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闹“钱荒”,以后买房更困难!

全民闹“钱荒”,以后买房更困难!
2017年12月10日 09:05 华夏时报



“不差钱”的时代真的过去了。估计,要是让赵本山再上一次春晚,在全国观众面前,现在的他再也不能理直气壮地说出“咱不差钱!”

从小的方面看,北京房价终于松动,但刚需族却反而越来越买不起了,首付上升不说,连首套房贷利率上浮最高也达到四成,别说,就这利率你也不一定能贷到款。

看国家大势,中央对大基建态度生变,一连串叫停了地方大基建项目,其中包括了300亿的包头地铁项目、500亿的呼和浩特3、4号线地铁及呼鄂高速公路项目……收紧的原因,除了部分地方城镇化水平不足,最根本的是,真没钱了。

从个人到国家,它们都共同指向一个信号:货币大环境正在发生转变。请注意,这不是你习惯的跨年钱紧,而是真的没钱。

“钱荒”的四个表现

那去年还是资本的狂欢期,房地产市场大繁荣,短短一年间风向就发生了转变,到底是发生了什么?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是流动性的收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M2增速再创历史新低。M2增速尽管是央行货币投放、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业务共同形成的结果,但仍是反映资金市场总闸门的关键指标。今年10月,M2同比增速在经过三季度末短暂回升后,再创历史新低8.8%。从结构看,居民存款、企业存款增速都出现持续下降。

二是央行对资金市场的直接供应增速再现明显回落。从央行对资金市场的直接供应看,在公开市场操作中,6月16日至11月24日的5个多月内,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规模仅为8600亿元,而在此前的两个月内,净投放规模就高达7600亿元。与此同时,央行供应中期资金的重要渠道——中期借贷便利(MLF)增速同样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总之,近几个月,央行对市场资金的整体供应,仍然处于持续偏紧的趋势中。

三是资金市场利率持续攀升。近期,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4%,国开债收益率突破5%,而在早前6月份,一年期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甚至出现“倒挂”,从历史数据来看,这个现象只在2013年“钱荒”期间出现过。

四是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再创新低,9月末已降至1.3%,创历史新低。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金,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其规模和比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金融机构流动性的紧张程度。

国内外多重因素下,收紧货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其实,全球性宽松的货币环境已经结束,美联储不仅进入加息通道,而且还开始了缩表计划,美元的购买力显著提高,美元也将越来越紧缺。

中国不跟不行呐,如果人民币贬值压力过大,聪明的投资者用脚投票,更大可能会选择大量抛售国内资产,转而投入资本主义的怀抱。所以坚持不懈防资本外逃、打击地下钱庄,也是这么个原因。

再看回国内的政策动向,重点已从“去库存”转向“去杠杆”。说白了就是降低负债水平。过去政府部门和企业依赖举债发展经济的路径,雪球越滚越大,留下严重的债务危机;这两年激增的中产更是有贷款消费的冲动,居民部门的房贷规模过大。

随之“灰犀牛”、“明斯基时刻”等象征经济崩溃的悲观名词被频频用于分析当下中国经济,降杠杆,防止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成为重中之重。

钱紧之后是苦日子还是好日子?

那差钱效应加剧,至少对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

对于老百姓而言,影响最大的依然是按揭贷款利率不断攀升,获得贷款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从数据上看,至9月末,全国首套房按揭贷款利率从4.45%连续上调至5.22%,二套房按揭贷款利率涨幅相对平缓,但仍从5.39%上升至5.6%。

这还不止,北京的首套房首付比例已经从半年前的3成,提高到现在6成,而且,多地房贷还迟迟未放款,这明摆着是银行惜贷,借钱难了,交钱还要更多。

对于企业而言,反映企业短期融资成本的票据转贴现利率在经历今年二季度短暂回落后,三季度以来再度回升,特别是11月末再度突破了4%。而金融机构针对企业的一般贷款利率已经连续上升了三个季度,三季度末已达到5.86%,预计四季度和2018年上半年还可能延续上升的趋势。

与此同时,据W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A股市场共进行了9085次的质押行动,合计涉及1849家上市公司共2305.20亿股,质押参考市值高达2.84万亿。另外,有9%的股权质押已经达到了预警界线50%。

大家都知道,股权质押是上市公司融资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方式,股权质押越活跃,越是证明上市公司们普遍缺钱。一边缺钱,一边借不到钱,企业们很苦啊!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就会更大,我们知道今年市场一直是存量博弈,所以会出现上证50不断创新高,但其他的股票不断创新低,这么一个奇葩的情景,最根本的原因,其实说白了就是没有钱,现在如果资金紧张的话,也就是说不但我们等不来增量资金,而且现在的存量资金还有可能流失。

另外,官方明确表态打破刚性兑付这一潜规则后,“信用违约时代”就可能到来。

像东北特钢、大连机床、丹东港集团巨额债务违约事件还会越来越多,老铁们还不上钱,银行、政府也不兜底,受其害的是还没接受足够投资教育的投资者,钱收不回来怎么办?

再加上严厉的监管环境,消费短贷成本上升,收不了手的居民消费升级,如果再遇上收入增长乏力,“借钱不还”可能就成了社会风气。

所以,在水皮看来,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華夏時報 —思想创造价值—

  ▶微信 | chinatimes

  ▶微博 | @华夏时报 @水皮

  ▶网站 | http://www.chinatimes.cc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