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答记者问:关于房贷、汇率、外储...

周小川答记者问:关于房贷、汇率、外储...
2017年03月11日 08:35 华夏时报

华夏时报记者 刘飞 两会报道

3月10日上午,央行行长周小川与副行长易纲,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副行长范一飞共同围绕“金融改革与发展”主题答记者问,5位行长妙语连珠,深入浅出为外界解答了去杠杆、稳汇率、发展普惠金融、整治金融乱象、金融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热点话题。

谈第三方支付:中国支付令人鼓舞

肯尼亚利用手机发展普惠金融,其中包括支付服务。在中国,这方面的数字也非常令人鼓舞。同时要注意金融安全,如备付金被挪用的情况还比较严重。四梁八柱的制度框架已经搭建起来了,下一步做好执行工作。

谈资管乱象:一行三会一局监管初步达成了一致

资产管理中间有很大一部分是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市场上有些混乱,同时存在监管之间“通气”不够,一行三会一局之间对资管究竟怎么定义、都是哪些范畴、都存在哪些问题,初步达成了一致意见。

谈去杠杆:住户和政府部门杠杆率不高,非金融企业部门比较高

降杠杆首先要考虑稳杠杆,让总杠杆率稳住。同时应该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要有更多的资本金进去,并考虑在各个行业要严格资本约束。此外,自身要进行内部改革。

谈普惠金融:扶贫攻坚最有效的办法是利用数字技术

从全球来看,中国在数字普惠金融方面已经走在前列,存款、贷款、汇款、查询、保险等基本的金融服务都能够到达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在扶贫攻坚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谈房贷:相对比较快的速度发展,要适当平衡

总体上来看,个人通过住房贷款购房以后,实际上资金就转到开发商。房地产开发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会带动一系列产业供给,所以这个贷款不能简单看作是买房子,会传递到相当大的产业链上。

谈信贷:M2增长12%不是任务指标

在社会融资和信贷方面也大致按照这个速度进行掌握,这是根据全球经济和中国自己的经济情况来制定的。在执行过程中还要根据经济的反馈数据、经济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微调。

谈货币政策:企业要‘三去一降一补’,如果货币太松的话,压力就不够

货币政策在稳健方面适当做得更加中性一些,会有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不见得对每次操作数量、价格都要作出过度解读。

谈汇率:比较稳定,波动是常态

看待人民币汇率很大程度上要看经济是否健康等,中国经济整体还是健康的,汇率自动会有稳定的趋势。汇率波动是常态,应该正常看待。

谈外储:平常心看待外储下降

目前我国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还是全球第一,远远超过第二位,在政策制定上有颗平常心,市场不要反映过度。使用外汇储备和维护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整个过程,是利大于弊。

谈对外投资:一些投资具有盲目性

有一部分实际上跟我国对外投资的产业政策要求不符合,比如投一些体育、娱乐、俱乐部,对中国也没有太大的好处。支持鼓励有助于发展出口,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有助于研发、有助于互利共赢的企业“走出去”。

谈金融市场开放: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000多亿美元

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一是境外机构到中国市场发行债券,去年底“熊猫债”发了600多亿人民币,二是推动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投资中国的债券市场的境外投资者是400多家,大概是8000亿元人民币。

華夏時報 —思想创造价值—

  ▶微信 | chinatimes

  ▶微博 | @华夏时报 @水皮

  ▶网站 | http://www.chinatimes.cc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