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观点:债市走向区间震荡 亟待转型升级

基金经理观点:债市走向区间震荡 亟待转型升级
2016年08月15日 16:29 领先基金网

作者:凯石金融产品研究中心 桑柳玉 郭志斌

基金经理视点

股市方面:近期A股呈现窄幅波动,结合今后脱虚向实的趋势,财政政策发力或成为下半年经济稳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近期基建板块走强,上半年公司普遍订单饱满,下半年盈利逐步释放,全年业绩有望超市场预期,在无风险利率不断降低的环境下,业绩表现突出成为行业选择的主要标准,食品饮料、医疗等消费类行业或作为下半年配置首选。

债市方面:上半年,债市从趋势行情走向区间震荡,随着供给侧改革,利率债方面,传统投资策略跟经济库存周期息息相关的逻辑或将受到挑战,目前票息持续下降,机构投资者可利用活跃券种做趋势操作,信用债收益率的分化也带来了机遇,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可关注风险背后的超额收益。

万家基金莫海波:窄幅波动 财政政策或将助力“稳增长”

针对近期市场的窄幅波动,莫海波表示,结合今后脱虚向实的趋势,财政政策发力或成为下半年经济稳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他指出,近期基建板块走强,上半年公司普遍订单饱满,下半年盈利逐步释放,全年业绩有望超市场预期。另外,在无风险利率不断降低的环境下,业绩表现突出成为行业选择的主要标准,食品饮料、医疗等消费类行业作为下半年配置首选。莫海波同时表示,近期央企兼并提速,上海成为国企改革的先行者。供给侧改革以及政策对于新兴产业的支持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A股市场的长期风险偏好重建需要政策不断释放改革信号,以及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针对当前时点,投资者如何进行行业配置的问题,莫海波指出,改革预期始终是未来影响风险偏好的重大因素,投资者在行业配置方面,首选直接受益于改革或者相关政策的标的,例如PPP、地产、供给侧改革相关的煤炭和有色金属等。此外,房地产投资占GDP权重较高,而且随着供给侧改革逐步深化落实,房地产成为首先的受益领域。从长期布局的角度,主要看好的行业包括景气周期向上的新能源汽车、电子、农业和白酒。

南方基金孙鲁闽:10年坚守绝对收益 倾心锻造“养老专家”

孙鲁闽表示对后市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从经济层面来看,PMI、电厂耗煤量等数据显示实体经济有所好转,但未明显回升。从资金层面来看,股票市场的预期收益率逐步回归理性,资金仍在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寻找可配置资产。随着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行,保险及银行理财资金将面临严峻的再投资考验,低风险偏好的中长期机构投资者提升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将是大势所趋。以近期银行理财新规等监管政策变化为例,监管层的思路是淡化收益,强调风控。而从被监管者角度来看,当其他提高收益率的途径都被挤压时,将更有动力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加大对权益市场的配置。因此,未来低估值高分红的个股仍将有很高的投资价值,价值类个股仍将有持续的投资机会。孙鲁闽相对看好价值类个股的表现。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全球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情况下,中国的利率正在不断下行。在低利率、资产荒的大背景下,长期投资者面临着如何提高收益率的问题。已经看到保险资金入市、银行理财产品入市,未来可能还有养老金、深港通、MSCI纳入A股等带来的增量资金入市,而这些新增资金的投资方向一般都是低估值、高分红的价值股。相比债券收益率,这些价值股能够提供更高的分红收益率。他还表示,目前中国的适龄工作人口正在出现拐点,预计未来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金融资产收益率也会趋势性下行。现阶段,绝对收益策略产品可以很好地匹配居民资产配置需求。在收益率不断下行的情况下,可以很好地满足风险偏好较低,预期收益率适中的客户。

广发基金谢军:债市走向区间震荡 投资策略亟待转型升级

今年上半年,债市从趋势行情走向区间震荡,“资产荒”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加杠杆周期末端的景象,经济增长缺乏新动力,名义利率接近于极限。今年1月份,债市在需求大于供给的作用下延续上涨,10年国开债收益率一度触及3.00%,但随后信贷高增和央行货币不再大幅宽松的影响下,收益率缓慢上行,此时信用利差仍在持续压缩;4月后,受大宗商品暴涨、营改增、信用违约事件频发影响,市场出现调整,特别是基金遭遇赎回,造成利率债和信用债齐跌;城投提前偿还取消、铁物资风波得到处理,债市恐慌情绪才有所缓解,利率债收益率也较此前小幅下行。对于利率债而言,传统投资策略跟经济库存周期息息相关。未来政策的主基调是供给侧改革,稳定需求但不刺激杠杆,在这样的L型背景下,库存周期驱动力减弱。在供给侧限制产量产能的背景下,价格未必是需求的有效指引,库存周期运行的传统逻辑受到挑战。在低票息背景下,机构投资者越发重视利率趋势带来的资本波动,利用活跃券种做好趋势操作,也可以运用国债期货适时进行对冲或者放大。这将是未来提高组合收益的重要选择。信用债方面,传统行业信用事件频发将是杠杆周期末端的常态。自2014年超日打破刚兑以来,公募信用债市场已有近20家发行人发生实质违约。此外还有多起债券在临近到期前发布兑付不确定性公告或由评级报告公开提示兑付风险,虽然经过外部协调后最终未违约,但也暴露出很多企业的流动性危机。不过,信用债收益率出现分化也带来了机遇,部分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开始关注风险背后的超额收益。未来可考虑债券基金产品按风险特性进行分离:公募基金面向普通投资者,而门槛较高的部分专户投资或可涉足风险相对较高的垃圾债投资领域。

博时基金魏凤春:防守游击 聚焦供给侧改革

魏凤春指出,上周全球市场仅美英股市表现抢眼。美股再创历史新高,英国股市也创下近期反弹高点,维持了全球股市在英国公投之后的反弹格局。美国7月新增非农就业25.5万人,远好于市场预期。该数据可能引导市场对经济前景转向乐观,美联储加息预期也将因此提升。上周四,英格兰银行七年来首次降息25基点至025%,并扩大QE规模至4350亿英镑,这次宽松印证了市场此前的预期,但是宽松幅度还是略超市场预期。英国央行行长表示未来有可能进一步降息,市场可能维持宽松预期。国内方面,电厂耗煤、地产销售等高频数据显示经济运行良好,7月食品通胀同比回升概率较低,而PMI等宏观数据也好于6月,可能表明宏观经济近期有所向好。从结构上看,近几月制造业PMI波动较小,表明制造业运行平稳,但在非制造业方面,7月建筑业PMI为61.1%,服务业PMI为52.6%,显示相对于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运行更为景气。近期,国企改革的舆情逐渐升温。2016年,国有企业改革的紧迫性增加,年初中央就将国有企业“体制增效”列为工作重点。总体来看,国企改革与供给侧改革相叠加,影响已经部分显现,后续的举措和动向也有超出市场预期的可能。投资者一方面要结合供给侧改革寻找国企改革标的,另一方面也要重点关注上海、山东等地方的国资改革主题。

基金市场要闻

分级基金遭遇新考验:A类全面溢价 B类杠杆失灵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6年08月12日)

据统计,截至8月10日,今年以来分级A份额二级市场价格平均上涨4.87%,其中,多达21只分级A涨幅超过10%。按照约定收益高低,目前市场主流的分级A可以分成“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3.2%”、“+3.5%”和“+4%”等几个品种。值得注意的是,在资金的推动下,分级A的隐含收益率大幅下行,而“+3.5%”以上的分级A已经集体呈现溢价交易状态。不过,当前大多数分级A呈现出溢价交易,近期呈现“价升量缩”的情况,分级A安全边际不断下降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一边是分级A备受追捧,一边则是分级B遭遇冷落。在投资者的谨慎预期下,市场风险偏好持续下行,分级B价格表现不及净值,再度陷入“杠杆失灵”的尴尬境遇。据统计,截至8月10日,分级基金B份额净值在8月以来平均上涨3.14%,而二级市场价格平均涨幅仅为1.13%,多数分级B份额的价格表现明显落后于净值表现。从整体上看,未来即使分级基金触发下折条款,平价或折价买入分级B的投资者无需再承担溢价消除过程的损失。这并不意味着当市场下跌时分级B的投资者将不再蒙受损失,而是分级B的投资者将获得与市场涨跌相对称的杠杆收益或杠杆损失。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若持有折价的分级B,在分级基金接近并最终下折的过程中,分级B的投资者还可以获取一定的下折收益以降低指数工具加杠杆所带来的损失。加之分级A的隐含收益率下行,分级B的杠杆成本也在下降,目前其正成为更好的杠杆工具。此外,在显著的主题投资机会出现之前,“交易不活跃、定价难以矫正”的正反馈将继续加强分级基金交易的“马太效应”,从而为低成本的市场操纵行为提供环境,其风险同样值得投资者警惕。

二季度公募基金20强出炉 总管理规模达56134亿

(来源:信息时报? 2016年08月11日)

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披露了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前20名单,结果显示,今年二季度,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前20的公司,与上季度管理规模前20的公司基本相同,只是个别公司排名产生变化。二季度末,前20基金公司管理公募基金规模达56134亿元,比上一季度增加750亿元,平均每家基金公司管理2806.7亿元公募基金。 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出现增长的的基金公司有11家。其中,增长超过200亿元的基金公司包括天弘基金、汇添富基金、富国基金以及建信基金,其中,天弘基金增长超过300亿元,汇添富基金增长240亿元;富国基金增长223亿元;建信基金增长206亿元。增长超过100亿元的基金公司有招商基金、鹏华基金以及博时基金。此外,还有9家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出现小幅度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3家公司为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以及华宝兴业,分别减少370亿元、210亿元以及107亿元,其余6家基金公司下降幅度均在百亿元以内。在规模排名方面,天弘基金和华夏基金分别以8420亿元和5724亿元的基金管理规模位列第一和第二,工银瑞信则以4588亿元位列第三,而易方达基金则以3993亿元位列第四。此外,易方达基金的管理规模相比上季度下降了653亿元,被工银瑞信“赶超”,只能退居第四。博时基金和富国基金的的名次变动较大。今年一季度,博时基金以1926亿元的管理规模位列第十三,今年二季度,博时基金以2352亿元的管理规模位列第十,管理规模比上季度增加了426亿元,排名上升了3个名次;富国基金的管理规模为1743亿元,尽管比上季度增加了60亿元,但是排名却从第十四名下降至第十六名。

“黄埔军校”式人才荒 公募被“年轻”内部培养成趋势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16年08月12日)

尽管A股市场剧烈震荡过后,基金经理的“奔私”意愿有所降温,但对于公募基金公司而言,核心人才居高不下的流失率,依旧是一个难解的困局。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0日,纳入统计的100家基金公司中,今年以来离职基金经理数量已经达到169人。从表面来看,相较于往年,基金经理离职的比例有所降低,但如果仔细分析则可发现,今年离职的基金经理大多是任职年限较长的老基金经理,随着他们的离去,现任基金经理的“年轻化”愈发突出。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年来基金经理离职潮的影响下,许多基金公司开始注重内部人才的培养,新任命的基金经理大多数来自于公司内部的研究员。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0日,现任基金经理来源中,基金公司内部提拔的基金经理数量高达1120人,占比达到85%。虽然规模急速扩张,但公募基金行业对于有着丰富投资经验的“老人”们,吸引力越来越低。随着众多老基金经理的离去,以及年轻的新基金经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公募基金行业的基金经理群体平均从业年限不断降低。纳入统计的100家基金公司中,就任基金经理的人数共有1312人,但基金经理任职年限在4年以上的仅353人,占比不过27%,而这个数字,出现在公募基金行业发展18年之后,以至于有业内人士笑称:公募基金行业是越活越年轻了。值得公募基金行业警惕的,并不止于这个数据。根据WIND统计,现任基金经理中任职年限在2年以下的人数高达681人,占比达到52%,而2-4年的人数仅有278人,占比为21%。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现任基金经理属于“火线提拔”,其投资经验尚有待市场考验,这对于“人才是业绩核心”的资产管理行业来说,显然并不是一个值得乐观的现象。对于基金持有人来说,如何衡量所持有基金的历史业绩,也成为一个颇费思量的难题。

QFII二季度A股线路图:新进19股 奏响“增持”主旋律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6年08月12日)

同花顺的统计显示,目前QFII资金持有33只A股,持仓金额高达178.8亿元。其中19只个股为二季度新进,净增持2.47亿股,累计净增持40亿元(含投资收益),相比一季度增加33.1%。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QFII持股市值最大的个股是华夏银行。德意志银行一家机构就持有华夏银行8.7亿股,持有市值高达86.8亿元。从持仓机构的数量来看,海康威视和平高电气分别获得3家QFII基金的青睐,成为最受欢迎的个股。其中,海康威视分别被瑞士银行、摩根大通银行和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持有,持有量分别是7054.4万股、5194.7万股和3378万股,三家机构全部进入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虽然增持是“主旋律”, 不过也有个别个股遭遇了减持,网宿科技、健盛集团和万华化学3家公司遭遇了不同幅度的减持。不过减持数量有限,分别为:86.39万股、183.38万股和447.69万股。与此前相比,QFII虽然依旧“重兵”蓝筹股,但是也增添了不少题材股,以此来增加基金的“弹性”。此外,ST板块中也出现了QFII的身影,今年二季度,法国兴业银行新进*ST中特67.56万股,涉及资金达到635.1万元。根据中国结算公布的最新统计月报显示,6月份QFII新开了6个A股账户。其中,沪市2个,深市4个。由此,QFII开立的A股账户总数达到了1039个。QFII连续开立A股账户,且投资额度不断增加,也是看好A股市场的另一种表现。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外汇管理局7月2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27日,新增QFII额度2亿美元,QFII总额度已达813.80亿美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