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不在意融不融入美国,因为我们是世界的未来

我们已不在意融不融入美国,因为我们是世界的未来
2017年11月19日 00:30 秦朔朋友圈

作者:刘佳妮 / 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648篇原创首发文章

在纽约某餐厅,和国内一个著名投资人吃饭。他三十多岁,主要在国内发展,目前投资的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也有几家。这次来,就是顺便为某个公司上市敲个钟。

他随意打听了一下我所在公司的人员组成,问我客户是否美国人居多,然后看着我带来的德国朋友,突然问我:“所以说,你现在,融入美国社会了吗?”我想了想笑笑说:“我记得高晓松有一次说,几十年前中国人来美国,大家怕自己的拼音名字美国人记不住,于是抛下父母给的名字,变成Bob、Peter、Susan……那时候在加州辛辛苦苦买个房子,室外都不敢弄得和别人不一样,怕别人觉得格格不入,事事都小心,但就是这样,也真没觉得人家多尊重咱们。我们这一代,都是考上了名校才来(美国)的,上课的时候教授同学问起名字,我们该叫什么叫什么,若琪、佳妮、振宇……一次念不对,他们也得学着下次念对并记住。作为毕业生代表演讲的时候,我就讲我从小在天津海河边长大,然后跳芭蕾舞考学的故事,我学的是美国人讲故事的方式,但讲的就是我们中国的故事,他们都觉得有趣。这些年我们中国的国力强了,每个月几乎都有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交易,我们不用再战战兢兢、小心翼翼。我们是一样的成绩被选进来上名校的,我们和这儿的人一样从容地上完,虽然英语说的不是百分百标准,但从来也没人敢不尊重我们。”

时代变了,以前的人努力融入,我们这代人,不再在意融不融入。因为我们这代留学生生活工作在美国,周围优秀的人可能是美国的未来,可我们,是世界的未来。

我们是“混血教育”的成果

在美国名校上学,美国本土学生曾经的学习经历,主要是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之分,而中国学生却有趣的多,除了大家都有着中国教育背景外,几乎都有国际教育的经历,比如有两三个国家的交流经历。对于已经考上名校的中国学生来说,美国已经不是第一个他们需要适应的学习环境和文化,在“混血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其实是比美国本土学生有见识和国际视野的。

中国是世界的话题 

大一刚进学校的时候,从老师到同学到社团,最喜欢的就是自我介绍,一圈下来,大家背景不过大同小异,大城市就是纽约洛杉矶,小城市就直接用州名加附近大城市代替,然后说一下想学的专业。可是我每次说我是中国人,小时候是学跳舞的,长大之后在很多地方都上过学,教授和同学们往往眼睛会亮起来,然后礼貌地问一两个中国在报纸上最近的话题。那时候尽管我没有英文名字,我的最难记的名字“佳妮”也会被人记住,因为我更“酷”。我甚至比身边那个帅帅的法国男生酷,因为他们天天在报纸上读中国,在社交媒体上看中国,觉得中国有趣,对中国好奇心很大。

西方媒体以前对中国几乎全是负面报道,但现在情况变了,美国人其实更愿意真正去了解中国。比起负面新闻,他们更愿意收集趣闻;他们愿意了解中国千禧一代的年轻人的想法、购买力、行动力等等。美国社会渐渐把了解中国变成了衡量一个人国际知识体系的重要因素,在很多场合还成为了解社会阶级的潜规则。

不断对中国增强的好奇心让我这个年轻的中国女孩子从刚开始自我介绍就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力,我自然喜欢讲中国的故事。我从来没想过牵强地融入,因为我们,更有趣。

我们中国女孩

英文有个词,叫sophisticated,大概就是得体、有眼力见儿、有目标且有巧妙方式达成等等的混合含义。我今年参与了一个“社交app”的设计,其中收集了各种国籍男生对各种国籍女生的大体看法,对中国女孩子,这个词往往排在最前面。

美国男生在他们的大学、工作环境中遇到的中国女生,会觉得她们比美国女孩更有灵气,更聪明可爱。因为她们没有美国女孩的强势,可是做事却比美国女孩灵活。所以在美国社会里,接触过、喜欢过中国女孩的人,往往都继续喜欢中国女孩,觉得她们“总是有东西可聊”,觉得她们“有文化”,觉得她们有意思。

工作之后,我不怕浪费时间回答美国人的问题。她们问我为什么住这个房子,比起上一代人不敢提的原因,我会直接说:“哦,在哈德逊河旁边,风水好,我想窗子外有水。”如果她们继续问下去,我就解释下去,她们常常会觉得非常有趣。

她们问我手上戴的是什么,我告诉她们是和田玉,如果继续问,我就解释玉石在我们的国家的价值和文化意义,告诉他们玉石在国际拍卖市场的价值,和宝格丽的比较。她们听了故事后再看,常常会觉得挺美好的。有趣是我们来了这个社会之后,与生俱来的。

“你融入美国社会了吗?”

我上了98%美国本地人都考不上的学校,并且拿到了荣誉毕业生。我的英语可以说明白自己的意思,开会时专业词一个都不会落下,但是我有点口音。

我穿迪奥也穿旗袍,只要每天都能健身,身材肯定比98%美国人好。

不管男朋友是哪里人,我诚实诚恳地告诉人家:我爸妈不说英语,在我们文化里,你不能和她们进行基本的对话,不能陪我爷爷喝白酒,咱们也就只能约约会,走不长。

在同样的工作环境里,常常更容易被重用,因为我可以和中国客户直接对话。国际商务会议上,我可以转头就换一种语言,换一种说话方式,然后给对方礼貌地解释文化和商业的含义。

我不知道我们这一代留学生,是不是还在意“融入美国社会”,因为我们,早就融入了这个快速全球化的——世界。

作者:美国布朗大学应用数学经济和东亚研究双学位荣誉毕业,曾在摩根大通、美林美银等华尔街投行实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