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风口越吹越大,你还看电视吗?

直播风口越吹越大,你还看电视吗?
2016年09月20日 09:04 中外管理

策划/本刊记者 朱冬 统筹编辑/朱丽

文/本刊记者 朱冬 谢丹丹 庄文静 杨筱卿 史亚娟 

直播是目前最让我感到激动的事”……前不久,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这样公开表达他对直播的“好感”。

话音未落,Facebook已经狂砸150人的团队,全力杀入直播。6月3日,扎克伯格还与国际空间站宇航员进行了流媒体直播聊天。与此同时,国内外互联网巨头,如阿里、腾讯、乐视、谷歌等也都不甘寂寞地导入直播业务。

而来自《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更是令人吃惊:截至今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而直播平台已借势而生近200家,直播平台上Top10主播总身价超2.5亿元!

直播的燎原之势似乎无可阻挡。市场借力电商+直播的复合模式,不断占据营销高地的“网红经济”花样百出;向对资本和利润嗅觉敏锐的投资人抢滩直播,纷纷拿真金白银砸向直播平台;上百家直播平台轻而易举获得融资……一时间,竞争趋于白热化,直播蓝海简直变血红!

然而,当流量向垂直领域聚集后,直播如何变现遭遇瓶颈;强势巨头高调进驻却也不得不面对直播平台烧钱和亏损的常态,现有直播平台夹缝求生存囧态百出;连炙手可热的网红也直呼“心累”……

更要命的是,直播风口是95后、00后势力的崛起,“挣快钱”的思维将会给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带来怎样的冲击?

喧嚣之际,我们更要冷思考。

《中外管理》本期封面文章,特邀请投资人、直播平台创始人、网红主播与业界观察人士一起现身说法,解读如下疑问:直播平台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几何?持续烧钱的直播何时翻盘?直播是否成企业新营销的黄金阵地?“直播”这把牌能打多久?谁会成为这场直播大战的终极赢家?(朱冬)

直播营销,鸡汤还是毒药?

文/本刊记者 朱冬

“今天,你主播了吗?”当企业也直播,网红也直播,投资人也向直播砸钱,似乎人人都想分直播一杯羹。热潮之下,直播需要冷思考

为了发展直播业务,Facebook豪掷220万美元请网红;

谷歌旗下视频平台YouTube在移动应用加入直播功能,允许用户实时在线直播并与观众进行互动;

新东方在线近日宣称开启直播课堂模式而备受热议;

湖南官员走到镜头前,一边讲述当地风俗人情,一边向苏宁易购的消费者推荐当地特产黄桃。有网友留言:“局长真拼”、“这样的直播好,接地气”;

8月15日晚,小米创始人雷军进行了一场“小米5黑科技实验”直播,通过现场做实验的方式,向用户讲解小米5搭载的诸多黑科技。

……

仿佛一夜之间,无论是网络巨头还是创业新秀,都开始争夺直播这块阵地,甚至连那些传统企业的高冷一把手也可以成为直播室的“人气主播”。为什么直播上了我们视线的头条?直播赢在哪儿?这到底是一剂粉丝经济时代的救市良药,还是一碗有毒的心灵鸡汤?

企业抢占直播营销新阵地

“直播?起初我是拒绝的!”本以为那是90后创业一代的游戏,但很快,商界大佬们在直播面前也坐不住了。

根据《福布斯》杂志的统计,2015年YouTube网红收入前十名从250万美元到1200万美元不等。这些坚守在YouTube上的网红成为了谷歌推广直播的最大法宝。标准普尔分析师斯科特.凯斯勒(Scott Kessler)认为:“视频与直播领域的市场机遇与日俱增。这是近期互联网内容公司最重要的增长推动力。”

直播,这股热潮在国内更是强劲。

不久前,网红张大奕一场四个小时的直播,观看人数超过41万,点赞数超过100万,自家电商的服装在两小时内成交额就达到近2000万人民币,客单价近400元,刷新了通过淘宝直播间引导的销售记录。

在这个流量的风口,直播营销的用户黏性、内容和广告营收是显而易见的。ComScore(全球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网络视频观众同比增长24%,而相应的广告营收更是增长了30%(美国互动广告署IAB的数据)。

个人传播者、企业营销者、社交平台,谁都不想错过这一轮直播大势,以期打造他们新的增长动力。

用韩都衣舍电商集团战略合作部总监李城的话说:“直播营销方式,实现了视频的现场互动。相比于传统的电商展示形态,网红直播的方式更加体现了互联网经济的场景化、生活化、人格化等特点。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度,这是电商通过网络PC端、手机端无法比拟的。”

在互联网沙场上开疆拓土,一次次打造了业内品牌营销典范,较早进入直播领域的电商品牌韩都衣舍,在直播营销上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除了淘宝平台的品牌直播间,韩都衣舍还在花椒直播、映客直播等开通了直播间,分别在流量高峰时期进行间断性直播,以搭配、试衣、讲解为主要内容。

李城透露,韩都衣舍首次尝试韩国网红的穿搭直播之旅在多个直播平台一播出,就吸引了近200万人次观看,通过网红营销,同款商品的进店流量更是达到了一个峰值,新客占比80%。

视频直播已经彻底不再是网红们的专利,越来越多的明星、企业也已经杀入了这个行列。

目前来看,不仅传统企业开始尝试直播营销,网红和直播相结合的方式更成为了电商界的一个新经济增长点。网红也有了新的内涵,除却那些美女主播、人气主播以外,社会名人、商界精英,也成了有品牌号召力的网络“红人”。他们参与直播共同的逻辑在于:相比于传统的文案加图片的商品展示,网红加直播的方式更容易聚合消费群体,更大范围地引流,而边娱乐边消费的场景模式,也极大提升产品的转化率。

李城透露,几乎每一家专业主播背后都有专业制作团队。初期阶段直播质量参差不齐,但不可忽视它的潜力。擅长基础运营和新型营销的韩都衣舍通过10年的运营经验判断,未来的VR、直播,都会成为盈利的接口。甚至会影响实体经济的转型,这是必然的趋势。李城对《中外管理》分析说:“积极拥抱直播,因为她是新的流量聚合口。”

流量,是变现王牌!

扎克伯格抢滩直播平台时曾说:Facebook无论推出什么新功能,用户基数都是其最大的优势。

说白了,也就是流量价值

近日公布的一组数据似乎应验了他的说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

对此,戈壁创投合伙人徐晨表示:“从历史经验看,直播是互联网交互形式的平台。投资人将直播作为新的流量平台进行投资,当然是看中了它未来的流量变现。但如何实现和商业模式的嫁接,在这场角逐中谁能够跑得更快,这是个反复验证的过程。”

徐晨对《中外管理》进一步解释,投资直播平台和投资早期的视频网站有相似之处,视角要放长远,用户在平台本身的忠诚度很重要,谁的用户黏度更好,谁的脚跟就会站得更稳。正因如此,财务指标是投资人目前考虑较少的,未来还要看用户本身的增长和活跃度。现在主要的盈利模式就是分成。当市场格局更清楚后,新的盈利模式会浮出水面。但只要有了流量这块试金石,就可以去实现更多的盈利模式,这也是互联网的盈利特点。

不过,如今直播也不再像刚出现时“一窝蜂”式野蛮发展。当前有一些创投将全部精力放在这一个项目上,烧钱着实厉害。而对于嗅觉敏锐的投资人而言,直播已不是一片投资蓝海,而是商业红海,甚至说已经红到了预警阶段。

在徐晨看来,虽然这个行业起步没多久,成熟程度尚且不到中后期,但其实已经被过度投资,竞争已趋白热化,现在进入直播市场的资本已经“压力山大”。投资回报目前还未凸显,现在谁能赚钱并不好说。

内容,是产业核心

今年4月,文化部曾发出一则重磅声明:YY、斗鱼TV、熊猫TV、战旗TV、龙珠直播、六间房等19家网络直播平台因涉嫌提供含有宣扬淫秽、暴力、教唆犯罪、危害社会公德的互联网文化产品,被列入查处名单。

如此看来,直播并不是新营销的万能钥匙。直播门槛低,乱象丛生,参差不齐的内容背后隐匿着更多潜在风险。和早期的视频网站类似,直播的版权不是很强,也有内容敏感性问题,此前有关直播的负面新闻一直不少,比如主播涉黄、内容污、粉丝数造假等。

即使是投资粉丝基数良好的直播平台,内容是否长青也是生死存亡的关键。

Meerkat是2015年2月上线的一家美国创业公司产品,以“视频直播”概念引爆硅谷。但一年过后,就在今年三月,创始人宣布公司转型,放弃对Meerkat的研发投入。这款曾经开创了移动视频直播浪潮的产品,即使用户蜂拥而至如今仍身陷囹圄,留存率达不到理想状态。据一位Meerkat的投资人回顾:他发现越来越难从产品中看到新的直播内容。Meerkat创始人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其实还没有人真的知道,什么样的内容才是好的直播视频内容。

不得不说,投资直播领域,核心点不是技术,内容才是王道。因为直播只是一种技术形式,移动互联网时代直播的推送更加具有实时性,所以有延续性的价值高的内容才是直播产业的核心。

“在国内,直播营销面临的不可忽视的风险还有监管风险,监管视频和主播的内容合规性,从技术和相应维护成本看比其他媒介方式的监管难度都要高很多。区别于录播的监控,实时的风险监控更难。”徐晨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此外,直播平台本身的融资能力也备受考验,能不能使市场有相对稳固的收入,在短期内融到钱,尚是未知数。

在徐晨看来,直播和早期的微博业务、视频网站类似。目前是在抓用户、占流量的跑马圈地阶段,而国内视频制作者从平台获得的广告分成收入,很难填补内容成本,主要的盈利模式依然是与主播分成

但内容行业是典型的“头部效应”,严重依靠“大V”、“网红”撑场子,对方都知道谁的火力弹药在哪里,内容生产者是最大的盈利来源。若过早谈盈利,会将主播、内容制作者推到竞争对手那里。这也是目前直播盈利两难的原因。

平台投资不简单,那么,投资主播个人呢?

《中外管理》记者了解到,即使是现在比较火、个人盈利能力暂时没有问题的网红主播,作为投资项目,其风险性也不得不让人担忧。之前就有数据分析,网红电商神话级销售数据背后也承担着超过40%的退货率。新网红推陈出新速度极快,不少炙手可热的网红也深感疲惫。从企业层面看,对待直播也保持既积极又谨慎的态度。正如李城一直强调说:“直播虽好,但别把自己的品牌调性、品牌信誉搞坏了。

且行且看,不妨试错

既然是投资风口,未来三五年直播能否发展成一个大的产业?直播的成功法则会是什么?

“现在不好说,各种方式都可能有。”徐晨回答。

相比较之前的商业新事物,其发源、生长、未来都有迹可寻,直播营销的未来,似乎变得不那么好预测了。但这是事实。

根据李城的判断,直播电商未来可能会被VR替代。也有直播平台从业人员猜测直播营销今后泛娱乐化是一条出路。

然而,直播营销的最终形态如何,没人知道。

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平台也在找自己的差异化,现在很多平台也意识到了发展桎梏,一直播、斗鱼等在直播内容里加入一些财经内容、体育、严肃内容、深度内容。而记者也从一些网红主播那里了解到,有些主播在自己的直播内容里尝试加入一些科普内容和唐诗宋词,也有一些主播开通直播间主要是以非遗文化为传播内容,很多平台在尝试,但是否适合主播这种方式,大家都在找答案。

所有的人在找新的营销方式,到达用户的方式,但现在大家的心态是生怕错过什么。对于新生事物,多数人会选择、尝试,宁愿去试错,也不愿错过。

徐晨认为,直播行业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整合。很多资本大佬也在不断砸钱,但这肯定是一个长期战斗。最后会发现,多数人会被市场抛弃,每个投资人都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被干掉的人。从市场经验看,可能不是第一名的直播平台统领市场,但也不要奢望后十名会一跃成名,最后存活下来的一定在前五名中。

责任编辑:朱丽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