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亏,可能比人家吃的盐都多

你吃的亏,可能比人家吃的盐都多
2017年12月10日 15:46 好规划网

1.

这两天,有一篇题为《一年狂卖7.5亿的洗脑神药,请放过中国老人》的文章刷屏了。

这篇文章称:“全世界没有一种药物,被证明能有效预防或治疗白内障”,“唯一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

然而我国有一种叫做莎普爱思的滴眼液,却在“洗脑”广告中号称能治疗白内障。

借助广告的力量,这个药的“销量节节攀升”,公司也“大把大把地赚钱”。

从公开资料看,这款滴眼药单是在 2016 年一年就卖出了 2800 万支,年销售额 7.5 亿元,净利润高达7.1亿元。

而它的代言人我们也很熟悉,排球名将郎平。

2.

虽然不是央视戏曲频道的固定观众,但偶尔陪看的我对这则广告也是很熟悉了。

“白内障看不清,莎普爱思滴眼睛”

“预防治疗老年性白内障认准莎普爱思”

“有点痛,坚持滴哦”

这几年央视播的戏曲节目越来越少,而以女排名将郎平领衔的莎普爱思,以及其他已经步入中老年阶段的明星代言的治疗糖尿病、颈椎病、风湿病的神药,却在不断轰炸着广大中老年观众,也包括我。

想问,曾经购买过莎普爱思的消费者,是不是很多都是冲着名人代言而大方掏钱的?

3.

但可惜的是,我们太容易相信名人的背书了。

想想姚明代言过的汤臣倍健、成龙代言过的霸王洗发水、王刚、张铁林、范伟代言过的U88、3158、28招商等网站;

再到曾经在央视《新闻联播》前打广告、在新华网全国两会访谈节目上都有品牌露出的e租宝。

名人,或者下意识地被我们认为是权威的机构部门,具有天然的号召力,因此他们代言的商品也会让消费者不自觉地与他们平日里树立的正面形象划等号,让消费者本能的产生信任和偏好,继而认为“你看这是谁谁谁代言过的”、 “名人代言的不会有问题”,然后花钱被骗。

名人效应,在逐渐侵蚀着我们的判断力,洗刷着我们原本还有的认知。

4.

被洗脑有多容易,看看德国电影《浪潮》就知道了。

这是一部很经典的高分影片,可能很多人都看过,但是我还是想再说一遍,毕竟在教育发达的今天,真正能做到独立思考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浪潮》讲述的是发生在美国高中校园里的一个真实故事。

教师罗斯想让让学生切身明白什么叫德国纳粹,于是给大家上了一堂实验课。实验中他成立了「浪潮」组织,提出一系列铿锵有力的组织口号,要求学生们必须遵守组织里的纪律,还专门规定了打招呼的手势,学生因游戏的心态而都自觉、绝对地服从着这些命令。

到了后来,这些学生就习惯性地想象出来一些「命令」,暴力威胁他人加入「浪潮」,并且互相监视和揭发,但每个人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滑向了「独裁」与「纳粹」的深渊……连组织者罗斯老师也迷失其中,沉浸在权力欲望和他人的崇拜中。

直到外界施以压力,罗斯老师才意识到事态的失控,马上果断结束了这短短 5 天的实验。

此处提及这部电影,只希望大家不要把眼前看到的事情过于想当然,要知道,任何改变往往只在一瞬间。

你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学会质疑,而不是随意认同身边一些人的一些想法和言论。

5.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我们身边其实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接触不少投资者,开口第一句就问:你提到的产品保本吗?收益能有多少?

就像买西瓜时,开口就问:你这瓜甜吗?

你跟他讲产品原理,讲风险收益,他不听,他只想从你那里听到“产品安全,收益高”的结论。

投资基本靠听说,而自己从不分析质疑,从不独立思考,这样随意的理财,怎么可能赚到钱。

6.

如何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我觉得一定要学会的是质疑。

任何在你眼中很了不起的人,都有可能犯错;任何真理,都有可能被推翻;任何意思,都有可能被误解;任何信息,也都有可能被误传。

当然,不是说你什么都别信,而是要谨慎看事。

比如你从广播里听闻,某某患者吃了这种保健品,多年的高血压、糖尿病都治愈了。

病急乱投医的你,如果不假思索就去购买,一定会在交了学费后才明白,原来所谓的“患者”,只不过是个托儿而已。

而乐于质疑的你,如果听闻世上还有这样一种“神药”,能治愈无法根治的高血压和糖尿病,那为什么医院不给患者开这种药?而是药企跑来砸钱打广告?难道医生不想让患者痊愈,所以不给开吗?

一边质疑,一边找出答案,那些披着羊皮的狼,你才能一眼识破。

赞同名人、迷信权威、缺乏质疑、从不思考、不识真伪……

如果以上全中,那你吃的亏,可能比人家吃的盐都多。

捎带脚儿提醒一下中老年人,身体欠安时,别给自己瞎开药,找个大夫看一下,说不定还能省钱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