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疯狂“补血”为哪般?

上市银行疯狂“补血”为哪般?
2017年11月13日 00:10 愉见财经

近来,有6家上市银行纷纷发布了融资公告,小编同愉姐聊起这个话题,谁知愉姐回了24个大字:有水放米,米多加水;只会炊米,多多加水;米烂锅里,还得加水......

谁来帮小编翻译下,愉姐到底说的啥?

文章来源 |  中国经营报(张艳芬)、投资者报(闫军)

融资规模多百亿大单

11月8日,工行发布公告称2017年二级资本债券第一期已于近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完毕。据了解,此次债券发行总规模为440亿元人民币,募集资金用于补充该行的二级资本。而工行在10月25日发布的公告显示,该行拟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券的规模达880亿元。

此前11月2日,中行发布公告表示该行于2017年10月31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总额为300亿元人民币的二级资本债券发行完毕。据了解,中行拟在2018年末前发行不超过600亿元的二级资本工具。

进入11月,不仅发行工作得到了快速进行,而且监管层的审批也密集起来。南京银行、招行、北京银行的定增申请获批,合计规模逾650亿元。

11月3日南京银行公告表示,140亿元的定增方案获得证监局批准;11月6日,招行275亿元规模的境内优先股申请获得证监会通过;同日,北京银行239.8亿元的定增申请获得证监会的核准。

此前10月就有7家银行的百亿元大单拟发行以及获得监管部门的审核,累计规模达1600亿元,频率与规模超过今年之前的月份统计。其中,建设银行600亿元优先股、江苏银行200亿元优先股、上海银行200亿元定增、杭州银行100亿元定增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或批准。

实际上,多家上市银行的融资可行性报告表示,随着各项业务的稳健快速发展和资产规模的不断提升,其资本充足水平将仍有可能下降。

对于今年以来上市银行融资计划的明显增多,太平洋证券银行业分析师董春晓表示从监管政策和银行业务需求两个角度考虑:“既要满足监管的要求,也要满足业务发展需求。在保证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符合监管要求的基础上,还要有足够的资本来支撑自己业务的扩张速度。”

从监管角度看, 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资本管理办法》提出资本充足率监管新标准,大幅提高了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要求,同时设置了明确的达标期限和过渡期安排,要求商业银行2018年末资本充足率达标。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指出,从2013年逐步实施新巴塞尔协议,是每年逐步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那么对银行资本补充压力也是逐步提高的。

另外,今年以来实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从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等七个方面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自我约束和自律管理,以及一些类规范银行同业理财、委外业务的监管政策的叠加,银行面临建立长效资本补充机制和资本有效使用机制的问题。

多渠道“补血”

 

今年“强监管”背景下,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增大。银监会公布的二季度监管指标显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呈下降态势。数据显示,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加权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64%,较上季末下降0.15个百分点;加权平均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12%,较上季末下降0.16个百分点;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16%,较上季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上市银行融资方式明显增多,银行外源性的补充资本金渠道,除了发行普通股,发行优先股、发行资本债券外,发行可转债越来越成为银行的选择。

记者统计发现,选择可转债融资的银行多为股份制银行和农商行,包括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常熟银行、江阴银行、吴江银行以及张家港农商行在内,累计拟发行可转债规模高达2000亿元规模,其中,浦发银行与民生银行的规模最大,均为500亿元。而可转债持有人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可以用于补充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

“只有普通股和留存收益才能算在核心一级资本,因而必须发行普通股才能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此外可转债转股后也可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要等待转股。定增无疑是最便捷的,但定增是有限制的。”董春晓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对申请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作出诸多约束,从而客观上促进了可转债的发行。

上述监管要求对上市公司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拟发行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20%。另外对上市公司申请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本次发行董事会决议日距离前次募集资金到位日原则上不得少于18个月,而于发行可转债的融资则不受此期限限制。

记者统计显示,今年有4家银行选择优先股融资规模合计逾1000亿元,而选择定增的6家上市银行,拟融资规模合计也才达1000亿元。

选择二级资本债券融资的银行,大多数为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规模较大。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以及无锡银行,均已发行完毕,合计发行超2000亿元。

今年7月20日,银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上述《决定》要提到了优化中资商业银行募集发行债务、资本补充工具的条件。而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则表示,银行通过募集发行次级债和其他资本补充工具,及时补充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MPA给银行戴上资本充足率“紧箍咒”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近来多数银行开始了转型之路,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银行想要发展提速,对资本的渴求程度更是高于一般行业。此外,除了资本消耗快,监管层也给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戴上了“紧箍咒”。

2013年1月1日,《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对各类资本的合格标准和计量要求进行了更为严格审慎的规定,进一步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于2016年起实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

所谓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指的是商业银行的评估机制,由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整合而来,重点考虑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七大方面。其中,资本充足率是评估体系的核心。

对于资本充足率的考核,监管层给出了详细要求以及时间节点,商业银行在2018年年底前需达到《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银监会要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以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8.5%、9.5%及11.5%;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各项标准分别低1个百分点,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5%,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5%。

那么,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情况如何?毕马威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末,上市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2.44%,较去年年末的12.6%小幅下降;平均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16%,较去年末的10.39%下降0.23个百分点。随着银行规模的扩大,业务发展所带来的资本压力持续显现,上市银行需利用资本市场优势通过定向增发和发行优先股等多种途径补充资本金。

多数银行在募集资金时都直言将用于补充资本充足率。以浦发银行为例,其定增方案指出,预计其在2018年年末将面临450亿元~610亿元的资本缺口,其中核心一级资本缺口为240亿元~390亿元。

从数据来看,当前上市银行的三项资本充足率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资本充足率方面,江苏银行与锦州银行相对较低,为10.97%;一级资本充足率方面,郑州银行垫底,为8.61%。

对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滑的原因,南京银行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由于持续经营和推出创新金融产品的需要,该行尝试通过新设村镇银行、基金管理公司以及收购或参股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措施提升综合经营能力促进业务发展。这些举措在促进公司业务快速发展和盈利水平持续提升的同时,也增加了公司的资本金消耗。

“公司首先考虑通过内源性资本补充提高资本充足率,主要方法包括:优化资产结构、提高公司盈利、调整风险加权资产增速等。”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同时公司进行外部资本补充,按照资本管理规划及年度资本管理计划采取合适的外部融资渠道充实资本。

此外,南京银行还表示,有必要在自身留存收益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外部融资适时、合理补充资本,以保障资本充足水平。此次定增资本补偿完成后,预计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会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愉见财经”均已备注了文章来源。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