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史上最大罚单:广发银行被罚没7.22亿!

银监会史上最大罚单:广发银行被罚没7.22亿!
2017年12月08日 23:55 国际金融报

内外勾结、私刻公章、违规担保,广发银行因惠州分行违规担保“侨兴债”案件被罚没7.22亿元。

12月8日晚间,《国际金融报》从银监会获悉,针对广发银行违规担保“侨兴债”案件,银监会已于日前向广发银行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广发银行总行、惠州分行及其他分支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罚没合计7.22亿元。其中,没收违法所得1.75亿元,并处以3倍罚款5.26亿元,其他违规罚款2000万元。

同时,银监会对广发银行惠州分行原行长、2名副行长和2名原纪委书记分别给予取消五年高管任职资格、警告和经济处罚,对6名涉案员工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对广发银行总行负有管理责任的高级管理人员也将依法处罚。目前,上述6名涉案员工已被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此外,银监会责成广发银行总行按照党规党纪、政纪和内部规章,对总行相关高管及责任人员严肃处理。

员工内外勾结违规担保

据了解,“广发银行惠州分行违规担保‘侨兴债’案”是一起银行内部与外部不法分子相互勾结、跨机构跨行业跨市场的重大案件。

2016年12月20日,广东惠州侨兴集团下属的2家公司在“招财宝”平台发行的10亿元私募债到期无法兑付,该私募债由浙商财险公司提供保证保险,但该公司称广发银行惠州分行为其出具了兜底保函。之后10多家金融机构拿着兜底保函等协议,先后向广发银行询问并主张债权。由此暴露出广发银行惠州分行员工与侨兴集团人员内外勾结、私刻公章、违规担保案件,涉案金额约120亿元,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约100亿元,主要用于掩盖该行的巨额不良资产和经营损失。

目前,该分行有多少不良资产和经营损失尚无从得知。但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末,广发银行的不良率出现了上升,达到1.59%,不良贷款余额为155.88亿元,较年初增长25.98%;拨备覆盖率为151.06%。

广发银行在其2016年年报中表示,导致不良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制造业不良率的居高不下,截至去年年末,制造业的贷款余额是1514.4亿元,占比34.05%,不良率为1.99%。批发和零售业的贷款余额为883.66亿元,虽然整体不如制造业高,但不良率高达4.13%,较上一年提升1.65个百分点,也是不良的重灾区。

风险案件暴露公司治理漏洞

“侨兴债”涉案金额高约120亿元,此次案件可谓涉案金额巨大,牵涉机构众多。银监会评价此次案件时形容称:“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社会影响极坏,为近几年罕见。”

值得注意的是,据银监会调查,案发时广发银行公司治理薄弱,主要存在五个方面问题:

● 内控制度不健全,对分支机构既存在多头管理,又存在管理真空。特别是印章、合同、授权文件、营业场所、办公场所等方面管理混乱,为不法分子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

● 对于监管部门三令五申、设定红线的同业、理财等方面的监管禁令,涉案机构置若罔闻,违规“兜底”,承诺保本保收益,严重违反法律法规,严重扰乱同业市场秩序,严重破坏金融生态。

● 涉案机构采取多种方式,违法套取其他金融同业的信用,为已出现严重风险的企业巨额融资,掩盖风险状况,致使风险扩大并在一部分同业机构之间传染,资金面临损失,削弱了这些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 内部员工法纪意识、合规意识、风险意识和底线意识薄弱,有的甚至丧失了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形成跨部门作案小团体,与企业人员和不法中介串通作案,收取巨额好处费,中饱私囊。

● 经营理念偏差,考核激励不审慎,过分注重业绩和排名,对员工行为疏于管理。在“两个加强、两个遏制”等多次专项治理中,均未发现相关违法违规问题,行为排查和内部检查走过场。

一位银行业人士此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内部员工法纪意识、合规意识、风险意识和底线意识薄弱,经营理念偏差,考核激励不审慎,过分注重业绩和排名,对员工行为疏于管理是目前一些中小银行的“通病”。而这种通病导致大大小小的风险案件频发,因此必须要加以改进。

那么,经历此事后的广发银行又是如何加强风控的?

《国际金融报》记者就此问题专门询问了广发银行相关负责人,但该负责人称,对此次罚单事件暂不予置评,如有回应,将第一时间回复。

记者 陈圣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