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买到东南亚?又生变数,前景堪忧

买房买到东南亚?又生变数,前景堪忧
2017年03月13日 10:35 刘磊地产评论

日前,有消息称,马来西亚的“森林城市”项目(由碧桂园开发)或受到外汇管制影响,暂停国内销售。不过官方表示并无关联。此外,目前购买“森林城市”的确无法提供贷款,一般都要求全款支付或是分期付款。因为在非常时期,具体的操作细则不能透露太多。

笔者之前曾撰文分析马来西亚等国家房地产的风险,却莫名其妙被举报消失;大概是觉得笔者“耸言听闻”吧。不想现实变数竟然如此之快,投资者朋友是否为未来捏一把汗呢?

过度开发,供大于求,基本面力度不够

为什么说要捏一把汗?首先,我们要知道,所谓的“新加坡旁”并非新加坡的领土,而是马来西亚的新山市;即便只有一步之遥的距离,那也是两个国家的土地,政策、法律、投资环境也会有天壤之别的区别。

而且,近两年新加坡周边过度开发,巨量的房产投入市场,看看数据就知道了:

碧桂园·森林城市——计划开发300,000套房产;

富力公主湾——计划开发30,000套房产;

做一个不太恰当的对比,国内一个中等二线城市一年的成交量才3.7万套,即便是人口大量融入的一线城市北京,2015年新房交易不过10万套;一个目前看不到什么前景的小岛,很难想象30万套房产将如何消化。

新加坡旁新加坡

“新加坡旁、免税岛、永久产权”等,这种莫名其妙的卖点,很明显都是针对中国投资者量身打造的广告语;他们希望客户能对此地有信心,就像30年前的深圳一样。因此过度强调“位置、位置、位置”,却忽略了房产投资的本质——人口增长率、购买力、租金回报率等等。

即便把希望寄托于“特区”,那也不过是痴人说梦吧。深圳依托香港发展,是中国举国之力在支撑,是诸多的国家层面的优惠政策带来的利好;新山市和新加坡明明就是两个国家,资源协调、政策优惠方面与当年深圳怎么比?退一步说,两地间就连港深模式难以在此地复制;诸如来往于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的特别通道、跨境大桥等等都是未知,以目前的通关速度很交通情况,“新加坡旁”也只是一句口号吧。

汇率不给力,房价涨了也白搭

去年,美元兑马来西亚林吉特,一路看涨,短短半个月时间,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贬值6.87%;到去年12月份,在美元走强及国内经济疲软的双重压力下,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跌至199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低。据BMI研究机构(BMI Research)指出,马来西亚林吉特,过去的一年里亚洲表现最差的货币之一未来将跌的更多。

所以,在考虑房价涨不涨之前,先看看你的财富计价单位是什么。在林吉特疲软的情况下,即便是房价涨了,也仅仅是对冲了下跌的汇率;别想着赚钱了,能保本就不错了。

投资海外楼市,必须看到风险

所以我们说,投资海外,必须看到风险。除了上文提到的市场风险、汇率风险之外,政治风险也是必须要考虑的。

去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美时,不仅称赞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还对新加坡成为“美国在亚洲区域存在的一支锚”受宠若惊。很显然新加坡抛弃了过去对中国“政治冷漠经济热衷”的态度,而是完全转向;马来西亚对华态度也是排斥为主,如当地公立学校不允许讲授中文。

投资者如果将大量资产置于此地,未来南海局势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投资者的财富也就危险了。类似的情况并非没有先例:朝韩合作建立的开城工业园,本应是双赢的产物,却因两国之间的政治冲突时常关闭,动辄损失万亿韩元。

综上,买房不能光看广告,还要看市场,看“疗效”。离岸资产配置确实是大势所趋,但这并不意味着,那就是投资者可以随意赏玩的游戏;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投资者前期对于当地市场及房地产投资的了解程度;这其中诸多复杂的环节,投资者需要面面俱到地考虑,否则会导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最后还落得“大概买到了假马来西亚的房子吧?”的笑柄。

本文作者:刘磊,福布斯金融理财师评审委员、远见财讯特邀地产评论员,中国外国专家局澳籍专家资质, 多家媒体房地产专栏作者、作家。微信号:victorliulei。

图片来自网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