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从6千至18万,西安共享单车井喷面临管理难题

4个月从6千至18万,西安共享单车井喷面临管理难题
2017年05月18日 17:35 华夏时报

华夏时报记者 刘敏 西安报道

4个月时间,西安无桩共享单车的数量从6千辆上升到近18万辆,加上当地原有的5万多辆有桩公共自行车,西安在共享单车应用上一夜之间显露出“白金市场”的成色,各大品牌抢占市场的激烈程度有增无减不仅让西安市场快速饱和,也给当地城市管理带来措不及防的难题。

单车井喷与“无路可走”

今年1月18日,ofo共享单车登陆西安市场,其首批投放的6000辆共享单车将西安“最后一公里出行”带入了无桩时代,此后一个多月内酷骑与摩拜单车相继来到,各方为市场拼抢开始不断增加投放量。

已发布的公开信息显示,ofo与酷骑目前在西安的单车投放量约为5万辆,摩拜则保守估计就在7至8万辆,除此之外西安市场上还有近期入驻的“OXO马上到”等区域品牌。

除此之外,在无桩共享单车进入西安市场之前,当地从2013年起开始正式运营的公共自行车,截至2017年1月底的投放数量也已达到52000辆。

以此测算,西安的共享自行车存量已超过23万辆。据西安公共自行车运营方公布,2017年计划再投入10000辆公共自行车;ofo公布的计划则称未来在西安投放量“或达15万辆”;摩拜登陆西安市场时则表示“计划根据市场情况投放5到10万摩拜单车”;这意味着西安的共享自行车数量仍在呈一定速度增加。

共享单车的井喷让西安城市道路的现状遭遇严峻挑战。

据了解,西安道路规划上,多区域的公交道与自行车道混行且宽度不够;同时,西安近两年来在地铁建设、市政改造等方面工程激增,大量施工现场挤占道路,许多区域虽然规划设置了非机动车道,但在道路改扩建的过程中,非机动车道也部分“消失”了。由于机动车数量激增、交通压力大、自行车出行增多、非机动车道被施工挤占等诸多因素叠加,在西安一些路段,自行车与机动车混道、与行人抢道问题成为现实,令市民骑行安全受影响。

在西安市朱雀南路、友谊路以及太乙路,记者观察发现,很多施工路段和机动车行驶道路相接,非机动车行驶在施工地区与机动车之间不到半米的区域,十分危险。部分路段虽然设有非机动车道,却停满了私家车,自行车只能在人行道上或者公交车道上骑行。

长安大学道路交通研究系主任王元庆表示,经测算,西安市民短途出行大概需要十多万辆共享单车,但各品牌单车的预计投放数量已经超出测算量。对于共享单车进驻相对较晚但是发展却又非常迅速的西安来说,政府和企业携手,才能有效解决共享单车管理难题。事实上,借助共享单车累积的居民出行大数据与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大数据库,就可以给自行车留出出行空间。

管理办法仍未出台

共享单车的一个特点是无桩停放、即走即停。但大多数共享单车消费者并不清楚单车应该停靠在何处,人行道是多数人的选择,公交站、地铁口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停放车辆相对较多,无桩单车无序停放问题也对城市管理形成巨大困扰。

西安高新区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工作人员表示,今年2月份,他们就因为违规停放问题暂扣了100余辆共享单车,“但是暂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位工作人员坦言。随后经与几家共享单车公司协商,承诺加派人手规范停车管理后,他们归还了车辆。

据了解,与北京、上海、成都等已经开始对共享单车实施严苛管理的城市相比,西安显得比较“开放”,目前暂未对共享单车出台任何管理规定,并且近期也未有出台相关规定的计划。

“具体的管理是由各个区县自己进行”,西安城市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据了解目前西安对共享单车的具体管理主要由相关街办负责人实施。虽然企业方面也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从实际效果上来看,企业对于共享单车的管理并没有跟上单车的投放数量。

面临这种局面,长安大学道路交通研究系主任王元庆认为,城市单车的发展要与城市的现状和整体规划相配合。城管执法、街道管理人员应与单车公司协同管理。“面对现在出现的素质关、路权关和管理关,企业应加强管理,努力提升产品性能,提高服务水平。政府要加强监管,及时跟进制定细则,完善相关法则。建立合理的秩序,如押金的管理、单车存放等,同时对城市单车的总量、运营主体及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管控。此外,也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素质,让市场规范有序地运营。”

華夏時報 —思想创造价值—

  ▶微信 | chinatimes

  ▶微博 | @华夏时报 @水皮

  ▶网站 | http://www.chinatimes.cc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