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债又难又贵 部分企业重回“间接融资” | 愉见财经

发债又难又贵 部分企业重回“间接融资” | 愉见财经
2017年06月04日 20:50 愉见财经

我们观察发现,由于发债成本和难度的提高,一些企业正在重回间接融资的怀抱。小编整理了一些信息,分享给大家。

首先,要说两个恼人的利率倒挂。继一年期SHIBOR和LPR倒挂之后(详见“愉见财经”5月23日独家报道:Shibor倒挂LPR:某银行祭出“史上最严流动性管控方案”),AAA中票利率又和贷款利率倒挂上了,而且是中票问世9年来头一遭出现这样的奇景!

近日,据彭博数据,中国AAA级5年期中期票据收益率目前报4.9832%,而7年期收益率为5.0103%,均高于中国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5年以上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4.90%,该利率已一年多来未变。这也是中期票据自2008年面世以来首次超过同期贷款利率。

这一利率的倒挂,反过来,就令传统的银行贷款对企业的吸引力加强了。有分析认为,随着发债成本的升高,信用债规模将出现萎缩,国内一些资质良好的企业将转向银行贷款,而对于资质偏弱的企业,只能更加依赖信托融资或银行表外融资来填补债券融资方面的缺口。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明明表示:“大多数企业借债都是要还旧的,目前很多企业也在调整负债结构,逐步从直接融资转回间接融资。”

自今年以来,信用债市场在去杠杆背景下调整越来越明显,中票的收益率曲线稳步上升,与去年相比,几乎翻了一倍。上周,“17进-03”3年期债券发行利率为9.30%,是继1月份“汇通9次”、2月份“16太保1B”后,今年第三只发行利率超过9%的信用债。

发债成本高、发债又变难,也打乱了企业的发债计划。据同花顺统计,今年以来,共有394只债券取消发行,取消规模高达3694.26亿元,刷新同期最高水平,其中4月取消规模为史上第二大,154只债券被取消发行,涉及规模达1406.63亿元。

对于取消原因,多数企业指出是因为“市场原因”。雪球投资总经理李昌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主要还是发债的成本太高,一天一个价。此前贵龙实业发了一笔5年期2A级债券的利率竟高达7.8%,在实体经济没有出现趋势性好转之前,这个价格对于不少传统企业来说,确实难以承受。”

另外,加之今年将有巨量信用债到期(其中5月份到期规模接近5600亿元,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月度到期量),中国企业融资从发债切换到银行贷款的趋势或将变得更加明显。但随着“去杠杆”的推进和监管层对影子银行监控的加强,银行自身的融资成本也在增加。业内也有分析师担心,成本的增加会转嫁到实体经济,造成企业的贷款成本上升。

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介绍,“虽然贷款的基准利率目前还在5%之下,但是能够拿到基准利率的企业屈指可数。多数情况下,贷款企业都要接受银行的上浮。我们行一般至少是上浮20%,有些产能过剩行业或者规模较小的企业贷款则要上浮得更多。”

不过好在从目前来看,贷款利率尚未出现大幅上升。招商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徐寒飞称,代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LPR利率和代表金融市场融资成本的Shibor出现倒挂,说明“去杠杆”目前仅发生在金融体系,还未传递到实体经济层面,未来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可能会“猛烈上升”。

每到六月下旬,中国市场习惯性出现“资金紧张的时刻”。今年还叠加上了央行MPA考核这个银行们正在迎战的考核时点。

届时市场会发生什么新变化,“愉见财经”将为您继续观察、报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