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了那么多货币,全球通胀数据为啥不高?

发了那么多货币,全球通胀数据为啥不高?
2017年08月23日 22:24 肖磊看市

这一轮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问题,是全球性通胀水平远低于预期。即使美国这个全球经济复苏表现最为优异的国家,其实际的CPI水平也还没有达到2%的管理目标。美国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月率上涨0.1%;而预期则是上涨0.2%;年率上涨1.7%,而预期则是上涨1.8%。

欧元区7月CPI年率终值上升1.3%;中国7月CIP同比增1.4%;日本7月全国CPI同比-0.4%;最好的是英国,7月份CPI同比上升2.6%。

如果仅用原油价格低迷来解释全球各国通胀水平,与经济复苏表现相背离的现实,好像并不会被信服。问题出在哪呢?

美国加息所引发的全球流动性收紧预期?可是非美各国依然保持着较为积极的货币政策,而美元在近几个月来的持续走低,也无法证明非美国家的大量货币流动性回归美国,毕竟各国货币相对美元来说,都在不停的升值呢。

是全球有效需求不足吗?可全球的贸易量还在稳步回升中,无论的商品贸易需求,还是服务贸易需求,都在创出历史新高。据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今年贸易额将增加2.4%,全球贸易势头将创2011年以来的最佳表现。

我们认为,是互联网应用所实现的全球经贸效率提高,造成的间接成本减少,致使全球通胀水平远低于实际的经济复苏水平。

近几年来,互联网被更为广泛的应用于全球加工制造和经贸往来活动中,并大大的提高了实际的工作效率。各类经贸信息的实效性也明显加强,信息的搜集、整理、应用已经被越来越多广泛的使用在全球各国的社会生活之中。

特别是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人类的生产、经营、贸易当中,这极大的提高了今天的全球实际生产效率。如果不是被国际汇率波动所干扰,如果不是各国利用贸易关税加以成本上的调节,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发现什么物品或服务,是极度缺乏和难以寻觅的。

另外我们看到,全球通胀水平偏弱,但各国资本市场却表现积极,除股票市场之外,大宗商品的价格也有一定程度的上涨,但这些都没有及时的在终端消费品价格上,做出更积极的表现。这就很难解释全球货币流动性到底是趋于紧张,还是趋于宽松。

我们认为,各国央行所主导的货币流动性管理,只是为满足经济数据上的学术性科学调和之用。在真实的世界里,人们更倾向于对有法律保护的股权、产权的争夺。如近几个月来,比特币的疯狂价格上涨,这并不是价值展现,而是对“权利”的争夺。同样具有货币属性的纪念币市场,则出现明显的价格回落,除了发行量太大之外,更透露出纪念币的“权利”有限性。

我们提示,全球性通胀水平偏低不会持续的太久,在基础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被互联网应用所实现的全球经贸效率提高弥补之后,通胀还是会来的。而由于人们在这之前对股权、产权的激烈争夺,则会造成未来通胀水平的提升速度和幅度更快、更高。我们要有这个担忧,更要积极防范通胀的危害。将有限的个人或家庭购买力,置换到那些不存在价格泡沫和具有定期回报的安全资产中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