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签署巨额贸易协议,投资市场迎来转折点

中美签署巨额贸易协议,投资市场迎来转折点
2017年11月14日 02:55 肖磊看市

作者:肖磊看市

公众号:kanshi1314

特朗普访华期间中美签署2535亿美元合作项目,在如此巨大的合作项目背后,是近半年来中美之间一直未间断的谈判和博弈。其执行层面才刚刚开始,每一个投资者都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要研究明白具体会如何影响投资者,还要从半年多前说起。

今年4月初,受特朗普的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了美国。此次访问的一个大背景是,特朗普对中国依然抱有天然的不满情绪,尤其是在经济贸易领域。另外当时朝鲜问题发酵,也给两国元首达成共识造成了很多压力。

但大国之间,利益为重,真正的博弈是在合作当中产生的。到了4月7日,美国商务部长Wilbur Ross宣布,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与来访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达成第一项重要共识。双方将确定一个为期100天的对话过程(被称为“百日计划”),来讨论中美两国贸易问题。Wilbur Ross表示,特朗普的最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协商贸易条约,来增加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从而降低美国对中国贸易的逆差。

到了五月中旬,“百日计划”已经在多个方面传来“成果”。除了时隔13年后,中国重启进口美国牛肉,美国也将开始制定规则,允许从中国进口熟制禽肉。中国将对正在等待安全审核的美国生物技术产品进行评估,要么通过批准,要么明确说明产品不能通过安全测试的原因。除了农业和生物科技,最重要的两个领域是能源和金融。

关于能源,中国肯定是需求国,美国是输出国,中国要对美国的能源行业进行大规模投资,美国承诺提升在液化天然气(LNG)等方面对中国的出口待遇。但在高科技领域,美国似乎依然没有太大的动力对中国开放出口。

如果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不放开一定的口子,要缩小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就只能靠能源了,因为中国对外依存度最高就是能源。而作为需求国,中国不从美国进口能源,也要从中东和俄罗斯进口,对于美国来说,共和党重振能源领域的意图又十分明显。中美之间有很大的利益共同点,能源合作将成为最重要的一个纽带。实际上近日特朗普访华期间中美签署的2535亿美元项目,一半以上是能源项目。

虽然能源项目占比较大,但真正的博弈是在金融领域。

在“百日计划”当中,美国关注的重点是中国金融服务业开放的问题,涉及到中国金融行业开放的内容,包括“信用评级”、“期货”、“电子支付”等,具体最主要的几个开放领域如下:

信用评级服务:中国将允许外资金融服务公司提供信用评级服务;

跨境结算:中国央行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将就跨境清算机构的监督工作达成协议;

电子支付服务:中国将采取措施为美国电子支付服务供应商提供市场准入;

债券结算: 中国将向两家美国金融机构发放债券承销和结算许可证。

请注意,以上几个方面,将是博弈的重点,也是接下来一系列市场变化的导火索。

很多投资者对金融领域的博弈并不是非常明白,因为金融的博弈,是高衍生性的博弈,对认知的要求不是一般的高,而且其影响是非常隐蔽的,因此金融行业的博弈,跟军事和外交方面的博弈完全不在同一个认知水平上,但对投资者的影响则是最直接的,需要抽丝剥茧慢慢分析。

我举个例子。就在五月中旬中美“百日计划”刚刚传出谈判成果,允许外资金融服务公司提供信用评级服务之际,十天后的5月24日,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穆迪(Moody's)将中国长城资产的信用评级从Aa3降低至A1,并将我国前景展望从“稳定”调为“负”。这是25年以来,三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惠誉国际、穆迪)首次降级中国主权信用。

中国虽然做出了各类反击,表示出对穆迪的评级并不认可,且在资本市场上迅速拉升国债价格,不到一个月,十年期国债期货价格从94被拉升到了接近96,似乎已经稳住了整个债券市场。

但美国作为金融帝国是有其道理的,一旦找到了攻击的方向,将会形成持续性的施压,到了9月21日,标普下调中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一周之后,中国十年期国债期货价格从95之上开始狂泻,截止目前,十年期国债价格已经跌至92。收益率已从五月份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时候的3%,上升到了目前的接近4%。

当然,中国债券市场的下跌,有很多原因,存在客观背景,但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水平依然居前的市场,把中国债券市场彻底打趴下,将评级影响力更进一步的推升,直接掌控未来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定价话语权,对这类评级机构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可能很多人就要问了,国债市场这样的波动,看上去并不大,能给投资者带来什么影响呢。其实对于很多不了解债券市场的投资者来说,这种波动看上去确实不大,但十年期国债期货的保证金比例只有3%,杠杆高达33倍,波动1%就意味着波动了超过30%,相当于股票的三个跌停板。而国债市场利率的变动,其影响就更大了,直接会影响到所有金融行业资金的价格水平,甚至会影响到每个企业和每个人的负债成本。要知道我国的债券市场已经对外开放,如果外资跟评级机构配合搅动中国债券市场,对中国金融领域的影响可想而知。

因此,对于金融行业的开放问题,必须要严肃应对,而且一旦选择开放,就要做出充分的准备。

为了应对金融行业的开放,其实从今年的五月份开始,国内的金融监管全面升级(你可能想不到监管升级跟中美百日谈判也有关),各类交易所遭到关停,各类类期货交易被迅速取缔,对保险业的整顿升级。目的看上去是为了促进脱虚向实,防止金融的空转,但其实更大的目的在于,将金融资源完全控制在政府的审批之下,没有牌照的金融形式,逐步关停。这样就可以在外资介入的时候,只能从目前的金融形态来入手,而国内的银行、保险、期货、基金等池子本身就足够大,想把占股水平进一步提高,恐怕要花的银子会非常的多,也就不怕你收购了。而其他一些类金融市场,中国政府启动的强力监管,会导致外资难以介入、不敢介入,比如互联网金融、比特币、外汇、地方性交易所等各类交易场所,都遭到了严格政策限制,国有资本掌控不了的金融领域,基本都面临巨大的政策风险。

中国另一个重要的开放领域,是电子支付服务,从五月份“百日计划”看,中国将采取措施为美国电子支付服务供应商提供市场准入。那么中国是如何应对的呢?

今年的7月28日,央行主导的“网联”成立,央行清算总中心和财付通、支付宝、银联商务等45家机构,7月28日签署了《网联清算有限公司设立协议书》,共同发起成立网联。“网联”明确要求非银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并要求2018年6月30日前所有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把清算系统握在自己手上,这是金融监管最基本的逻辑。美国之所以能够在全球金融市场呼风唤雨,本质上基于两个原因,一个是美元的全球化水平,另一个是美国掌控了全球的金融清算体系,全球几乎没有一家银行敢触怒美国,对美国的监管也就是只能俯首称臣。

到了10月9日,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财经》杂志专访时,罕见的强调了金融行业开放的意义。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是临近退休前的一点心愿,其实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向市场释放一个重大的信号,那就是为中美金融谈判协议的执行做舆论铺垫。

周小川在文章中指出,改革不能等、靠、要,改革需要顶层设计,需要从更高的层面认识开放的意义。即使开放存在各种困难和潜在的危险,依然需要坚持扩大开放的大方向,不断推动有关政策改革。对外开放、汇率制度改革、减少外汇管制这“三驾马车”已将中国经济驱行并取得长足进步,已到了金融服务业更高层次的市场准入并在国际国内金融市场更广参与的阶段。

11月8日特朗普正式访问中国,11月9日中国外交部正式发布消息,中方将大幅度放宽金融也,包括银行业、证券基金业和保险业的市场准入。

中国知道美国最想要的是什么。

当然,美国不仅需要金融行业的准入,还需要在其关切的传统优势领域进军中国市场,因此特朗普访华期间,中国除了公布进一步开放金融领域的消息,还公布了逐步降低汽车进口关税,以及在2018年6月前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开展放开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试点工作。

为了进一步表示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的决心,11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人民日报发表了署名文章《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全文逾6400字,从对外开放的形势、内涵和举措几方面,对其进行了详尽阐释。强调“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而其中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引起了广泛关注,即“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这个概念可以研究一下)。

未来看,如果说中美之间合作大于分歧,那么合作肯定是主流,但合作并不意味着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共赢的结果,美国一直在扮演“攻”的角色,而中国一直在“守”。这盘棋到底如何下,就要看从战略层面,这个局是如何布下的。

美国在布局方面,不可忽视的一个机构,是美联储。如果回归到投资市场来看,美联储未来要释放的一颗核弹,是“缩表”。“缩表”配合贸易,以及金融市场的各类战略,美国真正的目的是将自2008年以来积累的债务转嫁,这个过程是需要极其复杂的运作过程,对投资市场的影响非同小可。我已在肖磊看市私投社做了详细的分析,欢迎进入收听。

文/肖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