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投行老大魏其芳私奔 “原配”地位或被撼动

国信投行老大魏其芳私奔 “原配”地位或被撼动
2017年02月25日 00:50 国际金融报

 原国信证券投资银行事业部董事总经理魏其芳“私奔”了!这条消息是一个叫H5的家伙曝光出来的。 

摇身一变戏称“老魏”的魏其芳,在何时?出于什么原因离开了他的“原配”——国信投行?在事实面前,已无需追问。

但关于感情的深浅,新欢的LOGO已将他全然出卖,从颜色、到结构……

一段爱情开始的时候,相爱的两个人一定是无比认真的。就算有一些小小的白色谎言,无非都是为了让彼此能陪着自己走得更远一些。从相爱、相知、相守,再到心生疑惑,爱生间隙,甚至挥泪诀别……这过程中一切的煎熬,只有落刀的人才能明了。

2007年11月魏其芳与国信投行签下一纸“婚书”的时候,是否就预见到了近十年后这样的离开?这个答案只有“老魏”一个人知道。

总之,根据出卖他去向的H5显示,他悄悄地离开了国信,带着他深爱的投行事业,以“老魏”的身份与深圳市盛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携手。 

此图的“老魏”便是曾经投行圈“赫赫有名”的国信证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魏其芳,业内的资深保代。他主导了科士达、齐心集团、中新科技、山鼎设计等IPO经典项目及广发证券、京东方、金地集团等再融资项目。如今,“老魏”的身份变成了盛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拉开招收门徒架势,在IPO即将井喷的春天招兵买马。

在“老魏”的H5中,未见老东家国信二字,这样决绝的背后,或许有另一个故事。 

“老魏”的“情变”在2016年末曾露端倪:在中新科技更换保荐人的公告中显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项目保荐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知,负责公司项目的保荐代表人为魏其芳先生和颜利燕女士,现魏其芳先生因个人原因辞职,不再担任公司的保荐代表人。

离开国信后,魏其芳曾多次公开演讲,“做投行这十年”的演讲吸引众多的业内人士关注,甚至有些听过他演讲的人拜服说“魏其芳总不愧是老江湖,讲课口若悬河,段子手的潜质展现无疑。”

但,此次H5曝光的主角则是其所在的盛势资本,公司定位为专业性创业投资公司。

查阅该公司网站看到,深圳市盛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 Sunrise 或盛势资本)是由数位在中国投资银行、创业投资、互联网领域从业时间长、有丰富实战经验、优秀投资业绩、在业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人士发起设立的专业性创业投资管理公司。其核心团队各有背景和资源。

原本醉心互联网新经济公司的资本运作,老魏新欢——盛势资本显然是其兴趣所在。专注于具有成长性和上市潜力的目标公司,覆盖移动互联、高端制造、新能源、人工智能、以及消费升级等行业,并积极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努力帮助企业通过 IPO 上市等方式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投资人带来满意的资本增值回报。

保代明星化的光环,在一定时期为其所在公司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益。但是,一言不合就“离婚”的现象,对原有公司也是一桩难以明说的痛楚。

关于,王牌保代的“私奔”或“出走”,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保代“出走”之后成立类似这样的“精品投行”已经形成模式,今年预计会“遍地开花”。他们的业务从最初的财务顾问角色,逐步渗透到企业投融资全生命周期,这其中,有些甚至是一些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

领军人物离职,会不会撼动原东家的江湖地位呢?

从去年的承销保荐来看,国信证券承销收入排名在行业第八位。如果按照2016年的半年报统计,其投行业务收入达到11.51亿元。承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18%。

记者不由得联想起人虽不在江湖,江湖还有其传说的盛希泰、薛荣年、……

他们分别创造了联合证券和平安证券的鼎盛时期,而后盛希泰转身PE,下海创立私募投资公司五岳资本,关注消费服务、健康医疗、节能环保、TMT、文化传媒等领域。

投行圈的单飞“潜规则”

离婚单飞,毕竟是因为曾有“婚约”,有些规矩慢慢变成了“潜规则”。

“现在好多资深保代都跳出来单干了,成立‘精品投行’,为企业上市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一位上海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告诉记者,“这对传统券商投行业务会带来一定的挑战。”

离婚之前,原配的一切都是不设防共享。可是,这样的共享在离婚之后呢?

投行本就是金饭碗,奈何仍旧成围城?

《国际金融报》记者调查发现,对于大型券商而言,投行团队接手一个IPO项目,最后团队和公司的分成基本在“三七开”,即团队拿“三”,公司拿“七”,甚至上海某些大型上市券商投行的分成比例会更高。

“所以收费低于2500万的项目我们几乎是不接的。”上述投行人士向记者透露,“对中小型规模的企业而言,如果将IPO包给大型投行来做,受重视的程度也会随之下降。”

当前IPO提速,但上市企业体量大多是偏中小型的,根据业内人士的透露,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一些大型投行人士在接触到体量不大,但上市成功率高的项目时,选择将其介绍给其他私人关系较好的中小型券商的投行部操作。

对介绍人而言,可以拿一笔不菲的中介费,而拿到项目的中小投行也可以冲业绩,投行团队负责人还可以借此得到职位的提升。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样的生态链已经成为中国投行圈较为普遍的“潜规则”。

记者查阅类似市场上的“精品投行”招聘广告发现,不少“精品投行”都是传统券商系投行中的资深保代“单飞”后创立的。并且如果不是需要承销团的大型项目,精悍的小团队显然收入性价比更高。

走出围城谁有护身符?

人脉、专业积淀、机制灵活,这些因素合力成为资深保代出走单飞的护身符。肯放弃金饭碗出来单干,必有其一技傍身。

撸起袖子干啊!一位刚成立合伙公司的投行人士踌躇满志,今年将是IPO大年,大机会在眼前,原先辅导接洽的几个公司都加快了上会流程。

“虽然随着新股发行新政的深入推进,投行依附券商综合实力非常重要,但其实中国投行产业依然没有摆脱‘人脉’社会。”上海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告诉记者。

对不少已经建立了深厚人脉的资深保代或者投行人士,仅仅是签字费或者拿着公司微薄的提成显然无法体现自身的价值。于是,资深保代“单飞”便开始暗流涌动。

“从这些精品投行的运营模式来看,的确要比传统投行更加灵活创新。”上述投行人士告诉记者,精品投行负责一个项目的团队人数很少,差不多四个人就能搞定!

因此即使整体收费低,但分到团队每个人头上依然不菲,而对企业而言,由于负责人本就是“老相识”,所以服务质量也不会差啊 ,这边成了“两全”的美事。

不仅如此,出来单飞还能暗度陈仓!“当前优质的项目非常稀缺,而一些独具慧眼经验丰富的投行人士,往往就能在项目早期便发现它的潜力,所以不少精品投行在这些项目早期提供财务咨询服务甚至可以免费,但条件便是可以入股。”这位投行人士如此指出。

“在观察IPO材料时不要小看独立财务顾问。”上述投行人士表示,“独立财务顾问很有可能便是渗透到企业投融资全生命周期的那个团队,只是最后苦于没有投行牌照,将一些承做的流程化事情交给了一家有牌照的券商系投行。说不定就是以前手下的小弟,当然这其中的费用分成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撼动“原配”地位不是神话

当前看起来只是在“小打小闹”,或者仅仅在某一领域中有所斩获的“精品投行”,与实力雄厚的券商系投行无法抗衡,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逐渐成熟与开放,“蛇吞象”也并非没有可能。

无论是之前的盛希泰,还是当下的魏其芳,他们出来之后都有自己专宠的方向,例如魏其芳所在盛势资本标榜自己专注于移动互联、高端制造、新能源、人工智能、消费升级等领域。

在美国,精品投行不止一次地打败了牛气十足的投行大鳄,成为大型并购交易中的“主角”。

2016年,沃尔玛以33亿美元价格收购在线零售商Jet.com,以加强自身电商业务、及更好地与亚马逊等其他在线零售商竞争。而这是美国史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并购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笔并购交易里,精品投行Allen & Co.被提名为并购投资案的总顾问。此外,根据沃尔玛的公开声明,摩根大通也一同参与此次并购案交易。

与大名鼎鼎的摩根大通相比,Allen & Co.显然低调神秘得多。虽然体量不大,但这家精品投行却为很多家大型上市公司的IPO服务过,其中包括法拉利、Facebook、Twitter、Paypal、谷歌以及领英。

此外,Allen & Co.也是京东2014年5月IPO的联合承销商之一。当时,京东通过IPO募集20.5亿美元资金,是当年募资额最大的中概股IPO。

“精品投行”逆袭的例子还比比皆是。此前,微软以262亿美元全现金并购领英,摩根士丹利虽然担任了微软的唯一金融顾问,而两家较小的华尔街投行——Qatalyst和Allen & Co.——则担任了领英的金融顾问。而在拜耳收购孟山都案中,摩根士丹利和精品投行Ducera将担任孟山都的财务顾问。

国内不是没有先例:在互联网公司海外上市案例中积累了显赫名声的华兴资本——隐约显山露水,已经从“精品投行”成长为全投行,去年控股的华菁证券开业,将国内投行牌照收入囊中。最初的财务顾问的角色,已经可以逐步渗透到企业投融资全生命周期。

职场分分合合,亦如情场爱恨离愁,看官乐见。

 ▼ 好文推荐

利润增长主要源于并购,商誉占总资产近半,东方通利好连连的背后是什么? | 商誉地雷系列报道(一)

科融环境当年6.7倍溢价买来的资产,现成拖累业绩大变脸源头之一 | 商誉地雷系列报道(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