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2》跻身全球票房Top100后,IP这条路能走多久

《战狼2》跻身全球票房Top100后,IP这条路能走多久
2017年08月25日 00:25 秦朔朋友圈

在全球最高票房Top100的榜单中,你会发现IP和续集电影几乎占据了整个榜单,但排在榜单首位的《阿凡达》和第二位的《泰坦尼克号》并不属于此类。《战狼2》作为一部类型片位列《碟中谍:失控国度》之后,排在榜单最末尾。

虽然是最后一名,但由于是第一部进入该榜单的华语电影,使得大家已经被引爆的爱国热情连同高歌猛进的票房一起瞬间到达高潮。如果诺兰的《敦刻尔克》同期上映,《战狼2》是否还会挺进Top100就不好说了。

有人总结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卖得最好的影片,基本上都有一些共性,要么“哈哈哈”,要么“啪啪啪”,要么“砰砰砰”。比如之前的《夏洛特烦恼》,海报宣传语直接是“和你一起哈哈哈”,而《战狼2》凑齐了刚才所说的3种元素,似乎想不火都不行。

但当兴奋的情绪逐渐褪去,留给我们的是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100部大片里,中国的电影才入选了一部?二是吴京证明了中国也能拍类型片之后,中国电影行业离工业化还有多远?三是IP能支撑电影行业的未来吗?

我们可以先来看一组数据。据预测,全球电影市场的总票房有望于2020年达到500亿美金的收入规模,而去年的全球总票房收入为380亿美金,也就是说,在4年里,全球票房收入会以年平均近8%的增速上涨。

按照电影票年销量来划分,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仅次于印度。2016年,美国共售出12亿张电影票,中国共售出13.7亿张电影票。有意思的是,如果按照票房年收入来划分,这个顺序就完全颠倒过来了。

全球三大电影市场依次变成美国、中国和日本。印度则滑落到了第4位。2016年,美国的票房年收入为103.1亿美金,中国的票房年收入为81.7亿美金。显然,中国和美国的票房收入差距远远大于电影票的销量差距。

造成票房收入差距巨大的原因可能来自三方面,第一,好莱坞电影依旧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第二,业内大多数电影节都在美国举办;第三,中文不是全球通用语。

获得过三次奥斯卡的纪录片导演Mark Harris曾说:“什么样的电影能够跨过语言的障碍,被不同的国家接受?简单的电影。比如探险动作、漫画英雄人物和奇幻电影。相对复杂一些的电影对国际市场不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发行也就没那么容易。”在讨好全球市场这点上,好莱坞无疑做得相当出色。 

也因此,在全球的片厂中,出品大片最多的还是美国的电影公司。从20世纪初至今,派拉蒙出品的全球年度票房冠军多达23部,华特迪士尼出了11部,米高梅和二十世纪福斯各出了10部,雷电华(RKO Pictures)出了8部,华纳出了7部,联美(United Artists,米高梅的子公司)出了6部,环球、哥伦比亚及博伟(Buena Vista,迪士尼旗下)分别出了5部,新线(New Line,华纳旗下)出了2部,梦工厂出了1部。

目前在美国,博伟的市场份额最大,占26%左右,它的年票房收入也是最高的,超过30亿美金。其次是华纳,华纳的票房收入占据了北美市场的17%,二十世纪福斯的市场份额则为13%。

那么,人们的口味在100多年的电影史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笔者从所有的年度票房冠军里,选取每个年代票房收入最高的一部电影作为代表,编制了下面这份名单:

1918: 《米奇》

1925:《战地之花》

1939:《乱世佳人》

1940: 《木偶奇遇记》

1955:《小姐与流浪汉》

1969:《神枪手与智多星》

1977:《星球大战四部曲:曙光乍现》

1982:《E.T.外星人》

1997:《泰坦尼克号》

2009:《阿凡达》

2015:《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注:红色标注的为非IP非续集类电影

你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对于冒险类科幻类的电影越来越热衷。这大概源于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技术的好奇和恐惧倍增。同时,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放松和娱乐成为人们观看电影的核心需求。与现实一定程度剥离的冒险类电影恰好满足了这一点。

而在上述11部电影当中,IP类电影占了4部。《好奇心日报》的报道显示,续集电影、IP电影在北美票房Top50中所占的比例从1998年的7.37%一路上升到了 2015年的62.18%。

这不难理解,IP和续集类电影的风险更加可控,后期推广成本下降,衍生品收入源源不断,甚至很多时候衍生品收入所产生的利润已经远远超过了票房本身的收益。这也就难怪越来越多的电影公司会选择IP模式,IP模式符合商业逻辑嘛。

所以,与其说是观众选择了电影,不如说是资本选择了电影。可是从去年开始,IP类电影的票房表现有些不尽人意。《星际迷航3》《泰山归来》《X战警:天启》的北美票房都没能达到成本线。不仅如此,好莱坞的票房结构也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失衡。

一般来讲,电影会有序分布在3亿美元以上,3亿到2亿,2亿到1亿,以及1亿美元这4个票房区间,但2016年的夏天,票房在2亿到3亿区间的只有1部。种种迹象表明观众已经对密集的IP大片产生了厌倦。

今天,IP在中国电影圈仍然是个热词,不谈IP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影视公司。如果IP指的是不断涌现的绝佳创意和由这些创意而生的头部内容,那么它永远不会过时。可是现在人们口中的IP更像是从1到N的简单复制品。

就如同流水线上的鱼肉罐头,尽管可以有麻辣、豆豉、盐辛等多种口味,但口味再多,罐头还是罐头,没有人会愿意天天吃罐头的。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放在电影行业也一样,丰富多元的类型是行业生态健康发展的根本。

大片看多了,人们还是会渴望充满戏剧性的严肃题材或是高信息密度的影片,关键是故事够不够精彩,制作够不够精良。中国电影的问题就在于故事还不够精彩,制作也不够精良。

这主要是制度不完善、分工不明确以及由此导致的优质人才缺失所造成的。制作方埋怨投资方肆意干预拍摄,投资方抱怨制作方私吞投资款的事层出不穷。因此学习北美的工业化电影生产方式是很多从业者的迫切心声。

但在观察北美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之后,摆在电影人面前的难题又多了一个,那就是如何在享受工业化所带来的专业化标准化以及高效的同时,避免被IP大片模式所绑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