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未来将代表中国经济融入到世界经济

阿里巴巴:未来将代表中国经济融入到世界经济
2017年01月26日 18:51 杨国英观察

在全球贸易思潮逆转之当下,一直推崇“互联网能够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的马云,其一言一行,不仅倍受国内企业界的广泛关注,而且更已逐渐迎得全球政商界的普遍赞扬。

1月25日,临近春节之际,身为浙商总会会长的马云,在浙商总会年度工作会议上所做的经济形势分享,对浙商、对中国企业界、乃至对全球政商界,均具有独特的启发意义。

马云的首个分享主题,与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引发全球贸易思潮的转变有关,在回顾了此前与特朗普的会面之后,马云作出了整体偏乐观的判断,“我对中美贸易关系整体表示乐观,但是矛盾一定会有,将来中美之间可能会存在贸易冲突,如果不处理妥当,也许会导致比较大的贸易战,但是如果贸易冲突发生,对双方都不好,对中国不好,对美国不好、对全球经济都不是好事。”

马云的这一判断,实事求是地讲,与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上所作《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相呼应,与美国下一步有可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不同,习近平主席已经成为倡导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世界领导者。

当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其所号召的“让制造业回归”,亦即是说所谓的制造业“短缺”现状,如果我们将其与我国当前整体存在的制造业“过剩”联系起来看,事实上极易发生难以弥合的逻辑混乱,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认识清楚,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并非是导致全球贸易不均衡的罪魁祸首,至多也仅是表象而已,根本原因在于差别化的要素资源成本所引发的产业结构升级诉求——相对于经济落后国家,我国产业结构需要升级;相对于中国、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也需要升级。

在全球整体面临产业结构再升级的背景下,如何才能实现开放思维下的再平衡,这不仅需要系统性破除国别保护主义,而且还需要真正响应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经济思维、并以此为基础建构起全球性的、超越以国别为界的全球贸易规则,这就不得不提近两年马云竭力向全球推销的eWTP(电子世界贸易平台)——通过公私对话、eWTP的建构,有助于全球中小企业和青年人(包括美国在内)更好地参与和分享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

秉持绝对开放理念的阿里巴巴,在过去10多年,自身加速成长的同时,更是带动了无数的商家、以及众多生产制造的上下游共同发展。数据显示,仅2016年,因阿里平台产生消费增量而带动的上游生产制造与批发增量、物流增量等产生的税收贡献已超过了2000亿元人民币,其在全球范围内直接或间接拉动的就业人数更是已经超过千万人。

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新经济、乃至全球新经济的代表,其竭力推进并建构更具开放度的eWTP,应该说,这不仅仅是一家伟大企业的卓越追求,更是中国经济进一步拥抱全球化、乃至逐渐引领全球化的象征。而在这一趋势之下,无论是浙商、还是苏商、以及任何一个地域特征的商会组织,不论风吹雨打,均应该“必须坚持全球化,必须走向全球化”。

阿里开放平台是贸易自由化的全球典范,1月16日,其牵头成立了全球首个“大数据打假联盟”,LV、三星、施华洛世奇、玛氏、福特汽车等20个国际知名品牌加入。这标志着阿里的平台治理实现了又一次战略性升级——电商生态趋向健康,而且效率更高、速度在加快,意味着阿里不仅没有理由担心电商业务增长的可持续性,而且必然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放眼未来,阿里的社会价值也将体现在其全球化战略中。马云在浙商大会上将阿里巴巴定义为“国家企业”,并认为国家企业必须“代表这个国家的经济融入到世界经济中去”,在全球化正在遭遇“贸易保护主义”的强大外来阻力下,阿里巴巴再一次将企业战略与中国和全球经济社会痛点匹配起来,所能创造的社会价值是值得我们充分期待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