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机构到底是婆婆还是警察?

金融监管机构到底是婆婆还是警察?
2017年05月25日 17:35 华夏时报

证监会最近表态开始下决心规范通道业务,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从事资管业务应坚持资管业务本源,谨慎勤勉履行管理人职责,不得从事让渡管理责任的所谓“通道业务”。事实上通道业务不仅仅是证券行业的事,涉及银行、保险、信托和私募资管等各个金融领域。

联想到此前有媒体报道,央行近期正在召集“一行三会”加强监管政策的沟通协调、统筹推进,通道业务也许就是这次会议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此次对通道业务的清理,事实上是在去金融杠杆、挤泡沫的大背景下,监管层应该已经形成共识。

因为金融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金融业的发展和监管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而最近几年金融业的发展太需要协调规范了。

最近几年,监管与发展不分,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监管竞争已经造成极大的恶果。尤其是2012年后,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减弱,金融业为了保持此前的利润增速,开始了各种金融创新活动,其中一个重要的“创新”就是所谓的通道业务。

套利是通道业务的一个重要特征,一个公司不去主动的设计产品、控制风险、募集资金、对接客户,仅仅收取通道费,本质上就是因为政策规定,只有这个机构有做这个业务的资格,银行不能做这个业务,银行的资金进入信托、证券、保险等领域,甚至有些项目都是银行自己找的,客户是银行自己的,出了风险,由银行资金承担。作为通道的信托、证券和保险等机构凭空收取通道费,这纯粹是行政寻租。最近几年某些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薪水收入高得吓人,就与这个通道业务有关系。

通道业务与监管竞争有关系,而监管竞争是金融监管体制造成的。中国实施分业监管分业经营,三个金融监管委员会,如同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委员会只管自己的领域,这个领域就成了自留地。各个监管部门的政绩、官员的晋升,主要依据是所管行业的发展和规范,发展则主要看规模,规模扩张,对实体经济融资量大,就说明你管的好,如果规模停步不前,对实体经济的融资量小,则一般的评价都不会很积极。

但是金融业服务的对象都是一样的,除了个人就是企业,再加上地方政府,这就导致银证保信等行业的竞争。哪个行业政策放开越早,放开的步子越大,哪个行业的规模扩张就越大,资产增长就越快,经营收入就越高,员工福利收入就高,这显然对政府监管部门造成压力,有时候是被迫放开监管政策。

然而,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金融监管政策的松紧必须符合以下几条:

一是符合实体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金融一定要符合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不能落后实体经济太多,也不能跑到实体经济前面去,因为金融业不直接创造价值,它的收益都是间接通过实体经济获得的。如果发展过度,就会反噬实体经济,目前中国的金融业就已经陷入这样困境。

二是金融业发展过快就是在孕育风险,金融业发展过快首先的基础是央行的货币发行要多,这会引发通胀风险。而作为机构的信贷和金融产品业务如果规模扩张过快,就会出现违约,违约引发连锁反应就可能引发较大的风险。所以发展和监管是一对矛盾,一味的发展而不监管,或者一味的监管而不发展,都是走向两个极端,都不利于整体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政府目前是发展型政府,这在别的行业显然不是问题,但是在金融行业就是大问题,过度强调发展,就会在监管部门之间形成竞争,监管和风险被忽略。有时候随着发展进入惯性阶段,发展可以暂时掩盖风险,把风险向后拖。哪个行业的风险更大,哪个行业的发展步子就更大,因为只有更大的规模才能暂时掩盖风险不爆发,但最终孕育更大的风险,这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

作为政府部门的金融监管机构,到底是把发展放在首位,还是把监管放在首位;在分业经营的大背景之下,金融监管部门跟金融机构到底是婆婆关系,还是警察关系,这些问题不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是必须尽快明确的。

華夏時報 —思想创造价值—

  ▶微信 | chinatimes

  ▶微博 | @华夏时报 @水皮

  ▶网站 | http://www.chinatimes.cc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