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周观点:上有顶下有底 谨慎面对“吃饭行情”

基金经理周观点:上有顶下有底 谨慎面对“吃饭行情”
2016年07月27日 14:43 领先基金网

作者:凯石金融产品研究中心 桑柳玉 郭志斌

基金经理视点 

股市方面:相比一季度的亏损,二季度市场氛围回暖,各类型基金悉数盈利,三季度仍需谨慎,今年股市下行空间相对有限,需要去花精力努力发掘结构性的机会。债市方面:随着银行、券商可转债预案的推出,到期收益率转正的可转债品种的增多,以及安全边际的不断增加,未来可转债市场或将进入投资机遇期,虽然从中期来看,转债弱势震荡的局面或将持续一段时间,但在供给带来估值压缩、下跌空间相对有限、同时还存在跟涨机会的背景下,未来转债可能会成为潜在收益较好、具有一定配置价值的资产。 

兴全基金董承非:谨慎面对“吃饭行情” 

尽管一些市场人士认为三季度的A股市场将上演“吃饭行情”,不过在董承非看来,对三季度的A股市场依旧需要谨慎对待。董承非表示,2016年的宏观背景不支持出现趋势性的大机会,市场更有可能以区间波动为主。在目前的大环境下,A股大概率还是以结构性行情为主,所谓的“吃饭行情”不会是大的趋势行情。就好比下围棋,现在到了一个要下“细棋”的阶段,需要去花精力努力发掘结构性的机会,而不大可能“躺着赚钱”。他进一步表示,英国脱欧事件虽然短期内对市场的情绪有些波动,但为A股创造了良好的外围环境。原来市场对美联储年中加息觉得是大概率事件,现在美联储却是一片鸽派。在不知不觉中,A股的各类资金在分步入市,结构性行情演绎得比较充分。站在目前这个位置,一些机构的分析师觉得三季度是今年行情的蜜月期,是今年“吃饭行情”的机会。不过截至目前,大家短期一致悲观的时候市场基本上就是短期的底,一致乐观的时候也是短期的高位,董承非说:“不知道这次有没有例外。”董承非主张今年以中立稳健的策略为主,即使股市出现大跌,下行空间也会相对有限,后续根据市场情况再寻求新的投资机会,增厚整体收益。从大类资产上看,董承非强调现阶段还找不到特别好的大类配置品种,所以最主要可能还是捕捉结构性的行情。 

兴全基金张亚辉:可转债配置机会来临 

张亚辉指出,上半年高估值是转债市场的核心矛盾,目前可转债市场估值依然偏高,但随着下半年一些新的转债供给出来,有望推动估值逐步回归理性,从而带来更好的投资机会。14、15年牛市让很多转债在去年上半年退出了市场,此后转债这个细分市场就面临着很大的困境:一是存量规模大幅萎缩;二是增量部分严重不足;三是由于前两个原因造成的转债估值大幅度提升。这些原因也是导致近期转债滞涨的一个因素。不过随着银行、券商可转债预案的陆续推出,新增供给会给市场带来一些积极影响。从市场供给来看,转债的大规模供给可能会带来下面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估值的进一步压缩,因为估值进一步压缩才能带来更好的投资机会;二是大量转债上市,也有望缓解目前转债基金’无米下锅’的窘境。此外,目前市场上到期收益率转正的可转债品种正在增多,安全边际也在不断增加,未来转债市场可能进入投资机遇期。短期来看,由于G20等窗口期多方面的利好因素,普遍预期市场会出现“吃饭行情”,一些股性较强的转债品种,比如九州、国贸、广汽,可能会有一定的表现。中期来看,转债弱势震荡的局面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但即使股市未能“吃上饭”,转债下行的空间实际上也是有限的。从连续几个月的走势也能看出来,虽然近三个月正股调整幅度有时比较大,但债性转债累积的跌幅不足5%。所以在供给带来估值压缩、下跌空间相对有限、同时还存在跟涨机会的背景下,未来转债可能会成为潜在收益比较好、具有一定配置价值的资产。 

景顺长城基金李孟海:市场震荡上有顶下有底 

6月以来,市场风格轮动明显,白酒、军工、有色、地产等主题轮番上阵,而行情的持续性又都相对较短。对于原有表现较好的新兴产业,新增资金不太敢去追,因为太贵了,他们想找便宜的,而会找比较熟悉的领域冲进去,一个涨停后没人追就换方向。”李孟海认为,虽然市场看起来没有明显的趋势,风格轮换也很快,但增量资金进场的迹象还是有迹可循。接下来的两个月可能是前期风险因素的空窗期,大家会认为G20之前有一波行情,相当于有安全垫。另一方面,上半年因为资产荒,银行理财产品之前的收益率很难维持,一定要投资权益类资产获得一定绝对收益,这可能是近期市场获得新增资金的原因。对于下半年的市场走势,李孟海的判断是震荡整理的概率较大,下有底,上有顶。中国的利率相对低位,流动性相对宽松,整个宏观的存量流动性并不缺乏,这是当前支撑判断市场震荡有底的根本原因;向上肯定有顶,因为现在整体估值不便宜,经济增速变慢了,新兴产业还没真正起来,少有实际业绩支撑,在风险偏好大致不变的情况下,估值不可能不停往上提。此外,从市场运行来说,一轮牛熊下来,本来就有震荡充分换手的需求。从板块角度来看,看好互联网基础设施、物联网、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低碳科技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大成基金石国武:定增投资重点关注两类资产 

石国武表示,目前上证指数在3000附近徘徊,除部分中小板创业板股票估值还很贵之外,较大比例个股的市盈率已经处于合理区间。加上定增一般带有一定的折扣,目前或是参与定增比较合适的时机。根据wind数据,2014年定增融资规模6700亿,2015年全年定增融资达到了1.27万亿。上市公司公告显示,2016年已经预案的一年期定增项目融资规模达到13347亿元,相比2015年全年发行的一年期定增项目8164亿元,有近63%的涨幅。石国武表示,按照这个速度,今年定增融资规模可能会超过1.5万亿元。在这样大的市场里,已发行的公募定增基金加起来才100亿左右规模,所以,总体来说,在项目的挑选上有很多选择的余地。投资的过程中风险和收益的平衡至关重要。在投资策略方面,应选择仓位策略、时点策略、选股策略、套利策略等结合的方式。其中选股方面,应从倒挂发行、破发、三年期定增底价等多方面采用量化的方式自下而上选股。石国武进一步指出,将重点考虑以下两类资产:一类称之为“基本盘”,由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行业龙头股构成,此类股票代表公司一般已进入成熟期,估值水平处于市场平均值以下,预期收益率可测性较强。另一类称之为“产业成长”,往往是某些细分领域新兴成长龙头公司,希望借助资本市场融资进一步扩大再生产,提升竞争力,抢占市场份额;在估值可接受、市值尚未到瓶颈期的前提下,以适当的折价配置,预期将会给组合带来向上弹性。 

基金市场要闻 

二季度公募打出“翻身仗”,获利767亿、逾九成盈利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6年07月22日)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相比一季度的巨亏,二季度公募基金打出“翻身仗”,整体获利767.3亿元。各类型基金悉数实现盈利,保本型、股基、混基在二季度的结构性行情下均扭亏为盈。混合型基金共斩获331.38亿元的利润,成为二季度赚钱最多的基金类型,相比一季度增加了115%。股票型基金获利62.18亿元,相比一季度同样利润也翻倍。保本基金受数量暴增的影响,二季度利润达11.89亿元,相比一季度增长了276%。货币型基金盈利能力稳定,二季度共赚得288.89亿元,相比一季度仅减少6%。债券型基金获利35.13亿元,相比一季度微减5%。QDII二季度表现良好,大宗商品、黄金、港股等主题基金净值攀升,二季度实现30.58亿元的净利润,相比一季度利润增长219%。商品型基金获利7.24亿元,相比一季度也翻倍。商品型基金虽然小众,仅有10只,但单只基金平均盈利在二季度一马当先。受黄金大涨的影响,数据显示,10只商品型基金(绝大部分为黄金ETF)平均盈利0.72亿元。货币基金虽然属于固收类基金,单只基金平均盈利也高达0.7亿元。据统计,107家基金公司中有99家实现盈利,占比达92%。有2家基金公司净利润达到50亿元以上,嘉实基金凭借54.15亿元的利润成二季度最赚钱基金公司,天弘基金获利50.09亿元,易方达基金以46亿元的利润排名第三。盈利增速最快的是创金合信基金,相比一季度利润增长1188%,第二和第三分别是长安基金和国寿安保基金,相比一季度利润增速均超过500%。整体来看,上半年创造利润最多的还是天弘基金,高达88.54亿元。排名第三到第十的依次是兴业基金、华福基金、上银基金、中加基金、国金基金、泓德基金、国寿安保基金、嘉合基金、德邦基金。 

三季度或现“吃饭行情”“国家队”加仓空间显著提升 

(来源:上海证券报2016年07月22日) 

二季度A股市场各行业板块分化相当明显,结构性机会凸显。其中,食品饮料、电子元器件、家电等行业涨幅较大;餐饮旅游、传媒、交通运输等行业持续走弱;国防军工、计算机等高风险偏好行业活跃度明显提升,市场气氛明显回暖。基于对“吃饭行情”的预期,多数基金二季度仓位得以提升。贵金属、白酒、养殖等景气周期向上行业成为基金经理关注的焦点,此外,新能源汽车、OLED及区块链等市场热点基金也适当参与,提升组合弹性。据天相数据统计,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平均仓位从一季度末的86.7%上升至二季度末的88.02%,混合型开放式基金的平均仓位提升幅度较大,仓位提升近5个百分点,从一季度末的57.36%上升至二季度末的62.34%,依旧具备加仓空间。值得注意的是,手握重金的“国家队”基金在连续几个季度减仓之后,加仓空间已经大幅打开。5只“国家队”基金均成立于去年7月份,期初管理资产规模高达2000亿元。从过往几个季度“国家队”基金的操作来看,上述基金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减仓态势。去年三季度A股市场经历大幅下跌,下跌的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历史罕见。泥沙俱下之际,优质上市公司被恐慌情绪错杀,估值跌到相对合理甚至低估的水平,迎来较好的投资机会。而“国家队”基金正是在市场恐慌之际大举入场,逐步买入优质的价值股和成长股。此后,“国家队”基金连续经过几个季度减仓,加仓空间大幅提升。而从投资布局上看,低估值蓝筹股依旧是“国家队”基金的主要配置方向。 

QDII规模半年增四成地域优选香港美国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6年07月22日) 

近期,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基金陆续公布了2016年二季报。从已公布的季报中可以发现,上半年海外市场投资机会和赚钱效应凸显。据天相数据统计,QDII基金资产净值(含联接基金、估算基金)从去年年底的612.84亿元攀升至六月底的855.53亿元,规模增长约39%。天相数据统计显示,可比的112只QDII基金在二季度末共实现利润30.58亿元,本期利润扣减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后的净额为5.91亿元。重点布局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油气资源、信息技术等板块。Wind数据显示,中银标普全球精选净值增长率达到40.63%居业绩首位。资产配置上,随着美股、黄金和油气价格的节节走高,基金经理在资产配置上加仓,以中银标普全球精选为例,Wind数据显示,6月底股票资产配置较上期增加了1.44%,占比达到94.54%。与此同时,行业配置上也加大了能源和原材料的配置比例,分别上升了0.65%和1.33%。地域配置上,香港、美国仍是优选区域。在资产配置方面,考虑到内地资金持续流入香港市场,上半年有不少基金把更多的仓位放在了港股通标的上。此外,受英国公投脱欧的负面冲击,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的服务业、零售业和建筑业信心明显恶化,消费者也变得更为悲观。综合来看,美国仍是全球复苏前景最好的经济体。加拿大、英国等国也越来越受到QDII投资者的追捧。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资源配置的海外市场分布比例中,英国占到24.72%居第一,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亚等国也均在中国香港之前。 

监管层使出“紧箍咒”“老司机”方能玩保本 

(来源:证券时报2016年07月19日) 

近日,监管层下发《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修订稿)》,指出保本基金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作为带有“保本”特性的产品,容易形成“刚兑”意识,与基金业强调的投资者享受收益、承担风险的理念不一致。保本基金规模快速膨胀,潜在的风险损失可能危及基金公司体系,最终损害持有人利益。该修订稿在保本基金的多个方面做出了新的要求。在准入条件方面,需建立完善保本基金风控,在产品注册申报材料中对保本策略相关风控制度及执行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基金经理需具备两年以上偏股型或债券型基金的管理经验并且管理的基金类型已包括股票型、混合型和债券型基金。在投资操作方面,基金管理人应实时监控保本基金净值变动,净值低于保本周期到期日合同约定的保本金额超过2%或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保本周期到期日基金合同约定的保本金额的,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基金管理人必须建立风险资产投资对象备选库,采取适度分散的组合投资策略;限定风险资产的放大倍数,权益类资产投资金额不得超过安全垫两倍,信用等级在AA+以上的固定收益资产投资金额不得超过安全垫10倍,可转债以及其他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金额不得超过安全垫5倍,且各类风险资产的投资金额除以各自倍数上限,加总后金额不得超过安全垫。最后,征求意见稿还对已成立的保本基金提出了指导,在保本周期到期前不得增持不符合规定的资产、不得增加稳健资产投资组合久期、不得调高安全垫放大倍数上限;保本周期到期后转入下一个保本周期的,应当符合本指导意见的规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