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提速降费全面落地,国内长途资费何时调整

三大运营商提速降费全面落地,国内长途资费何时调整
2017年04月28日 18:35 华夏时报

华夏时报记者 黄兴利 北京报道

在3月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网络提速降费要迈出更大步伐”后,4月28日,三大运营商新一波“提速降费”政策全面落地。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在此轮降费过程中,三大运营商都选择在国际长途通话上发力,而在国内长途资费以及数据流量业务上尚未有较大动作,也引发用户对于下一波“提速降费”浪潮的期待。

三大运营商再降费

4月26日下午,中国移动率先出台相应政策。据介绍,自2017年5月1日起,中国移动将大幅下调70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长途直拨资费,覆盖超过90%的国际直拨长途话务量,其中21个国家和地区从6.88元/分钟或1.88元/分钟下调至0.49元/分钟,49个国家和地区从6.88元/分钟或1.88元/分钟下调至0.99元/分钟。除此之外,中国移动还推出“速率倍增行动”,大幅下调互联网专线资费。

降费对于运营商营收会产生多大影响?中国移动预计,按照当前业务结构进行静态测算,三项“降费”举措(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国际漫游、专线接入)对其2017年收入和营运利润的影响为: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约为一个季度40亿元,降低中小企业专线接入和国际长途资费合计约30亿元。

随后在4月27日,中国电信宣布,自2017年5月1日起,将大幅降低国际及港澳台地区长途通话资费,覆盖北美、欧洲、东南亚、港澳台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共计73个国家和地区,平均降幅达到90%。

4月28日,中国联通发布六项提速降费政策,宣布下调“一带一路”国家和热门、重点方向的国际长途直拨资费,其中25个国家和地区资费下调至0.49元/分钟,香港、美国、加拿大等主要国家率先于5月1日起执行。除此之外,中国联通宣布自6月1日起,进一步降低国际漫游数据流量资费,针对不同区域,推出两款数据流量包天套餐,覆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无需订购即可享用5元起步,自动升级,每日消费到25元或55元数据流量费用封顶,流量不限量。

除了降低国际长途直拨资费及国际漫游数据流量费外,还推出了建设双千兆网络、助推中小企业双创发展、固移融合全无限产品、畅视计划等相关举措。

流量经营掀新一波竞争

可以看到的是,运营商这波降费行动力度空前。3月5日,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网络提速降费要迈出更大步伐,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

不过,目前,这次提速降费暂时尚未涉及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部分。

在对外宣布提速降费措施时,中国联通表示,2017年中国联通将认真落实提速降费工作部署,全面取消所有新老用户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惠及用户超过1亿人。中国电信称“力争早日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中国移动的说法则是“将在全力以赴推进业务系统改造升级、力争加快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

对于这一项降费的进展,在国新办26日召开的2017年第一季度工业通信业发展发布会上,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透露,工信部一直在推动三家运营商加快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的工作进度。目前,三家企业在修改计费系统等方面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动当中。

随着4G网络迅速铺开,短信、电话等传统通信方式正遭到互联网的冲击。从此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推出关于流量的新政也能看出,运营商的竞争战场已经转变为流量经营。

在这一波提速降费中,除了以国际资费为重点外,流量套餐成为亮点。

以中国移动最新推出的全网流量“任我用”资费为例:自2017年5月1日起,中国移动将针对新客户推出188元和288元两档“任我用”资费,分别包含12GB和20GB流量。针对老客户提供238元15GB流量的“任我用”资费。另外,自2017年5月1日起,针对不同流量需求的客户,中国移动还将推出系列流量优惠活动,包括流量升档计划和“任我享”流量降费红包抢购活动,流量低至5元/GB,满足客户的大流量使用需求。

除此之外,在4月28日推出的新政中,中国联通对于其在2月底推出的号称“不限量”的冰淇淋套餐进行“升级”。该套餐分为398元每月和198元每月两种。中国联通提出,后续会将冰激凌套餐与光宽带相结合,推出“无限融合”套餐,398元冰激凌套餐用户赠送百兆以上宽带,198元用户赠送50兆以上宽带,做到真正的手机和宽带全无限。

流量经营已成为运营商新的竞争重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7年1-3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首季度,电信传统业务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移动短信、移动彩信的业务量持续下降。最高降幅的是固定本地电话,下降19.2%。与之成为鲜明对比的是,1-3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累计流量达到38.3亿G,同比增长123%。

对于此次运营商大幅提速降费,有用户认为,国际通话、数据等资费下降,对于不适用国际业务的用户而言,感知并不明显,除此之外,目前大家早已习惯用流量来进行视频通话,国际电话的使用率也早已经下降。

華夏時報 —思想创造价值—

  ▶微信 | chinatimes

  ▶微博 | @华夏时报 @水皮

  ▶网站 | http://www.chinatimes.cc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