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物流业开放正名,苏宁花了三年时间

为物流业开放正名,苏宁花了三年时间
2017年08月13日 10:43 杨国英观察

苏宁物流常务副总裁姚凯

文/杨国英

零售变,则物流变。如何让物流的进化追上零售业变革的步伐,是当前每一个大型物流企业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独立运营三年之后的苏宁物流,是当前物流业变革的一个鲜活样本。8月11日,苏宁物流召开独立运营3周年媒体通报会,展示苏宁对物流业效率革命的践行路径,苏宁物流过去3年的开放成果,未来3年的智能化布局,以及其间的种种细节,尽被呈现在行业观察者眼前。而苏宁作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作为一家在中国电商界极具特殊性的企业,其物流板块的发展,对我国电商及物流行业的发展,自然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启示意义。

媒体参观苏宁云仓

物流业一直被作为零售业的追随者而看待,而行业自身的演变逻辑,往往较容易被忽视。特别是京东对于社会化物流的贬斥——前有贬低与菜鸟合作的通达系快递,最近又正式封杀天天快递和百世快递,极容易对行业发展的舆论氛围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我国物流业的开放大局来说,绝不是一个好消息。

开放和封闭,绝非简单的模式之争、概念之争,真开放和假开放,本质更有所不同。苏宁物流作为国内开放较早的重量级物流企业,其之所以选择开放,实际上是顺应行业提升效率的大趋势而为。为了更为直观明了地说明,我们不如看看苏宁物流开放3周年的成绩单——2016年,苏宁物流的规模增长320%,2017年,预估也将超过300%。而从市场原理来看,物流开放对于一家物流企业来说,是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对于全国的经济大局来说,则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仅此一点就决定了,物流业的开放不需要预设前提,更不宜圈地封封候,反之,则有假开放之嫌。

零售业大变革时代,看待物流业的开放,更应有足够长远的眼光。过去物流业干的是脏活累活,离了电商不行,仅仅跟随电商,解决不了成本痛点也不行,因此,开放必然是优化效率的第一步。而未来,物流业的机会在于与电商等行业深度融合,从简单触网升级到做智能化的基础设施,也就是以数据平台为后台基石,通过智能仓储、无人驾驶、无人机配送连接起完整的物流网路——这是未来3年苏宁物流将重点投入的智能化领域。当物流业的效率革命走到这一步,当物流成为水和电一样的公共资源,开放将成为物流业的本质属性。

开放、智能的苏宁云仓

从过去3年的初步开放,到未来3年的智能化布局和开放升级,苏宁物流始终把效率革命视为物流业发展的核心。这种思路,放到任何一家物流企业都是成立的,而对于苏宁来说,则具有盘活海量资源的巨大价值——2017年被苏宁视为智慧零售元年,而苏宁的主要优势是两个,一个是已经融入线上的线下零售大盘,另外一个就是“三网一平台”,也即由仓储网、干支线运输网、末端网络和大数据平台构成的智慧物流体系。整体来看,健全的商业架构,为苏宁重新连接物流和零售、实现真正的效率革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苏宁的两大优势,加上还在持续深化中的开放发展战略,决定了未来几年将是“大象起舞”的黄金时刻。

智能化变革的大时代,需要互联网企业有顺势而为的大格局,去追随凯文·凯利所说的智能化变革中的“必然”。苏宁的格局,早在传统的线下零售时代已经充分体现,而当下来看,其格局一方面体现在追求最大限度的开放、共享——苏宁物流一再加强的布局力度,就是为开放服务的,另一方面体现在持续提升的创新力——不仅包括智能化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也体现在创办“828快递员节”、做“物流盒子”等体现互联网思维、人文精神的运营创新。这两个方面,实际上都是一家互联网企业在智能化时代需要具备的“必然”的内在,也是把效率革命做到极致的“必然”。

在我国电商界,苏宁的一贯特点是低调,做得多而说得少,而在整体上都比较低调的物流业,苏宁物流则更为低调。而与此同时,它也是当下物流业最不该被忽视的存在——在智慧零售的起跑线上,苏宁不仅领先半个身位,而且还在不遗余力地扩大其领先优势,而苏宁物流在其中担当的角色,将会随着“效率革命”的深入日渐凸显。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