买海外保险、配置海外房产和基金、持有外币计价的证券等等,但在此过程中,一些投资者并没有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反而因羊群效应,导致部分投资者盲目换汇,在购买海外资产的过程中,缺少专业指导,被坑、被骗等状况也时有发生。

近期以来政策层面开始加强监控,很多民众的集中换汇以及群体性购买“海外”保险等开始受到限制。未来投资者需要进入到类似“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等现有和计划开设的投资渠道;尤其是对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的需求量会持续增大,但目前产品和额度都受限,保险系QDII、基金系QDII、银行系QDII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天花板,投资者需要在国内资产市场另寻出路。

投资理财虽然是个专业活,但搞得越复杂,风险就越不可控。简单的来讲,人民币贬值无非两个影响,一个是物价会涨,另一个是现金资产会缩水。在现有条件下,中国投资者如何应对人民币贬值呢?

一、提前消费、负债消费

这个提前消费,不仅仅是进口产品,目前中国的通胀指数已经开始上升,国内很多商品的新一轮涨价潮或不可避免,只是幅度方面不太好预测。对于消费者来说,持续下降的利率降低了负债成本,原计划明年买的东西,今年可以先买;原计划明年出国旅游/深造/探亲的,今年先去;所有消费和出国计划可以适当提前。

当然,这种涨价潮不可能覆盖到每一个商品,品牌性产品的涨价幅度可能会更高,比如高端白酒等已经开始涨价。尤其是很多奢侈品牌一旦调价之后,就很难再回来了。如果购买一些中高端的奢侈品,说不定还能达到保值增值的效果。

二、持有多种外币,包括比特币等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贬值,并不代表美元对其他货币升值,也不代表美元会一直走强。上一次美国共和党执政期间(小布什时期),美元连续下跌了接近8年;国内很多投资者没有经历过美元的大熊市,思想当中总认为拿着美元总比人民币强,这是一种很危险的认识,因此需要更全面的做好风险管理。

今年以来,日元、加元、瑞郎、澳元等对美元都是升值的,持有多种外币,或者说买入更多品类的外币资产,本身就形成了一个风险对冲,不至于在美元出现回调的时候,不知所措。

外汇市场的可预期性是最低的,因为各国政府时不时就会出来干预,所以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是最关键的。实际上从国际市场一些历史数据看,成功的投资者,80%以上的利润来自于策略和风险管理,而不是简单的判断趋势。投资者对自身投资能力的认知水平,实际上比市场本身的风险更重要。

另外,中国很多投资者风险偏好较强(赌性较强),实际上也可以介入一些电子货币,类似比特币一类的资产,对冲人民币贬值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可以期待一份“惊喜”,切记投入资金不要太大。

三、买入指数基金

五个多月前我写过一篇分析,题目是“确实有接近零风险的投资组合”,其中建议投资者同时买入沪深300指数基金和黄金(两者之间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和风险对冲),当时沪深300指数只有3040点,目前是3430点,上涨了13%。

很多投资者对中国股市比较抵触,但从长远看,中国拥有强大的消费基础,这些消费带来的利润和价值最终会被更多的大企业所分享。你可以不会选股,看不懂周期,但一些吸纳了国内最优秀上市企业的指数从长远看一定是上涨的。买入指数基金其收益不会惊人,但其预期性收益要强过货币基金、债券等固定收益类市场,跑赢人民币贬值速度也是大概率事件。

四、持有黄金

近期金价的大跌冲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实际上跟风险资产的波动相比,黄金价格的波动普通投资者完全可以承受,金价日涨跌超过5%的行情不足1%。近十多年来,黄金以其优异的表现,给长线投资者递交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案。在过去十五年中,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价格年平均以10%的速度上涨。其中除了2008年、2013年和2015年,黄金价格的上涨几乎没有受到太大的阻力。

黄金拥有金融和货币属性,供给量天然受限,其价格在某一阶段之内会有调整,但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主权信用货币的购买力能够跟黄金相提并论,美元作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际储备货币,四十多年来,对黄金贬值了超过30倍。持有部分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资产,在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方面,不失为一种安全性更高的选择。

综合金融时报、经济参考报、华尔街见闻、新华网、新京报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